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拓展研究新視域——“馬克思主義哲學與20世紀中國哲學思潮”項目組采訪記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9-04-22
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李維武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與20世紀中國哲學思潮” 項目2008年通過鑒定,其最終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與20世紀中國哲學思潮》被評為“優秀”研究成果。
“這個項目的設立,是為了走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所面臨的一個困境。”提及此,李維武陷入深思。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史”的視域,所講的隻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我開展,實難以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過去百年之間已由一種外來哲學演化為現代形态中國哲學的有機内容,并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中國哲學和思想界。
面對這種困境,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必須從原來的自我封閉、自說自話的狹隘研究視域中走出來。
“取得這樣的優秀成果非常難得。”社科部部長沈壯海說。李維武與他的合作者們走在研究前沿,敏銳地發現,走出這一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在于改變研究視域:不是僅從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而是從20世紀中國哲學發展的視域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用李維武的話說:“這一研究視域的基本含義在于:把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置于思潮起伏、百家争鳴的20世紀中國思想世界之中,通過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其他中國哲學思潮相互間的激蕩、論争、影響及吸取,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在西方哲學中國化與中國哲學現代化這兩大哲學運動中的位置與作用,揭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20世紀中國哲學的曲折曆程與豐富内涵。這樣一來,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置于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研究視域,不僅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而且對于推進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都有着積極的意義。”
評審專家認為該項目創新性突出,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和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開拓了新的研究空間,具有重要推進意義。
從2003年10月項目批準下達,至2007年10月完成最終成果,李維武和他的課題組在此期間高質量完成并發表了一批階段性成果,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光明日報》、《學術月刊》、《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近10家重要報刊上發表論文28篇,其中14篇分别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馬克思主義文摘》轉載。《社會科學報》也曾以《20世紀中國哲學重構現代中國》為題,對該成果進行了大幅介紹。(編輯: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