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信息  >  正文

【6月12日】“珞珈美學講壇”第12講|方向紅:“祛美”與“愛美” ——與馬裡翁和海德格爾一起思考美的現象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6-09


講座内容介紹:

馬裡翁用“祛美”(discalie)和“愛美”(philocalie)來描述美的接受現象。在馬裡翁看來,黑格爾的“藝術終結論”是哲學版的“祛美”,藝術作品的杜尚化和審醜性是黑格爾藝術終結論預言的實現。在今天,我們如何重新去“愛美”?馬裡翁給我們提供的答案是,回到海德格爾,我們會發現“愛美”與“愛智”(philosophia)相距不遠;回到康德,我們可能會發現美與倫理息息相關。然而,這個回答還是過于宏闊了,無法面對特定的藝術作品,也無法回答藝術作品的藝術性特質。比較而言,海德格爾對“藝術作品的本源”的追尋已經觸及到美的具體要素的顯現方式,盡管海德格爾對這些要素及其顯現方式的表述還是非常初步的。本講座将從易學美學和現象學美學出發,對馬裡翁和海德格爾的思路作出進一步的闡發和推進。


主講人簡介:

方向紅,中山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法國哲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現當代德國哲學、法國哲學和中西比較哲學,尤其側重于現象學。出版專著3部、譯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