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信息  >  正文

【9月20日—23日】康德與現代思想世界學術研讨會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9-19




康德與現代思想世界” 學術研讨會

中國康德哲學專業委員會暨德國哲學專業委員會2024年年會

—— 會議議程 ——


【9月21日(上午):開幕式與主旨報告】


8:30-9:20 開幕式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南望山廳

主持人:張廷國(華中科技大學)

緻辭人:何 蓮(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

             徐業勤(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

             李佃來(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院長)

             董尚文(華中科技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院長)

             韓水法(北京大學教授、康德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張 榮(南京大學教授、德國哲學專業委員會輪值主任)

             張志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華全國哲學史學會會長) 


9:20-09:40 合影留念

地點:珞珈山賓館正門口

09:40-10:00 中場休息

10:00——12:00 大會主旨報告(一)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南望山廳

主持人:曾曉平(BEAT365唯一官网)

發言人:1. 鄧曉芒(華中科技大學):從康德到第三形而上學

             2. 李秋零(中國人民大學):Willkür在康德哲學中的意義及其漢譯

             3. 黃裕生(清華大學):康德統一理性與意志的努力及其後果

             4. Walter Schweidler(University of Eichstätt-Ingolstadt):The Indivisibility of Human Dignity



9月21日(下午):分組會議

分會場(一)

14:20-16:00 上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一室

主持人: 韓骁(《哲學研究》編輯部)

發言人:1. 陳士聰(東北師範大學):康德的辯證法思想統觀

             2. 田昶奇(BEAT365唯一官网):先驗觀念論如何包容他人的本體地位?

             3. 張 嚴(中共中央黨校):啟蒙辯證法與康德二律背反辯證法

             4. 胡天力(南京師範大學):康德對唯心論形态的規範性重塑及其當代啟示

             5. 孫鐵根(外交學院):先驗想象力綜合與存在論奠基

             6. 于思岩(貴州大學):範疇的先驗應用與物自身概念的論戰性意涵

             7. 王 炜(中國人民大學):論康德的“知覺”概念——以康德式概念論與非概念論之争為線索

             8. 蔣益(清華大學):論德國觀念論背景下的西田幾多郎“知的直觀”概念的形成——以康德“智性直觀”概念為核心的分析

16:00-16:20 中場休息


16:20-18:00 下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一室

主持人: 黃文紅(《湖北大學學報》編輯部)

發言人:1. 張清濤(四川大學):論康德想象力的概念框架——基于康德手稿的概念論式新解讀

             2. 張夢薇(重慶大學):在感性和知性之間——康德先驗想象力的認識論地位再考察

             3. 餘天放(揚州大學):反思的與前反思的之外:對康德自我意識理論的第三種解釋

             4. 張 廣(安徽大學):何以我思?——論《純粹理性批判》“分析論”附錄和注釋中的反思概念的功能

             5. 肖根牛(湖南師範大學):康德先驗觀念論中的兩個預設及其問題

             6. 潘衛紅(武漢理工大學):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

             7. 彭小偉(嘉應學院):康德“哥白尼式革命”新探

             8. 謝裕偉(中山大學):“先驗正位法”與康德先驗哲學的方法論問題


分會場(二)

14:20-16:00 上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二室

主持人: 邵賢曼(《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

發言人:1. 南 星(北京大學):先驗哲學作為研究綱領:進步的還是退化的

             2. 餘明鋒(同濟大學):尼采的康德——一個哲學史的概覽

             3. 宮 睿(中國政法大學):BDO與康德論崇高

             4.陳新儒(福建師範大學):彌合與斷裂:現代西方藝術觀念生成視野中的《判斷力批判》

             5. 魏骁卓(北京師範大學):論康德審美判斷的意向性本性

             6. 吳玉成(南開大學):論反思性判斷力與實踐智慧的類比性關聯——通過解讀康德的“自由和諧”展開的嘗試

             7. 陳 楊(中山大學):自主性的悖論——試析關于康德自主性概念的兩種诠釋

             8. 朱 毅(揚州大學):“促進至善”作為人的道德義務何以可能?

