BEAT365唯一官网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專題:beat365体育官网朱志方院長訪談錄(一)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1-05-06
來源:BEAT365唯一官网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專題網 時間:2011年1月7日
“十二五”規劃院長訪談系列
beat365体育官网朱志方院長訪談錄
《發展參考》: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試驗班創辦于2001年,是全國最早開設的國學本科專業,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綜合創新”的新型大學人文學科教育理念來培養國學專門人才,已成為具有國内外重要影響力的國學教育知名品牌,請談談“十二五”期間學院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新的措施?
朱院長:2001年我們最早舉辦了中西比較哲學班,然後是02年辦的國學,從01級的在校學生中在校招生,05年開始納入全國高校入學統考招生計劃。這兩個班在國内的同類型的培養單位裡都是比較好的,因為哲學和理學工學不一樣,哲學培養人才就是要讀原典。中西比較哲學就是讀中國的和西方的原著,拿原著做教材;國學主要是讀國學的經典、原典。當然國學它不僅僅是國學原典教學而已,國學的辦學目标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綜合性的創新。為了開放他們的眼界,國學班要求掌握兩門外語。目前,英語是他們的最基礎的第一語言,第二外語學的是日語,每年院裡要投入相當的經費用于聘請好的日語教師。
最近十年“國學熱”,我們有很多培養成果都已經報道了。中西比較哲學我們相對來說宣傳比較少一點。連續幾年中西比較哲學班學生申請北京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都獲得成功,出國留學的比例也非常高。
今後,我們的培養目标不僅僅要做出中國特色,我們還要向國際一流的目标前進,這就意味着我們按照國際一流本科生的哲學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我們通過研究、讨論,将“中西比較哲學國際班”更名為“現代哲學國際班”,按照世界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來進行培養,主幹課程、核心課程全部采用國際知名哲學系的課程體系。同時也要注重中國特色、中國環境,國際班學生同時也要學一些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中國哲學的一些課程。我們為國際班設定了十門核心課程,同時強調加強邏輯學的教育。
所用教材全部采用英文教材。目前,在低年級全英文講課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高年級逐步過渡到全英語授課,經過這樣的改造,我們的課程内容更前沿,更接近國際的先進水平。原來國際班的整體的水平已經接近國際前沿,現在我們在教學内容上也要接近。
在授課方式上,我們也是借鑒了西方的形式,分為課堂講授、課堂讨論(讨論課)和習題課三個部分,每門課程配助教。一般來說,每周四個學時的課,安排主講2個小時,課堂讨論1個學時,習題課1個學時,這樣就需要給學生安排一定數量的全英文經典著作課外閱讀,在助教的指導下進行閱讀和讨論。
在研究生的培養方面,我們強調加強基礎訓練,所有哲學專業統一開設一批一級學科課程,避免學生專業知識太偏、太窄,不利于今後的發展。
在博士生培養方面,學校實行了培養機制改革後,像哲學這樣的基礎學科的培養,需要的時間比較長,碩士研究生的學時縮短了,那麼如何保證博士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呢?今年在學校各方面的支持下,我們和曆史學院首先是采取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基本四年學制。特别優秀的學生,他三年可以畢業,但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培養四年,他們應該來說學習更紮實一些,博士論文都寫得更精細一些,小毛病都可以把他改過來。如果隻有三年,他根本就沒有時間把博士論文做得很細緻,這方面學校也給了很大的支持,承諾就是說按照四年的學制來給他們提供助學金和住宿。
《發展參考》:11月1日,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部主辦、beat365体育官网承辦的“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2010年度工作會議暨學科戰略研讨會”在BEAT365唯一官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召開,與會學者、專家深入探讨了哲學學科的戰略規劃問題。請結合本次戰略研讨會的成果談談未來哲學學科建設的戰略設想與規劃。
朱院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部的工作會議,大家關于哲學戰略規劃問題的讨論還是比較多的,當然意見也不盡一緻。大家比較關注的還是三大問題:
