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信息  >  正文

美國費城西敏寺神學院院長DR. PETER A. LILLBACK來我院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8-05-19

美國費城西敏寺神學院院長PeterA.Lillback于2008年4月16日至30日在beat365体育官网小報告廳舉行了題為“西方哲學和基督教發展”的系列講座。講座共11次,每次3小時。

第一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從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切入,概括地講述了西方哲學和基督教思想的互動發展曆程,簡要介紹了三種基督教辯惑學系統以及基督教哲學中四個關于上帝的核心問題,此後他又着重講解了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五種解釋古代宗教起源的世俗理論,探究了每一種理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結束後他還與老師和同學們就基督教世界觀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讨論。

第二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先系統地介紹了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的主要思想,所論人物包括從早期泰勒斯等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一直到古希臘晚期的伊壁鸠魯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的開創者。其中他着重讨論了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在形而上學和認識論上的異同,并詳細介紹了早期基督教思想的萌芽、基本教義的确立以及關于上帝的語言系統,在談到基督教複雜的“三位一體”教義時,Dr.PeterA.Lillback院長舉了許多生動有趣的類比來幫助同學理解。

第三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介紹了早期教父哲學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他們對待理性和信仰的基本态度,包括第一個提出“基督教哲學”概念的希臘護教士查士丁和宣揚“正因為其荒謬,所以我才相信”、追求超理性信仰的拉丁教父德爾圖良等等,其中重點介紹了奧古斯丁的哲學思想,包括他的“原罪”和“救贖”的理論、認識論上的“光照說”理論、“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的思想。Dr.PeterA.Lillback院長還将奧古斯丁的上帝存在證明與笛卡爾的思想進行了比較,梳理了奧古斯丁思想發展的主要脈絡。

第四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介紹了經院哲學早期的一些代表人物的思想,包括對埃裡金納的宗教哲學思想被視為泛神論的原因的解釋等,其中重點講解了安瑟倫的宗教哲學思想,包括他所宣揚的“信仰尋求理解”、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以及上帝道成肉身的理論,最後還詳細分析了安瑟倫關于上帝本體論證明的意義并簡要介紹了後世哲學家對他的反駁。

第五講:緊接着上一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重點介紹了經院哲學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托馬斯·阿奎那的宗教哲學思想,Dr.PeterA.Lillback院長認為西方思想傳統是古希臘哲學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的融合,這兩種不同的思想可以分别用耶路撒冷和雅典兩座古城代表,中世紀的神學家各自站在不同的城上闡述自己的思想,而托馬斯·阿奎那就是站在兩座古城之間的神學家。Dr.PeterA.Lillback院長着重讨論了阿奎那關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論證明,并将他的五路證明與亞裡士多德的四因說進行了比較。

第六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從整體上介紹了中世紀末期發生在北部歐洲日耳曼語世界中的宗教改革運動和啟蒙運動時期的基督教和哲學的情況,詳細講解了基督教路德宗和加爾文宗的思想,指出馬丁·路德強調信仰本身的啟示作用和貶低理性對于宗教信仰證明的作用,而加爾文雖也強調信仰本身的重要但同時也強調邏輯理性在證明信仰中的作用。此後他還重點探讨了馬丁·路德對于唯名論的看法和加爾文的認識論。

第七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先将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中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宗教改革時期的馬丁·路德以及加爾文的倫理學思想進行了系統的比較和分析,從多個方面将新教與天主教的思想進行了比較,最後又詳細介紹了帕斯卡爾對上帝存在的博弈論證明,指出“如果上帝不存在,信仰上帝不會有什麼損失,但如果上帝存在,而你不信上帝,那麼結果可想而知”,此套理論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

第八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依次簡要介紹了笛卡爾、洛克、休谟、康德以及施萊爾馬赫的認識論思想,并且對它們進行了比較。他指出啟蒙運動的宗旨是高揚人類的理性精神,它從“懷疑一切”的笛卡兒開始,中經洛克的經驗論,到後來休谟徹底的懷疑論。但休谟的徹底懷疑論卻使理性精神陷入了自身的困境,這就導緻了後來康德對理性進行批判,康德利用“本體”與“現象”的劃分對傳統的基督教思想進行了激烈的批判。

第九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介紹了柏拉圖、霍布斯、洛克、穆勒和馬克思的政治學思想,并将他們理論中的理想政府進行了比較,指出柏拉圖哲學王的思想推崇少數人執政,而洛克的民主可能會導緻多數人的暴政。此後,Dr.PeterA.Lillback院長又引用《聖經》中的内容對他們的部分思想進行了解釋。最後Dr.PeterA.Lillback院長又逐條對《聖經》中的摩西十誡進行了講解,并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部分觀點極為新穎。

第十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介紹了19、20世紀基督教發展的一些情況。他指出,為了回應康德的批判,康德以後的基督教哲學家和神學家走了三條不同的路。首先是新教自由主義的産生,主要代表是施萊爾馬赫,他企圖對信仰進行一種情感的證明;其次是重新定義改造或者直接抛棄基督教,這是由黑格爾、馬克思、祁克果和尼采他們所走的道路;最後是加爾文基督教神學思想的産生,主要代表思想家是堪伯、瓦台爾和西佛爾。

第十一講:Dr.PeterA.Lillback院長從唯有理性、唯有信仰、信仰尋求理解、信仰結合理性、理性反信仰、信仰反理性、信仰理性并行不悖等七種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出發梳理了前十次講座的主要内容,其後又簡要介紹了20世紀主要哲學和宗教思想對基督教思想發展的影響,其中包括尼采和後現代主義、達爾文的進化論、存在主義、邏輯實證主義以及基督教新正統派等等,最後Dr.PeterA.Lillback院長從獨特的視角講解了《聖經》中的“形而上學”、“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學”、“美學”等哲學思想。

Dr.PeterA.Lillback院長的此次系列講座持續時間較長,超過40個學時,内容極為詳實,從古希臘到後現代幾乎涉及到西方哲學史和基督教發展史的各個方面,從理性與信仰的關系切入,勾勒出一幅西方哲學與基督教神學相互影響的圖畫。授課方式生動活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淵博的學識使Dr.PeterA.Lillback院長經常能輕松自如地使用各種生動有趣的類比和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将許多繁冗複雜的哲學理念簡化,使同學們易于接受并能迅速把握其要點。講座内容前後聯系緊密,中心突出,部分觀點極為新穎,不是簡單的照本宣科,而是從一個奧古斯丁主義者、加爾文宗基督徒的視角來闡述西方哲學和宗教思想。Dr.PeterA.Lillback院長幾乎每次上課都帶了一本《聖經》,經常用其中的内容來解釋一些哲學思想并讨論它們之間的關聯,引導學生發掘《聖經》中所蘊藏的深刻哲學思想,使同學們大開眼界。Dr.PeterA.Lillback院長同時還兼任費城一個基督教電台的主持人,他的美式英語發音極為标準清晰,使同學們在學習相關哲學知識的同時還鍛煉了英語聽力能力。講座結束後參與聽講的院内外同學都普遍表示受益匪淺,所感頗多,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享受這種西方思想文化的饕餮盛宴。(beat365体育官网洪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