1600-1620 中場休息


16:20-17:50 下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二室

主持人: 袁 恬(《哲學動态》編輯部)

發言人:1. 尚文華(山東大學):啟蒙時代信仰的虛無處境及其可能的應對方案——從康德到黑格爾的信仰反思

             2. 胡 好(湖南師範大學):虛無主義的演變——從雅各比到尼采

             3. 梁樂睿(山東大學):啟蒙與虛無——象征形式哲學視域下的虛無主義

             4. 羅 久(西安交通大學):諾瓦利斯論政治世界的祛魅與複魅

             5. 姜勇君(西北政法大學):雅可比的康德批判及其對德國觀念論的影響

             6. 楊宗偉(湖北大學):上帝自殺:意志主義的虛無主義的另一種判詞

             7. 陳亮升(湖南師範大學):直面虛無主義:論馬裡翁對康德道德上帝的克服


分會場(三)

14:20-16:00 上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三室

主持人: 丁三東(湖南大學)

發言人:1. 範大邯(清華大學):審美自發性與先驗自由

             2. 白海霞(湖北大學):康德《判斷力批判》之前的目的論探索

             3. 程 府(西安交通大學):康德目的論的解釋問題

             4. 石天宇(海德堡大學): “相遇美學”:一條通向康德哲學人類學的神秘主義道路

             5. 彭志君(湖南女子學院):再論康德鑒賞判斷判斷的第三者是什麼

             6. 劉嘉娴(北京大學):從美的判斷到美的創造:論康德的審美理念及其規範性意涵

             7. 李日容(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從天才到存在的神秘性——康德與海德格爾論人與世界的“親熟”關系

             8. 闵柏元(西安利物浦大學):共同體中的主體性:康德對主體性的理解如何構成其共同體的基礎

16:00-16:20 中場休息


 16:20-18:00 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三室

主持人: 張媛媛(《湖北大學學報》編輯部)

發言人:1. 牛文君(南京師範大學):康德與行動诠釋學

             2. 王 瑜(西安外國語大學):從有限性審視诠釋學的實踐哲學——兼談“實踐智慧”與“自由意志”的關系

             3. 郭宇航(河南理工大學):論康德自由觀的發展——從概念、體系到當代實踐

             4. 王學慶(山東大學):對康德圖型法現象學解讀的再反思

             5. 何 濤(暨南大學):胡塞爾的Noesis與Noema結構

             6. 王 繼(湖南大學):康德與胡塞爾論觸覺:從實用人類學到先驗身體學

             7. 倪 勝(上海戲劇學院):論康德和胡塞爾的抽象法

             8. 賈紅雨(長安大學):費希特知識學的發端


分會場(四)

14:20-16:00 上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四室

主持人: 龔李萱(商務印書館)

發言人:1. 董濱宇(中共北京市委黨校):論康德的道德情感體系

             2. 惠永照(河南師範大學):道德的虛飾與表現——康德論道德假象和“道德相面術”

             3. 周黃正蜜(北京師範大學):重釋康德實用性規則對決疑論問題的裁決

             4. 麼欣欣(中國人民大學):捍衛康德自然法則公式的目的論解讀

             5. 方 博(北京大學):Kant on Despotism and Republicanism

             6. 柳 康(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 迂回盧梭——解讀康德倫理學與法權哲學關系的另一條路徑

             7. 張 弛(BEAT365唯一官网):命令與許可:再論康德法權與道德之關系

             8. 李志龍(湖南師範大學):在理性道德與感性道德之間——論愛德華•封•哈特曼對康德道德情感的現象學改造

1600-1620 中場休息


16:20-18:00 下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四室

主持人: 劉 君(《福建論壇》編輯部)

