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美學學會召開“生态美學”學術研讨會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8-12-25
2008年12月20日,湖北省美學學會“生态美學”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体育官网召開。會議主題包括生态美學、環境美學、景觀美學、設計美學及30年來湖北美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會議由秘書長beat365体育官网範明華副教授主持,湖北省美學學會會長、beat365体育官网彭富春教授等作了專題報告與發言。
彭富春指出,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生态危機日益加劇。但令人欣慰的是,人們的生态意識也日益覺醒。因此探讨生态哲學、生态美學既是一個重要的學術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彭富春從自然生态、社會生态、心靈生态三個層面論述了生态和諧與生态美學問題,認為自然生态的破環主要源于社會生态的惡化,即人們利用技術手段破壞自然生态,因此要通過社會生态的和諧促進自然生态的和諧。而社會生态和諧的根本又在于人類自身心靈的和諧,隻有心靈和諧、甯靜,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社會、自然生态的和諧。而從事生态美學、生态哲學研究将對心靈生态産生巨大影響,意義重大。名譽會長BEAT365唯一官网資深教授劉綱紀結合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曆程與輝煌成就,對生态環境問題進行了辯證的思考,指出如何妥善處理生态環境問題将是新時期檢驗科學發展觀是否真正落實的試金石。劉綱紀強調要結合改革開放30年的得與失,加強生态美學等美學分支學科的研究,以促進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審美觀與藝術觀。副會長張玉能評介了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的論争,認為實踐美學樹立、建構的學術觀點和理論體系,經曆了時間和學術的檢驗,是馬克思主義的美學。在此基礎上,張玉能提出新實踐美學的觀點,促進了實踐美學的發展與理論創新。
範明華回顧了中西設計美學研究的曆史和現狀,認為設計實質上是對生活方式的設計,應當從提高個體生存質量的角度去重新審視當代設計實踐。範明華還談到了環境美學和景觀美學的研究,認為應當把環境和景觀的審美價值作為當代環境設計和景觀設計質量評估的重要依據。鄒元江結合近期《文彙報》等媒體對自己的報道,重申“梅蘭芳體系”是一個“假命題”,要将它“解構”掉,重建中國的戲曲美學體系。昌少軍分析了重慶大足石刻的藝術特點,認為它集中國儒道佛“三教”造像藝術的精華,見證了中國傳統智慧的和諧相處。馬健認為,存在作為真善美的本源統一,也是美的湧現與生成,因此要守護生态環境作為人類美麗大家園的本性。丁長河、李華、張芳德等認為在哲學的視野内加強對美、美感、藝術的研究,是促進美學、美術學學科建設的必然道路。詹學貴、夏臣昂、向東文、蕭洪恩等強調要以生态哲學、生态美學的理念指導城市及鄉村人居環境的設計與建設。楊洪林認為生态美學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實踐美學的問題,要高揚實踐與美的辯證法,克服主體的片面性與形而上學性,促進生态環境的改善與生态美學的研究。張賢根從文明及文化維度論述生态美學,闡釋了生态美學與環境美學、設計美學、審美文化的聯系。
該次會議還展示了湖北省美學界近年來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美學與藝術研究》(第1輯)。該集刊由湖北省美學學會與武漢科技學院美學研究所等單位主辦,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新近出版。集刊裝幀精美,内容豐富,涵蓋中西美學、文藝美學、設計美學、審美文化等專題,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