第一、哲學研究的國際化問題。我們原來在總體上國際交流比較少,在國際性的大型的學術會議上,中國學者被邀請去做大會主題發言,其實是非常非常少。這裡有各種文化因素,也有國外學者的偏見,但這也說明我們在學術研究的水平上,在論文寫作的方式上,在哲學觀念等各個方面,跟國際還有很大的差距,至少是不能接軌。我們要說我們自己是很強的,要證明自己很強首先要知己知彼,你都不知道别人在做什麼,就說我們有多強,這樣的話在國際上是沒有說服力的。所以我們的哲學研究一方面要有國際視野,不僅要有國情的視野。隻是去看一看别人在搞什麼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國際水平,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一起,用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概念系統,非常深入地讨論同樣的問題。而且我們所講出來的,能夠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同,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需要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現在一直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我一直主張哲學應該是有國際性的,全世界的人民都能讨論的問題才能真正的哲學問題。應該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問題才是哲學問題,要不然你就是讨論一點文化問題、曆史問題、曆史語言學問題了。我們相信對于國際性的哲學問題,我們也一樣能夠做好,這是一大問題。
第二大問題就是尤其是和我們馬克思主義哲學相聯系的,實際上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化,一個是大衆化。因為這個工作上實際上也一個跟我們很有關系的,李達和毛澤東在這方面都是極力主張的,毛主席一直講馬克思主義要中國化,大衆化,當然毛澤東主席是做的非常好,在給延安給抗大的學員上課,但是那些學員的起點都不高,但是他給他們講哲學,講矛盾論、實踐論,他能夠用那種通俗的語言,能夠講出來我們工農幹部都能夠聽得懂,能夠聽進去,實際上是非常難做到的。
還有一個就是中國化的問題,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畢竟是在西方産生的,他的文化背景,經濟發展的背景,政治軍事背景都是西方的,那麼到中國來了以後如何适應中國的情況,而且尤其還有就是當前的中國社會。當時革命時代的中國社會跟市場經濟時代的中國社會完全不同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怎樣進一步的中國化?研究和解決中國現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大家比較關注的。
第三個方面的問題應該說是中國的哲學現實和地位問題,我們要建立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社會科學和哲學。我前天跟他們開玩笑說,我說我們學英國人、美國人的哲學,我們可以學的非常好,不一定有他們那麼好的創造力,但是我們可以去非常準确理解他,有的時候比英美學者理解得還要好。比如說我看英國的哲學未必看懂了,馬虎一點可能沒有看懂,認真一點是能看懂的。但是我們中國哲學的有些東西,他們可能是永遠都看不懂的。上個星期六,湖北省的“周易學會”成立,湖北省周易學會第一屆會員大會在這裡開。《周易》外語的翻譯與原文相比意思相差太遠了,如果外國人按照翻譯本去理解的話,那是不可能搞懂的。中國哲學有長期時間的積累,一方面我們在曆史傳統上有這麼多的資源,這麼深的研究,這麼多的理論。同時中國本身也在發展,中國到底要怎樣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接受過來,你就看不出中國哲學的特色來,這一點對于老一輩的中國哲學家,大家也覺得,盡管他們做了很好的開拓工作,但是問題仍然是存在的。比如說按照西方哲學框架的概念,把中國哲學的曆史材料整理一遍,加入到框架裡面去。特别是在有一段時間,我們基本上按照幾條線索來學習中國哲學,什麼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鬥争、辯證法形而上學的鬥争,但是這都是西方哲學的套路,中國哲學根本就不是這個套路。怎麼寫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将來怎麼進一步地發展?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交流肯定是需要的,但我們不能把中國的哲學丢掉,或者幹脆就把西方的哲學引進來,整個哲學用西方哲學去說話,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繼續用傳統的中國哲學,原封不動地用它來理解和解釋中國的現代社會,中國現代文化,那也是不可能的。中國哲學怎樣發展,因為戰略規劃的原因,我們現在不可能有一個明确的答案,當然我們學院也是在這個方面做探讨,因為我們正好這幾個方面基礎都比較好。在哲學的國際化方面,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在中國哲學研究的方面等等。我們正在建設的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這是跟我們的戰略性思考是結合在一起的,因為中國哲學要發展需要有機構,能夠産生影響,這樣我們組建了國學院,這些問題很難,正因為很難,所以我們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來朝這個方面努力。
《發展參考》:在推進跨學科交叉融合方面,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有何設想和建議?