發言人:1. 孫小玲(南昌大學):康德德性論中的自我關懷——對自我義務優先性論題的一個闡釋

             2. 賀 磊(同濟大學):試論康德的行動哲學

             3. 居 俊(南京師範大學):康德的自由理論無法解釋惡行的歸責嗎?——從萊茵霍爾德對康德的批評談起

             4. 王建軍(南開大學):論康德道德動機理論的三個層次

             5. 王凱立(廈門大學):“兩種認識”:康德諸定言命令關系新解

             6. 吳興志(湖南大學):康德倫理學脫離了形式主義了嗎?——從德性義務的角度來看

             7. 丁一達(北京大學):道德行動者内在二重性的取消及其狂熱風險——對實踐同一性理論的一個康德式批評

             8. 何宇白(吉林警察學院):康德“絕對律令”的倫理内涵及其現實意義


    特别場:Kant and the World of Modern Thought: Perspectives from Western Philosophers

14:20-16:20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喻家山廳/線上ZOOM會議

主持人: 袁 輝(華中科技大學)

發言人:1. Marialena Karampatsou(National Kapodistrian University of Athens):Laws of Nature and Noumenal Necessity

             2. Ina Goy(北京師範大學):Two Philosophers on Trees

             3.Heiner Klemme(Halle University):Foucault über Kant und die Haltung der Moderne(在線參會)

             4. Christian Wenzel(台灣大學):Kant and Confucius. Similarities and problematic extensions(在線參會)

             5. Karin de Boer(University of Leuven):Kant’s Metaphilosophical Conception of Transcendental Idealism(在線參會)

             6.Ulrich Schlösser(Tübingen University):Free Play and Feeling in Kant’s Teleological Model of the Mind(在線參會)

(ZOOM會議号: 835 2205 2468;密碼:921)


16:20-16:30 中場休息

分會場(五)

16:30-18:00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喻家山廳

主持人: 關群德(商務印書館)

發言人:1. 馬寅卯(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的康德研究

             2. 卞紹斌(東南大學):自然與自由:人類文明形态的康德式構想

             3. 盧春紅(中國社會科學院):物自身何以指向有機存在者?——論“自然”概念在《判斷力批判》中的演進

             4. 廖舒婷(BEAT365唯一官网):審美判斷的“感-知”矛盾的康德式回應——兩種判斷的區分與審美判斷的知覺内涵

             5. 徐銀翡(中國人民大學):論康德實踐哲學中的“惡行歸責”問題——基于意選自由的三層含義

             6. 羅松濤(北京師範大學):論阿多諾的否定自由觀——從阿多諾對康德自由理論的批評談起

             7. 李科政(中國人民大學):建構主義康德倫理學的系統性批判


【9月22(上午):分組會議】

分會場(六)

8:40-10:10 上半場

地 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一室

主持人: 李秀偉(《中國社會科學報》)

發言人:1. 王運豪(内蒙古大學):論黑格爾對康德自由觀的發展——基于自由的因果性之上

             2. 郭冠宇(東南大學):從應然之善到“有生命的善”——黑格爾倫理概念對康德道德學說的發展

             3. 胡傳順(江西師範大學):黑格爾對康德道德理論的批判與重構

             4. 薛 瑩(英國華威大學):A Hegelian Critique of Kantian Moral Formalism and Freedom

             5. 張勤富(四川師範大學):論布倫塔諾對康德倫理學的三重批判

             6. 姜 夏(西安外事學院):論康德哲學中的自然禀賦觀念

             7. 胡曉燕(東南大學):席勒的審美自由是否優于康德的理性自由?——對席勒的審美自由哲學的審查

10:10-10:30 中場休息


10:30-12:00 半場

地 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一室

主持人: 張雲濤(BEAT365唯一官网)

發言人:1. 朱會晖(北京師範大學):康德視阈下美對啟蒙的意義

             2. 李 偉(安徽師範大學):思想領域“發生學”研究的必要性——以漢語界康德哲學及美學研究為觀測點

             3. 李紅霞(蘇州大學):藝術與虛無的相遇:從康德到海德格爾的藝術定義與界限問題争論

             4. 裴 婷(湖北第二師範學院):Deleuzian Aesthetics: A Critical Divergence with Kant’s Aesthetics

             5. 馬小虎(西安交通大學):從康德的“啟蒙”到海德格爾的“本真性

             6. 王怡心(清華大學):新人與舊人:康德論贖罪的實現與可能

             7. 李成龍(上海财經大學):論海德格爾對施萊爾馬赫宗教觀的繼承與超越


分會場(七)

