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方的孤獨與惆怅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5-06-24
http://wuns.whu.edu.cn 2005-06-24 作者:通訊員李勇
朱志方1977年應屆考上大學時16歲,是班上年齡最小的、是哲學系81級最年輕的碩士生;26歲獲得博士學位,是哲學系教師第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第一個用英文寫博士論文的人,他的博士論文是哲學系有史以來最短的;他是哲學系開設課程最多的人之一,他在國外學術期刊發表過數篇論文,哲學系請外國專家做學術報告,常見他客串現場翻譯,他是武大青年一代第一個到美國講美國哲學的學者。
“妻子曾批評我不會笑。不過,經過多年的學習,現在會笑了。”他說。初上講台,他總是一臉的嚴肅,講課一闆一眼。現在去聽他的課比過去活躍多了。有人感覺他不愛說話,不善于長篇大論;有人卻知道在輕松的場合,他常常高談闊論、智趣百出。跟他在一起很開心。
他專攻英美分析哲學,成天讀的是外文著作和期刊論文。他說,剛上大學不久,偶爾買了一本楊一之先生譯的黑格爾《邏輯學》,看了幾頁,每個字都認識,就是不知道黑格爾先生在說什麼。于是他就想讀懂這本書。學哲學的動機就是這麼簡單。當年一直準備考黑格爾哲學方向研究生,臨到報名時,卻報了江天骥先生的分析哲學。
談起做哲學的感受,他說他是一個孤獨的人。
BEAT365唯一官网的第一批國家重點學科之一現代外國哲學學科,是由洪謙教授和江天骥教授等前輩學者建立起來的。洪謙教授曾在維也納學派領袖石裡克門下學習,1952年院系調整時去了北京大學。江天骥教授留學美國,在BEAT365唯一官网任教五十餘年。兩人都享有崇高的學術威望。江天骥先生的弟子中,一度隻有朱老師一人在苦苦地支撐着英美分析哲學專業。
他說,到美國或其他國家去的機會還是很多的,至于為什麼留在武大,這隻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動機很難說清楚,但既沒有那麼高尚,也沒有什麼狼子野心。
朱老師說,選擇留在武大,就選擇了孤獨。英美分析哲學是一個很大的領域,二十世紀表現得特别活躍,面對衆多領域的成果,總有力不從心之感。這些年來,朱老師似乎在不斷地開新課。
分析哲學要求有自然科學、數學和邏輯學的基礎,同時它又畢竟屬于人文學科。因此,分析哲學有很強的跨學科特征,做起來也比較困難。分析哲學講究嚴謹的邏輯分析,拒絕美文學和假大空,因此許多人不喜歡。由于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和教學的人少,所以朱老師常感覺到一種理性上的孤獨。
朱老師的孤獨還來自他的性格的另一面:似乎他總是站在潮流之外。他的外語水平高,讀到的外文文獻也多,在學術上應該表現得很“新潮”,但在中國一個接一個的思想浪潮中,他很少插嘴。他在1989年即給研究生開設了系統的“邏輯哲學”的課程,但未見他寫這方面的書,文章也很少見。而國内邏輯哲學的著作好幾年後才有出版。他的博士論文研究對策論,1998年出過一本《社會決策論》。但當博弈論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時,他又一言不發了。當“後現代”鋪天蓋地席卷而來時,他似乎在冷眼旁觀。他似乎對冷門有特殊的興趣。曾有人說,整個美國哲學都是皮爾士的腳注。他發現,中國對皮爾士了解太少了,其著作基本上沒有翻譯,研究文章也寥寥無幾。他在研讀一些皮爾士的成果時,感受到一種内心的共鳴,于是皮爾士就成了他這幾年學術研究的重點。
他隻申請過四次國家社科基金,兩次立項,一次通過了通訊評審,還有一次沒有結果。他現在主管學院的科研工作,但幾年前他甚至不知道哪些是權威刊物。他的著作《邏輯、曆史與社會——科學合理性研究》(與周超合著)出版之後,有幾位朋友對該書大加贊揚,可他就是不請人家寫篇書評。
朱老師的“成果”已出版的隻不過三部專著、兩部譯著,二十來篇論文加一些譯文而已。他說,有那麼多東西可寫嗎?這個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朱老師說,這隻是事情的一半,還有一半是信息垃圾大爆炸。真正重要的有多少。大量的重複,大量的錯誤,構成了所謂的信息大爆炸的一多半。
他的論文,一般要讀幾遍才能讀懂,文字很平易,難的是細緻的論證和相關的背景知識。他說,寫論文是要讓讀者注意你的觀點和論證,不要搞一些美文,或者用一些生僻難解的概念、又長又拗的語句,分散讀者的注意力。
評價博士論文水平,朱老師說,這些年的确出了不少的好論文,但就哲學學科來說,論文的寫作方式過于單一,大多數論文是史料性的。不少哲學博士論文都是選做一個哲學家的思想,所謂論文,不過是把那位哲學家所說所著清理一遍,同上菜一樣一道一道地端出來。這樣的工作值得做,但不應成為哲學博士論文的主流。博士論文的重點是“論”:全文圍繞着論點展開論證。但這樣的博士論文目前還不多。為此朱老師還專門為《光明日報》撰文,呼籲從史料研究轉向問題研究。
朱老師備課非常認真仔細。在講授“當代西方哲學名著選讀”(英文原文)時,他不僅要細緻地講述名著名篇的理論背景、論證思路,還要講解其難詞難句。他把國内已有的譯本拿出來反複地核對。這一核對他發現了很多問題:有的譯本錯誤連篇,甚至意思也譯反了;有的譯本由國内首屈一指的名家翻譯校對,但印刷錯誤成堆。秉承江天骥先生開創的學術傳統,朱老師規定他的研究生一入學就必須讀外文原版。
朱老師擔任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行政工作之餘,一個學期從本科到博士生的課達四門之多,他感到要做的事太多太多,而時間和精力太有限。這一切都令他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