朱院長:就哲學本身來講的話,看我們怎麼理解學科交叉,哲學本來所有的二級學科都是交叉學科,我們開玩笑來講來說,所有的學科後面都可以加上一個詞“哲學”,具體來說比如物理學哲學,物理學哲學現在在西方也是一個比較受重視的領域。
《發展參考》:學校第一次跨學科論壇上,劉經南院士的發言就是有關工程哲學發展趨勢的報告。
朱院長:對,目前,工程哲學中國做的比較好的是東北大學。他們原來就是做工程哲學的。哲學裡有科學哲學、技術哲學、經濟學哲學、語言哲學、曆史哲學、宗教哲學、藝術哲學,隻要有一種文化現象存在,就可以在後面加“哲學”二字。不過有的學科可能對别的學科的影響非常大,比如說在科學哲學的分支中,一個很重要的分支物理學的哲學。為什麼說物理學呢?因為物理學在所有的科學當中是最基礎的。數學和邏輯是一類,物理學是另外一類。我們要解釋生命現象,我們要用化學,我們要解釋化學,我們要用物理學。原來化學家說不清楚為什麼一些元素為什麼能同另一些元素化合,現在通過原子的結構,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某些元素和某些元素能夠化合,某些元素和某些元素他們不能夠化合,它隻能夠混合。這裡物理學是最基礎的,所以說物理學很重要。但是生物學哲學也很重要,生物學學科也有一些特點。關于人類知識方面,我們怎麼獲得這些知識,我們怎麼評價這些知識,生物學跟物理學不一樣。這樣的話我們哲學的每一個具體的學科,都與具體的科學和文化知識相聯系。比如說藝術哲學或美學,如果你要做美學的話,你必須懂得藝術,當然這是一個基本要求,也不是要求每個人都這樣,畢竟大家有的人是做這個,有的人是做那個。
現在很大的困難是什麼呢,為什麼我們現在學科建設實際上總體來講這麼難做?我認為主要困難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負擔太重,因為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我跟學生講,30幾年前我上大學,我們那個時候一個教師就上一門課,可能幾年就隻上這一門課,有的一門課還是幾個老師一起上,他沒有别的課上。所以他們上課的時候,他們備一周的課才去講二、三節課。現在一個周我們要講好幾門課,我們的教學任務從本科、碩士到博士。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學院隻有一個本科專業,然後碩士研究生最多有時候一屆隻有十幾名,博士研究生開始一年隻招幾個。現在我們本科生有五個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總量達到了300多人。博士論文看一篇要很精力。前面要教他們怎麼寫,指導他們,後面批改完那麼厚的一本博士論文,都得花很長的時間,然後應付行政管理方面的各種各樣的表格,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很被動地應付教學任務和那些科研項目的任務,就沒有時間去想跨學科。
第二個就是我們現在的管理體制問題。我們學校太大,又是二級财務,每一個教師他是由各個學院來安排工作任務,由各學院來發工資和發津貼的。跨學科需要什麼,需要教師更自主和更大靈活性,比如,我今年不在哲學院幹活,我到第二臨床醫學院,與他們神經外科的教授們一起做跨學科研究。這可能嗎?這不可能。因為我在這裡沒有完成任務,我到那裡去了,這裡就不會給我發工資了,而且即使領導好一點,說給你發吧,可是他不太贊成這樣的做法,因為你的任務是很滿的,你不可能說把你調走。做研究是要時間做出來的,并不是說坐一下,開個會就有了,這個一個非常大的困難。
第三、實際上要談跨學科的話,以我們目前的力量,我估計不僅BEAT365唯一官网是這樣的,全國都存在很大這樣的問題,知識儲備不夠。就是說你必須在幾個領域裡面受到比較好的訓練。例如,美國紐約大學的教授,可以既是哲學學科的教授,同時也是神經科學的教授。我們現在一下子很難找出這樣的學者來,你沒有在這幾個領域裡面有一定的能力,你就很難真正地做跨學科的研究。有了這樣的能力,就可以把幾方面結合在一起,他自己就可以做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帶領一個組。
還有就是,我們大量的老師并沒有跨學科的準備,實際上做起跨學科的研究還是很難的。目前來講,我們很難克服這方面的困難,因為我們現在最基本的體制是這種二級财務制,我們很難把他一下就改變,而在這種二級财務制下面,我們很難真正地做到跨學科。
《發展參考》:哲學的高度抽象性容易使人覺得它遠離實際生活,請談談哲學如何加強對現實問題的關注?特别是對中國問題的研究?