8:40-10:10 上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二室

主持人:吳蘭麗(《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編輯部)

發言人:1. 喻郭飛(華僑大學):康德與當代英美哲學中的先驗知識論研究

             2. 梁 辰(中國政法大學):Kantian Phenomenalism and Sellarsian Nominalism

             3. 曹成雙(内蒙古大學):謊言和撒謊的分析

             4. 譚鴻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The Possibility of an Internal Lie in Kant Trichotomy rather than Dichotomy

             5. 夏 語(華中科技大學):康德式道德建構主義困境與羅爾斯政治的轉向——以自主性觀念為線索

             6. 王東華(中山大學):斯坎倫和康德主義

             7. 毛華威(南京工程學院):科斯嘉德:反思性道德理由及其問題

10:10-10:30 中場休息


10:30-12:10 下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二室

主持人: 聞 駿(華中科技大學)

發言人:1. 陳 傑(中南大學):康德的“應當蘊含能夠原則”與法蘭克福案例

             2. 唐思浩(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康德實踐哲學中的自由範疇表研究——以“整體秩序論”與“部分秩序論”之争為中心

             3. 鐘世文(華中科技大學):The Right to Revolution: Kant on the Normative Constitution of the General Will

             4. 李 岩(東北大學):政治與正義的審美融通:阿倫特與羅爾斯美學思想的親緣性探析

             5. 李軍時(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對康德曆史哲學三重矛盾的應答

             6. 劉 健(黑龍江大學):全球化進程中的實踐理性轉換——從康德、馬克思到哈貝馬斯

             7. 黃 敏:(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從物自身到本體:略論康德與牟宗三的物自身義

             8. 周浩翔(河北大學):以西釋中還是中西會通:再論儒家與自律道德


分會場(八)

8:40-10:10 上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三室

主持人: 劉任翔(BEAT365唯一官网)

發言人:1. 包向飛(BEAT365唯一官网):康德的邏輯觀對思考數學基礎的影響

             2. 胡朝都(西北師範大學):當代科學對康德直觀理論的檢驗

             3. 鐘家渝(複旦大學):原初時空的統一性是由綜合産生的嗎?——從一種兼容論的視角來看

             4. 韋政希(貴州大學):康德的充足理由律及其在批判哲學中的作用

             5. 張遵攀(南昌應用技術師範學院):康德哲學中的必然性概念探究

             6. 孫奕琦(南京大學):時間與經驗的統一性——對康德第一類比中背景論的辯護

             7. 王大封(湖南師範大學):康德的理念演繹為什麼是失敗的?——以理念的形而上學演繹為例

10:10-10:30 中場休息


10:30-12:00 下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三室

主持人: 餘 玥(四川大學)

發言人:1. 劉立群(北京外國語大學):康德“Erkenntnis”一詞譯為“知識”還是“認識”更準确?——康德認識論新探

             2. 俸 軍(廈門工學院):康德的“物自體”與“理念”——在超越性維度上的闡釋

             3. 黃小洲(廣西大學):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

             4. 隋文奇(複旦大學):外部世界如何作為現象而存在——論康德對外部世界存在的證明

             5. 邵 華(華中科技大學):李凱爾特與曆史主義的危機

             6. 彭騰躍(四川師範大學):馬堡學派的“先驗方法”問題——以納托爾普為線索

             7. 肖宛直(南開大學):無限自我的超越性何以可能?——巴迪歐對康德的一種“反哥白尼革命”式回答


分會場(九)

8:40-10:10 上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四室

主持人: 賀 念(BEAT365唯一官网)

發言人:1. 劉鳳娟(華南師範大學): 康德道德哲學中的中介思想

             2. 潘文哲(昆明理工大學):康德的良知觀及其當代意義

             3. 王慕潔(四川大學):康德曆史哲學中的兩種對立精神

             4. 呂 超(中國社科院):A Genetic-Phenomenological Account for Kant’s Notion of the Three Grades of Evil

             5. 劉芋宏(中山大學):康德根本惡命題新論(在線參會)

