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信息  >  正文

共建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 融合哲學、藝術與生活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9-11-30

——記台北大學賴賢宗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講座

11月24日上午,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賴賢宗教授在beat365体育官网打報告廳作了主題為《道家哲學與海德格爾存有思想的交涉:重探海德格與老子關于形上學根本問題的讨論》的講座。

賴賢宗教授首先介紹了自己的學習經曆。1981年至1994年賴賢宗教授在台灣大學哲學系學習哲學,以西方哲學為主,兼顧中國和印度哲學,因此後來也發展到比較哲學的課題。1994年至1998年拿到台灣政府提供的四年獎學金赴德國留學,先後在弗賴堡大學和慕尼黑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宗教系、日本文化系求學。1998年順利獲得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回到台灣,先在華梵大學哲學系任教,同時在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兼任教職,随後在台北大學中文系任教至今,并擔任系主任。2005年,賴教授在台北大學成立了中西哲學與诠釋學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西溝通,诠釋學,禅藝以及多元溝通等。這些學習和研究經曆對賴賢宗教授這次講座的主題有直接的影響。賴賢宗教授說,台北大學中西哲學與诠釋學研究中心每年有許多讀書會和研讨會,希望能加強和beat365体育官网的聯系溝通。

賴賢宗教授研究老子與海德格爾思想溝通的主旨在于如何共建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在慕尼黑大學賴賢宗教授參加了beat365体育官网哲學系、宗教系與日本文化系三系合開的關于日本京都學派的“絕對無”的高級研讨班。該高級研讨班顯示出日本京都學派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将亞洲“空”的哲學以一種亞洲哲學的當代诠釋進入德國哲學系。在德國的圖書館有許多德文、英文寫成的京都學派的書籍,而且是一種哲學性的讨論。但中國哲學還僅隻在漢學系開設,局限于一種漢學性的讨論,即把它當成古董,一種死的、陳列在博物館的東西來研究。從“絕對無”的高級研讨班開始,賴賢宗教授就在思考一個根本議題,即如何共建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如何将中國哲學的内涵通過一種當代诠釋,讓其成為世界哲學的一個元素,乃至于變成當代哲學的一個主要元素。中國的強大不應僅僅是經濟勢力的強大,更應該是一種文化、哲學上的強大。中國哲學必須要成為一種活生生的智慧,能夠通過當代的語言再去解釋它,和當代人的生活聯系在一起。

接着賴賢宗教授論述了老子哲學與海德格爾存在思想的溝通。他力求能夠突破以往的一般研究,希望從突破點中能達到共建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的訴求。賴賢宗教授的突破點的文獻基礎是海德格爾全集的第四十二冊謝林講稿。謝林是在西方的道家诠釋史裡第一個以形上學的根本高度來掌握老子哲學的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謝林哲學是讨論“意義無”,具有一種泰然任之的内在性,于是将謝林的超意志、無意志哲學與尼采意志哲學對比起來,放棄尼采講稿,而回到康德講稿、沿着謝林講稿,與謝林精神相續,以自己的存在思想來與老子對話。正是在這裡和道家、禅宗有很深刻的對話,給我們一線曙光怎麼樣對中國哲學進行當代诠釋,使中國哲學變成當代哲學重要組成部分。

賴賢宗教授還重點談到了哲學與藝術、美學的關系。他認為哲學的表達、概念和觀念的反思,必須轉化為一種可以感動的體驗。晚期海德格爾也把藝術當做哲學體驗的典範,并用大部分時間讨論藝術。因此存在思想不能僅僅隻是一種概念表達,而必須化為一種生活智慧和感性實存,也即一種藝術的表現。賴賢宗教授自己也有很多時候從事藝術和美學。從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出發,賴賢宗教授用“道—觀有—觀無”、“界(渾然天成)—境外(意與境渾)—意内(返虛入渾)”、“境界象征—物象—意象(象外之象)”以及太極圖等圖式,聯系詩歌、造型藝術和音樂藝術等,生動地分析了存在思想與藝術、美學的聯系與中西哲學、美學的差異,并聯系海德格爾思想的發展來分析他與老子思想的溝通,“目擊道存”的存在思想的表現。

最後賴賢宗教授強調,哲學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哲學必須回到生活,發揮它對人生的指導,回複到它自身的本分。如果哲學變成一種技巧,變成隻有少部分人參與的活動,那是哲學的浪費。因此,在思考中國哲學的世界化之後,我們還必須思考哲學如何和生活結合。而藝術是連接哲學與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平台。

在賴賢宗教授講座的交流環節裡,同學們積極提問,内容涉及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美學與宗教、藝術等各主題。限于時間關系,未能盡興,許多老師和同學在講座結束後仍與賴賢宗教授交談,希望賴賢宗教授以後能多來beat365体育官网講座。賴賢宗教授希望兩岸不僅在中國哲學方面,而且西方哲學方面也加強交流,他自己也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再來beat365体育官网做講座。

(李紅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