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彭富春談當代思想的基本問題和參政議政經曆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9-03-17
3月12日晚,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彭富春來到哲學社會學學院與我校師生共同讨論當代中國的思想現狀,展望未來中國的思想發展方向,同時也與大家分享了他參政議政的經曆。
彭富春是第十屆、第十一屆兩屆人大代表。彭富春現任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教授,并在清華大學、佛光大學任兼職教授。曾師從李澤厚教授,後留學德國,師從海德格爾的弟子博德爾,是國内研究海德格爾的著名學者。
彭教授從海格德爾研究開講,就其所學談了當今中國思想界的狀況。他認為目前影響中國思想界的主要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三個派别。未來中國的哲學發展則仍主要受這三種哲學的影響。
彭教授概括了當前比較盛行的集中思想傾向,就是虛無主義、享樂主義和技術主義。
虛無主義主要體現在人們對生活的不滿足,以及過度的物質主義,從而達到拜金主義的程度。彭教授對當前社會所謂“大師”、“國學”存在的表面化和市場運作的泡沫化進行了分析,認為這些都缺乏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
技術主義,是對技術的極端崇拜,簡單的說就是“技術萬能”。洋務運動、五四運動引入的“賽先生”在本質上都是技術主義,改革開放以後,人們克服了之前對技術的輕視态度,對技術的重視程度大大增加了,同時,技術主義的傾向也流行起來。
享樂主義是同虛無主義和技術主義聯系在一起的。由于缺乏更高層次的追求,導緻人們沉溺于物質享受,尋求刺激,即使一個欲望得到滿足,空虛的感覺會讓人繼續不滿足,從而進入一個周而複始的享樂過程,而道德缺失就是享樂主義和虛無主義共同的作用的副産品。
彭教授指出,要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中國哲學、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更大努力,形成一種良性結合,探索出一條新路。
作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彭富春不遺餘力地獻言獻策,他提出“學校要強化心理教育”(第一個提出相關議案的人大代表)、“設立保護長江的專門機構”、“實施全社會的人心建設工程”等議案,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反響。今年他又在文化和教育領域提出了三個議案。一是在中小學教育中開設書法課程,讓學生能夠提高對漢字文化的審美,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有助于形成一個創新的漢語話語體系。二是加強古代漢語教學。他認為,古代漢語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文言使我們這個幅員遼闊、方言複雜的多民族國家在書面語言上取得了統一。同僅有百年曆史的白話文相比,文言作為曆朝曆代通用的書面語形式,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的文明,使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傳承下來。因此應該大幅度提高古漢語教學在中小學以至高校文科教學中的比例。三是在金融危機環境中,國家應該大力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給予大學畢業生就業以更多的制度、政策保障。
彭教授這次應哲社學院邀請來到師大,就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演講讓更多的人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當代思想的路徑、能夠加入到對祖國意義深刻的文化思考之中。從而構建中華崛起的軟實力。在回答了在場同學們提出的相關問題後,他再次表達的自己殷切的期望,希望北師大師生能夠發揚創新精神,為中國未來的思想寶庫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來源于北京師範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