朱院長:哲學本身就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它是一個學科門類,很大的領域。其實,有一些問題看似離現實的生活非常地遙遠,其實離我們的現實生活是非常近的。比說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語言哲學,它主要關心意義問題,我們為什麼能夠相互交流,我說的話你們為什麼能懂,或者說,你的話我為什麼能懂,能理解。我說出去隻不過是一串聲音而已,隻不過是空氣的振動而已,你們根本就不要管空氣的振動,你們隻要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你們就理解了。研究這樣的問題,這和我們的現實生活好像是沒有什麼關系,但是至少最近幾年我感覺到他們外語學界很需要,特别是英語學界,他們主要是做英語教學,近年來有關語言哲學的研究就出了不少成果,我也應邀參加了外語學界關于語言哲學的多次研讨會,這是與生活相聯系的。
還有例如政治哲學,它讨論公平、正義這樣一些非常具體現實的問題,像倫理學,它有很明确的運用;像美學。前不久陳望衡老師講環境美學,他講的是“城市,我們的家”這個題目。我們不僅要建設一個能夠滿足我們基本生理需要的城市,我們還要建設一個美的城市,能夠滿足我們精神需要的城市。哲學實際上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心理學就更直接一些。哲學的這些聯系,你可以聯系,你也可以不聯系,你可以關在宿舍裡讀書。但是你要真正地關心社會,要去聯系是非常容易的。
所以我認為我們的哲學要做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方面就是我們要關注現實的問題,關注中國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關注不那麼現實的問題。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分工的社會,是分工的,相互合作的,一部分人做紙上談兵,理論研究做的非常好;一部分人實踐應用做的非常好,這樣整個社會各行各業、做各種不同工作的人進行合作,我們這個社會才能夠快速地發展。
《發展參考》:在當代,哲學面臨着諸多挑戰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何加快資源整合和學科調整的步伐,加速培育哲學創新能力,并通過參與全球文明對話逐步使中國哲學走向世界?
朱院長:哲學研究全世界共有的一些問題。我們強調中國文明,特别是強調我們中國原來為政、為人、為學這樣一些政治、倫理理論。實際上我們這些倫理,是中國幾千年積澱下來的,在我們中國社會微細血管裡面在運轉,在支配着我們社會的持續發展。同樣的觀念,隻是表達不同,西方也有同樣的或類似的觀點。在倫理道德方面我們會在具體的細節問題上有很大的差别,例如,長輩和晚輩是否具有平等對話的權利?青年男女是否有自由戀愛的權利?曾經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實際上在最基本的方面,共同的東西是非常多的。但同時,世界哲學有一方面和科學一樣,就是全世界共通的東西很多;同時另一方面,它的文化特征又特别地明顯,每一種哲學就是受到了國家的語言、思維方式、社會心理、行為習慣等等多方面的影響。中國哲學要走向世界,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還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難題在哪裡呢?如果我們講國際化僅僅是按照西方人的方式來講,如果我們僅僅是在某個哲學方面做得跟西方人一樣好,甚至說我們做得比西方更好,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有我們所說的中國哲學呢?這個問題實際上可以說我們全哲學界、中國的哲學界都在想這個問題。
西方的哲學界盡管他們講民主、平等、思想自由、言論自由,但是在骨子裡面他還是不太怎麼在意中國哲學。在美國的華裔學者,他們很難占據西方哲學的主流地位。當然現在西方實際上也做了很多工作,他們有很多的中國哲學研究中心,比如說美國夏威夷大學,他的中國哲學就做得很好,像加州大學的研究中心。西方人越來越多地接受和學習中國哲學,但是這個發展趨勢,這裡面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中國的語言問題,我不知道這是好還是不好,這隻是一個特點,就是中國的語言特别難學。我們從小學開始學認字,做了教授以後還是在學認字,還有好多的字不認得,這用掉了我們一生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而反觀有些西方的語言是非常規範的,比如說德語,它的拼寫和它的發音是完全對應的,隻要你會說話,會說德語,會認20幾個字母,你很快就能讀書。你要進一步學習的是其他知識,也可以學習寫詩、寫小說。但是我們主要是花時間在認字,我們要認得上萬字才能夠去比較流利地讀各種各樣地書籍,我們要認得一萬個字,還要有跟這一萬個字相配合的詞和成語,這花費了我們太多的時間。但西方人他要了解中國,他們要讀漢語,我們現在孔子學院就是在教漢語,但是實際上真地把漢語學好,能夠了解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的哲學,太難了。隻能有少數西方人、真正是中國文化的粉絲才能做到。我想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我想随着國際交流越來越多,随着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中國學習。他們掌握了更多的中國文化知識,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這方面的成果,這方面的情況,我想以後會中國的哲學會越來越受重視的,中國的有些技術現在在世界上已經很好了,比如說高鐵,高鐵技術現在在世界上已經是很好了,我想橋梁技術也應該是很好了。有很多的技術我們還是已經發展地很快了,我想我們的哲學随着中國的發展,也會像這些方面一樣。
《發展參考》:學院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具有優良的傳統,培養了大批的名師。在新時期,學院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特别是在培養青年學者方面,面臨哪些困難,有哪些新的舉措?
