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哲院  >  正文

彭富春代表:心理健康問題須引起高度重視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0-02-26

新華網武漢2月25日電(記者程義峰、李鵬翔)47歲的全國人大代表、青年哲學家彭富春為今年全國兩會精心準備了一份議案,内容是有關我國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的。他呼籲,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這跟我們的複興大業是緊密相關的。

在beat365体育官网任教的彭富春是連任兩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大學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都有心理問題。”彭富春說,“這大多與經濟、情感、升學、就業等問題相關。我的一些同事和同行也有心理問題,有的有憂郁症和狂躁症,還有的甚至産生自殺念頭。”

“2004年,我提交過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議案,引起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現在,我要将這一關注點擴大到全體國人。”彭富春說,“我國正在建設和諧社會,走向偉大的複興,如果公民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那社會運行質量和幸福感将大打折扣。”

彭富春總結說,心理問題主要有如下表現:第一,很多人有心理障礙,也就是有心病,如一些人因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産生對于他人和社會的不滿和仇視等;第二,一些嚴重的心理障礙者發展成憂郁症和狂躁症,成為心理疾病患者;第三,還有一些人成為精神病患者。

彭富春認為,上述國民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構成了對于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首先,損害了個人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破壞了一般的人際關系;其次,一些憂郁症患者選擇自殺,特别是近年來時有一些知名人士因身患憂郁症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震撼;再次,一些狂躁症患者做出了很多危害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包括一些瘋狂報複他人和社會的犯罪行為;最後,一些精神病患者在疾病發作時傷害他人人身。

“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很複雜。”彭富春說,“主要有如下幾個: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風險社會,故容易導緻人的心理失衡,産生心理問題;困難群體和個人缺少生存保障和人格尊重,也有可能陷入心理的疾病之中;整個社會謀經濟發展,對于個人的尊嚴等注意得不夠;社會缺少必要的心理疾病的預防、幹預和應急機制。”

彭富春建議,有關部門要重視人們的身心健康,政府和社會要大力宣傳這一理念,特别是教育部門要完善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衛生部門也要設立不同形态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預防和幹預要進社區,進家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