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珞珈講壇六十三期:梅蘭芳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05-13
國際戲劇評論協會榮譽主席,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新索邦)戲劇研究院喬治?巴紐教授将于5月15日(星期三)晚19:00在BEAT365唯一官网經濟管理學院教工之家主講珞珈講壇第六十三講,題目是:“梅蘭芳”。
屆時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附:喬治?巴紐(Georges Banu)先生簡介
喬治?巴紐(Georges Banu),生于1943年,在法國索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又攻讀博士後,榮獲法國最高的國家博士學位。喬治?巴紐為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新索邦)戲劇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與米歇爾?科科索斯基共同創建了實驗戲劇研究院,曾任國際戲劇評論協會主席(1994-2000)、現為榮譽主席,《戲劇的交替與複興》期刊主編。喬治?巴紐被《維基百科》列入世界戲劇名人。喬治?巴紐不僅是西方戲劇,而且是研究世界戲劇的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歐洲二十世紀的導演,特别著重分析西方導演處理與東方的關系,探讨如何将東方戲劇作為載體,寄寓可能的複興模式。巴紐出版了二十多部專著。其第一本專著是探研布萊希特與東方戲劇的關系,題為《布萊希特:以小搏大》(法國Aubier出版社,1981年)。其它的重要專著有:《戲劇走出安全帶》(法國Aubier出版社,1984年,獲戲劇評論獎),《不再回歸的演員》(法國Aubier出版社,1986年,法國Folio出版社 1993再版),《我們的戲劇?櫻桃園》(法國Actes Sud出版社,1999年),《人類的背影》(法國Adam Biro出版社,2000年)……。巴紐也發表過諸多論文,其中有多篇專題探讨西方著名的戲劇藝術家與亞洲戲劇的關連,如愛森斯坦、梅耶荷德、姆努什金、彼得?布魯克等。由傅秋敏翻譯的《梅蘭芳――西方舞台的訴訟案和理想國》一文發表在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第48期《戲曲研究》。巴紐對劇場與繪畫之間的關系也有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