             6. 樂小軍(上海師範大學):康德在奧斯維辛——惡的限度及其救贖

             7. 黃聞欽(北京大學):“魔鬼民族”何以建立國家——康德曆史哲學中“非社會的社會性”概念辨析

10:10-10:30 中場休息


10:30-12:10 下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珞珈四室

主持人: 王詠詩(BEAT365唯一官网)

發言人:1. 陸心宇(複旦大學):康德的哥白尼類比中的主體性問題——尋求方法論诠釋的存在論視域

             2. 馬 彪(南京農業大學):裡斯本地震與康德的思想轉向

             3. 梁右典(黃岡師範學院):論康德《通靈者之夢》形而上學之界限問題

             4. 張宇飛(中山大學):康德與近代自然科學中的以太觀念

             5. 孫湧慶(東南大學):生命科學何以可能?論康德科學哲學中生物學的地位

             6. 郭玉越(中國海洋大學):康德哲學與西方神經美學研究的興起

             7. 倪劍青(上海财經大學):形而上學的代價——康德與黑格爾對形式邏輯的不同改造方案

             8. 李好笛(華中科技大學):由阿多諾的誤解看康德之真理觀的實踐意義


分會場(十)

8:40-10:10 上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喻家山廳

主持人: 羅正東(華中科技大學)

發言人:1. 莊 威(湖北大學):從道德律到共通感:康德思想的一種現代延伸

             2. 倪逸偲(浙江大學):從自由遊動到自我感覺——重審康德與費希特之間先驗哲學的基本思想線索

             3. 王 丁(山東大學):體系中的醉與夢——論狄奧尼索斯在謝林晚期哲學中的出現

             4. 趙衛國(陝西師範大學):叔本華對康德倫理學的批判之辨正

             5. 謝永康(南開大學):阿多諾“力場”概念的形而上學内涵

             6. 晏臨風(德國哈勒維滕貝格大學):How to Understand Kant’s Ethical Community as a Genuine Ethical Duty

             7. 馮嘉荟(中國社會科學院):黑格爾的制度主義:方法、論域與思想取向

10:10-10:30 中場休息


10:30-12:10 半場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喻家山廳

主持人: 熊 林(四川大學)

發言人:1. 李 揚(華中科技大學):實踐理性以何為對象:康德實踐哲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探析

             2. 馬新宇(西北大學):自由主體何以會違背道德法則?——以康德的歸責問題為中心

             3. 江 璐(中山大學):作為行動歸責主體的人格——一種康德式的解讀

             4. 胡學源(湖南大學):意志軟弱與歸責——基于康德哲學的視角

             5. 羅 喜(中央民族大學):康德的經驗性自由概念——兼論《純粹理性批判》中的“法規問題”

             6. 毛喜文(南京大學):論笛卡爾的兩種自由觀——兼論其與康德自由理論的比較

             7. 翟 欣(華中科技大學):席勒“完整的人”觀念之烏托邦與異托邦意識研究

     8. 張 波(西北政法大學):價值與價格問題探微——從新康德主義價值哲學問題說起


【9月22(下午):主旨報告與閉幕式】

14:30-16:00 主旨報告(二)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南望山廳

主持人:何衛平(華中科技大學)

發言人:1、韓水法(北京大學):論先驗哲學與形而上學

             2、傅永軍(山東大學):從“理性批判”到“語言批判”——哈曼對康德的批評及意義

             3、張 榮(南京大學):康德的三重自由問題——兼論神意與人意的張力

16:00-16:20 中場休息


16:20-17:20 主旨報告(三)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南望山廳

主持人:楊雲飛(BEAT365唯一官网)

發言人:1、舒遠招(湖南大學):論實在謂詞是分析命題的謂詞——兼評康德學界的流行理解

             2、張志偉(中國人民大學):批判哲學的“開普勒改革”——康德的形而上學體系建構及其問題


17:20-17:45 閉幕式

地點:珞珈山賓館三樓南望山廳

主持人:南 星(康德哲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發言人:1、範大邯(德國哲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專業委員會工作報告

             2、康德哲學專業委會2025年年會承辦方代表:緻辭

             3、德國哲學專業委會2025年年會承辦方代表:緻辭

             4、韓水法(康德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大會閉幕緻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