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信息  >  正文

郭齊勇教授國家圖書館講座信息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9-03-04

∽∽∽∽∽∽∽∽∽∽∽∽∽∽∽∽∽∽∽∽∽∽∽∽∽∽∽∽∽∽∽∽∽∽∽∽∽∽∽

中國國家圖書館主辦

第456期講座 時間:2009年3月7日 9:30-11:30

主講題目: 五四的被人忽略的另一個傳統:

文化守成主義的由來、發展及其意義

主講人介紹:

郭齊勇 1947年生,哲學博士,beat365体育官网暨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中國哲學會副執行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家級教學名師。曾任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學院院長、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主要著作:《中國儒學之精神》、《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熊十力思想研究》、《諸子學志》、《文化學概論》、《郭齊勇自選集》等。

主講内容提要:

文化保守主義或文化守成主義并非中國的特産或土産,并非我們一國的文化現象,而是國際文化現象。伴随着現代化由西方向全世界推進,在西方和非西方出現了形式上反現代化而在實際上成為促成各民族文化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軍——以認同、回歸民族文化傳統為特點,表面上排拒,實際上吸納西方近代文化的普遍價值的文化思潮。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德國浪漫主義思想家與文化民主主義思想家哈曼、謝林、赫爾德和耶拿大戰以後的費希特,英國的柏克、卡萊爾,俄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印度的辨喜、古斯、依克巴、泰戈爾、甘地,中國的辜鴻銘、吳宓、梅光迪、後期梁啟超、梁漱溟、張君勵、熊十力、馬一浮,以及他們的前驅章太炎,和一定程度上的蔡元培,日本的岡倉覺三、北一輝,和辻哲郎、西田幾多郎,及非洲、中東的某些學者。由于現代化進程給人類和人類文化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其中負面的東西,首先遭到英法特别是德國思想家的批評,繼而遭到東歐、南歐思想家的批評,并随着帝國主義的殖民擴張,引起了亞、非、拉丁美洲思想家的批評。不能認為這些批評都是錯誤的、不識時務的,實際上,批評本身就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這些地區或國家的現代化決不可能是英國化或法國化,這些地區的知識分子也不可能不審視人類精神文化價值的部分失落的問題。

一、文化反省的多維性與五四傳統的另一面

第一,對民族文化的反省具有多維性。

第二,“從離異到回歸”的導向具有規律性。

第三,不同時空條件下的啟蒙具有特殊性。

二、文化守成主義的發展線索及其基本内容

第一,從東方文化派到"學衡"派到現代新儒家;

第二,從1935年中國本位文化宣言到1958年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

三、中國現代文化保守主義的見弊得失

第一,試圖建立主體性的中國文化系統

第二,我國現代文化保守主義者所創制的哲學思想體系在本世紀人文哲學體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第三,文化保守主義的理論失誤和它的學術貢獻一樣,也是多方面的。

第四,這一思潮發展到當代又有了不少變化,更加開放。其思考對于當代文化建設也有一定意義。

主講人推薦書籍:

《中國儒學之精神》 郭齊勇著 複旦大學出版社 2009

《中國哲學史》 郭齊勇編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 郭齊勇著 中華書局 2008

《儒家文化研究》第二輯 郭齊勇主編 三聯書店 2008

∽∽∽∽∽∽∽∽∽∽∽∽∽∽∽∽∽∽∽∽∽∽∽∽∽∽∽∽∽∽∽∽∽∽∽∽∽∽∽∽∽∽∽∽∽

手機應置于靜音狀态;勿拍照、錄音、錄像 記者采訪需提前與館宣傳部門聯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