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信息  >  正文

鄧曉芒教授講授“哲學史方法論”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0-01-20

12月24日下午,百餘青年教師和博士生、碩士生在我校beat365体育官网大報告廳聆聽了鄧曉芒教授題為“哲學史方法論”的講座。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吳根友教授主持講座,他回顧了陳修齋、楊祖陶、蕭萐父、李德永等老一輩學者共同開設“哲學史方法論”課程的優良傳統,他指出這場講座是我校加強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訓練的系列講座之一。

鄧教授将“中西哲學方法比較”作為第一部分,他指出:中國哲學對“方法”沒有自覺的意識,哲學方法同曆史方法相混淆。中國哲學講究對原典的背誦,在這種背誦中體悟其中的微言大義;而西方哲學則從泰勒斯開始就注重命題的論證,因而西方哲學有一種明顯的線性發展過程。他認為,既然“哲學就是哲學史”,那麼哲學的方法也就是哲學史的方法。

接着,鄧教授詳細地闡述了哲學史的基本方法:邏輯的方法和曆史的方法。邏輯方法有文本邏輯和意義邏輯兩個層次。文本邏輯注重語言分析,以求辨别真僞、疏通義理,也就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小學”功夫。意義邏輯注重闡發文本的意義,在這方面中西哲學有明顯的差别:中國哲學以體驗文本的微言大義為主,而西方哲學以論證為主,而泰勒斯之所以成為哲學家而不是祭司就在于他論證了而不是信仰“水是萬物的本原”這一命題。鄧教授結合西方哲學解釋學的思想着重講述了“曆史的方法”,認為哲學的曆史是義理的曆史,并且是“效果曆史”,即文本在曆史發展中所體現出來的“效果”,而文本的原意像康德的“物自體”一樣是隻能無限接近,而不能明确把握。因此,對于文本主要看它的“象征義”,即從作者的整個義理來研究文本。曆史的真相隻是相對的真相,而非絕對的真相,而這種相對的曆史真相就是曆史感。

在交流環節,鄧教授就中國哲學在世界上的地位、中西哲學的融通等問題進一步闡明了他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哲學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并且會随着中國的崛起而日益提高,但由于漢字的複雜性而對其傳播造成了難度;他還認為中西哲學有融通的前提,并将會繼續下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