朱院長:然後就是我們的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名師的方面。最近幾年我們在這些方面我們一直在努力,但是我們的效果并不是太好,原因是各個方面的,其中有些是我們無法克服的。當然,我們指望着我們的大環境能有一個大的改變,就是武漢的區位條件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引進一個人才,他本人可能會覺得我們哲學院的小環境還不錯,願意來和我們一起工作,因為來了以後,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待遇還過得去,但是他的家屬不同意,說,我在北京那麼好,跑到武漢幹嘛?比如程煉教授,他是湖北人,他本科還是信息管理學院畢業的,當時叫圖書情報學院。他是出于情感來到武大的。有一個普林斯頓的博士,我們差不多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定了,把所有的事情都解決了,他的家屬就說,你在北京那麼好,你去武漢幹什麼?最後被他的家屬給否決了。原因就是武漢的區位問題。我覺得武漢市這個方面要做好的話,還需要長期的發展和努力。
盡管如此,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内部環境,留住現有的人才,相對來說我們的隊伍還是比較穩定,也能夠引進一些優秀的人才,這方面我們還會繼續努力。
再就是要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一是在學術研究、出席學術會議等方面,給予他們盡可能大的資助;我們還大力支持青年教師出國深造。幾年前就規定了,以後你不出國,不可能升教授。我們原來80年代的時候,大家出國是一個夢想,現在我們把這些青年教師往國外趕,要他們首先申請國家留學基金會的經費,申請不到的,或者留學經費的錢不夠,我們學院補助,申請不到的,我們學院資助,讓他們出去,不管是什麼專業,都要去開眼界,去繼續強化、提高自己。當然現在實際上還是碰到了一些困難,趕出去了好多,但是有少數人趕都趕不出去,這也是青年教師有他們的苦處,有很多實際困難。例如一些青年教師,他們沒有别人幫他們帶孩子,青年教師經濟能力有限,不可能專門請一個長期的保姆,來給他們帶孩子。而且父母的愛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他的孩子剛生下來,實際上他們夫妻倆的計劃就是由一個人多照顧孩子,如果這個人是我們學院的教師的話,他就一時走不開,這幾年他就不能出國,這樣情況也有。但是我們還是盡量創造條件積極支持他們出去學習。
此外,我們還是非常關心青年教師申報項目,申報獎勵。我們組織專家,給他們的申報書提修改意見。我們的青年教師在獲得項目方面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比如說像今年BEAT365唯一官网啟動的“70後”團隊的計劃,我們就組織他們讨論,申報什麼樣的課題,這樣的課題既要對他們将來的發展有利,又能夠是對我們整個學院近來的發展有利,因為到時候70後成長起來,他們做什麼那就代表我們哲學院的水平,所以這種課題必須是具有國際性,具有前沿性,要有發展前途,10年後你能夠在全國的哲學界仍然占有領先的地位才行,我們和青年教師多次讨論,甚至幫他們設計課題,幫他們提論證的線索,最後我們獲得了兩個項目立項。我們還舉辦青年教師茶座,定期地坐到一塊兒,相互交流,有一個青年教師做主講,其他的人做評論,推動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這是我們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做的一些主要的工作。
《發展參考》:最後,請您談談對學校“十二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朱院長:學校的“十二五”規劃,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要做實做細,具體要做什麼?指标怎麼達到?需要哪些具體的指标考核,這是一種觀點;另外一種觀點就是:大規劃要做大,主要是方向性的、指導性的,列出一些指導性的規劃,比如說科研發展方向,哪些大的學科是需要加強建設的?在學校裡教授要做什麼,基本上是很難控制的,所以不宜把規劃做得過細,所以我們都是大框架,都是指導性的這樣一種,做太細了,實際上也不符合科學和學科發展的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