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哲院  >  正文

【人民網】武大師生熱議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1-10-24

http://hb.people.com.cn/GB/194087/194089/15961609.html

十七屆六中全會研究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問題。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勢突出、實力雄厚的高校,武大師生對此次會議極為關注,通過召開座談會、專題研讨會等多種形式,認真學習會議精神。BEAT365唯一官网近期也出台了“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計劃”,學校還把六中全會精神深刻融入即将召開的“全校哲學社會繁榮發展大會”,推動實施“高端人才建設計劃”、“學科優勢提升計劃”、“學術精品涵育計劃”、“學術平台拓展計劃”和“國際交流促進計劃”,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新貢獻。

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書記李健:

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文化貧困也不是社會主義,要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傳承與創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家隊”,BEAT365唯一官网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方面,要勇立潮頭,敢為天下先。學校将堅持高端引領、優勢集成、國際對話、源頭創新、服務發展,在繼承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努力開拓引領主流、占據前沿的學術領域,再出一批精品力作,為顯著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做出新貢獻。

BEAT365唯一官网校長李曉紅:

BEAT365唯一官网的哲學社會科學一直被公認為居于全國一流前列,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為推進武大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高校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BEAT365唯一官网一方面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優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另一方面要傳承、凝練和弘揚一流的大學文化,推動學校自身的發展。我們将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精氣神”,以大氣魄、大視野、大胸懷、大貢獻、大發展的精神,把BEAT365唯一官网辦成頂天立地的大學,朝着“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标努力奮進!

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陶德麟: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源泉,是民族的靈魂和脊梁,也是綜合國力的主要标志。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需要。《決定》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号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凝聚全國人民的精神力量。作為教育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中的一員,深感有責任為這一曆史性的戰略任務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劉綱紀:

為了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偉大曆史任務,我們需要不斷提高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覺,就是要充分認識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說,提高文化自覺,就是要充分認識文化是我們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争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廣大群衆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隻有具備了這種充分的文化自覺,并加以落實,才能使我們的國家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蒸蒸日上。

在提高文化自覺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我們的文化自信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我國文化延續了五千年之久,原始氏族社會曾發展到很高的程度,并深刻影響到國家産生之後中國文化的發展,使中國文化繼承了來自原始氏族社會的寶貴思想,比如仁愛、民本、大同思想。和西方古希臘的文化相比,它既有不及古希臘文化的地方,又有遠遠超過以古希臘文化為源頭的西方文化的地方,這就是認為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應當是和能夠是和諧統一的,這是至今仍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第二,在“五四”之後,特别是在我們黨成立和取得政權之後,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思想成為引領中國文化發展的主導思想。而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思想又正是19世紀以來西方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想中唯一符合科學的、超越了資本主義文化的思想,它代表了人類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盡管目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播手段和影響力還不及以美國為首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但從曆史發展的遠景來說,這隻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我們應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不必為此而感到悲觀。

BEAT365唯一官网國家文化創新中心主任、教授傅才武: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将讨論出台《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讨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央最高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命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但其戰略價值和政治意義必須放到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曆史進程中才能得到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

近代以來的160年間,中華文化經曆了一個“中心―沉淪―邊緣化―奮起―再中心化”的周期輪回。改革開放以來,伴随着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休,中華文化開始了再度進入世界文化中心區的進程。但相對于中華民族和平崛起于世界的宏偉進程,我國文化發展中存在的三大問題構成了戰略性障礙:一是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不配套,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不強;二是文化産業發展與經濟結構轉型的要求不相适應,文化産業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推動力量沒有充分發揮;三是公益性文化建設與國家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要求不相适應,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重要源泉的功能和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十七屆六中全會确立了“文化立國”戰略,進一步确立了國家文化發展問題的政治解決路徑,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我國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四位一體”科學協調發展的政策體系,承擔起時代賦予當代中國人的曆史使命。

BEAT365唯一官网信息管理學院教授方卿:

英國作家傑克・羅琳的一部長篇小說《哈利・波特》,十年多的時間從圖書領域伸展到影視、唱片、主題公園、玩具等諸多關聯行業,創造了近600億美元經濟效益。這表明,文化不僅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更具有直接的商業價值。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關注與重視的主要是文化的精神價值,對文化商業價值的開發重視不夠,文化單位和文化工作者“在商不言商”。2000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才第一次正式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産業發展”的概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文化産業雖已初具規模,并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但是,真正困擾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頒布,将為我國文化産業體制改革的深化,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指明方向,對于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提升綜合國力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BEAT365唯一官网測繪學院2008級本科生倪清:

當年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給我們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竟然被别的國家申遺成功,這體現我們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明顯不足,我們需要精心打造中華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國文化産業國際競争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BEAT365唯一官网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1級研究生阮學冰:

我們身邊的部分同學仍存在着一定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社會上更是普遍存在誠信缺失等道德失範的問題,因此現階段對文化體制的改革,還應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同時現有的文化事業和産業還要努力發展,文化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校園,而要充分發揮育民作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