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哲學的新開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8-01-21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與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對話、融通與當代中國哲學的新開展——中哲、西哲、馬哲專家論壇”前不久在深圳舉行。來自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50多位著名學者與會。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圍繞當代中國哲學的現狀及其面臨的挑戰和出路,傳統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西方哲學之間的對話,當代哲學工作者的使命等問題各抒己見。
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與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對話、融通與當代中國哲學的新開展——中哲、西哲、馬哲專家論壇”前不久在深圳舉行。來自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50多位著名學者與會。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圍繞當代中國哲學的現狀及其面臨的挑戰和出路,傳統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
哲學和西方哲學之間的對話,當代哲學工作者的使命等問題各抒己見。
一、當代中國哲學的現狀及其面臨的挑戰和出路
與會專家肯定了我國哲學事業發展的成果,但也承認目前我國哲學的發展确實還存在不少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謝地坤研究員認為,當代中國哲學對現當代中國人已經并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的哲學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國際學術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北京大學趙敦華教授認為,目前的學術環境不容樂觀,不少研究成果是閉門造車,自說自話;或者隻是簡單地重複。迄今為止,我們的哲學創作缺乏原創性。華中科技大學歐陽康教授認為,中國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很少有國際影響力,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突破性的創新成果更是微乎其微。學術視野的差距,對話能力的缺失,學術勢能的匮乏,國際交流語言的不力等,這些都表明了我們與國際哲學界的差距。
二、傳統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西方哲學之間的對話
現代中國的哲學包括傳統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西方哲學,這是最近一個多世紀的曆史造就的事實,也是我們在今後若幹世紀要繼續推進的研究方向。複旦大學張汝倫教授認為,今天中國哲學條塊分割壁壘森嚴,中哲、馬哲、西哲各有一套話語,各有各的做法。隻有互相打通,我們才能出真正的原創性哲學家。深圳大學景海峰教授認為,對當代中國哲學的思考與論衡,離不開我們所處時代的特點和國際大環境,在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之下,隻有在文明對話的互動和鍛淬之中,中國哲學才能夠走向世界,取得進一步的發展。要立足于當代中國和世界的問題,用當代中國人的思路和語言去思考哲學問題。這就不可避免地要與馬哲、西哲展開真正的建設性對話。
南開大學李翔海教授認為,隻有在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之間不斷展開雙向诠釋、互動對話,才有可能達緻“以中釋中”的理論目标。陝西師範大學袁祖社教授認為,哲學的本質就是對話。不同哲學形态之間的對話要成為可能和有效,關鍵是思維方式和緻思目标上共通點的尋索和認定。而這需要一種知識論意義上的元哲學态度、文化—人類學的情懷、生存—生活的視野、文明—進步的曆史尺度。
三、當代哲學工作者的使命與中國哲學的出路
哲學要真正的複興,就必須回答時代的課題,實現基礎理論的重大突破。BEAT365唯一官网吳根友教授認為,當代哲學工作者需要綜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創造出适應現代化和社會發展的中國哲學的新形态。BEAT365唯一官网趙林教授認為,建構當代中國哲學,要梳理清楚自身固有的思想傳統和外來文化的現實挑戰。當代哲學工作者還需要使馬克思主義從模式化中解放出來,重新成為一種具有自由性靈和批判精神的哲學方法論,對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進行深刻的自我批判使之完成現代性轉換。上海社會科學院餘治平研究員認為,對于中國哲學的未來發展而言,以當下的生活經驗為反思的對象,從本土傳統資源中的經典文本或聖賢人物那裡獲得應有的啟迪。要面向當下的族群生存,融入尋常百姓的日用世界,重建經典與時代生活的聯系,以形上的方式對現代性挑戰做出積極的回應,高揚道德理想,傳承文明傳統。南京大學陳亞軍教授認為,對西方哲學的理解越深入,對中國哲學的價值看得也越深刻,對話也才能越深入。
(摘自:光明日報2008-01-21 作者:問永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