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許蘇民教授來我院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7-06-12
6月1日上午,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許蘇民教授在beat365体育官网大報告廳做了一場名為《利瑪窦、龍華民和馬勒伯朗士的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的講座。
許蘇民教授主要介紹了1595-1708年間三位西方學者關于中西比較研究的著作,即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的《天主實義》、龍華民的《靈魂道體說》和法國笛卡爾派哲學家馬勒伯朗士的《一個基督教哲學家和一個中國哲學家的對話——論上帝的存在和本性》。它們無一例外都認為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一樣,遵循探索萬物本體、追問終極原因、推究善惡之源的思路,同具哲學形上學的基本特征,但在中西哲學之間仍然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異。許教授就其中揭示的差異一一作了細緻而深入的分析。
他認為,利瑪窦的《天主實義》一書強調區分先秦哲學和宋明理學的差異,分别從五個方面闡明了西方哲學與中國先秦哲學的相似性,及其與宋明儒學的相異性;他對宋明理學的指摘固然有誤讀的成分,但對宋明理學理論思維方面的缺陷和失誤的揭示卻是深刻的。
龍華民的《靈魂道體說》不同于利氏一書,它既不作先秦與宋明哲學的區分,也不作儒釋道三教的區分,而是總體上對西方哲學的“靈魂說”和中國哲學的“道體說”的同異做出比較,得出中國哲學的道體說是“取人倫于物類”的結論。許教授指出,這無疑是以西方的基督教哲學為參照而導緻的偏狹之論,而且,它忽視了中國哲學各階段的區别,結論過于籠統武斷。但其試圖探索中國人“重物質”的理論根源,揭示道與物質的不可分離,達到了相當高的理論水平。
從回答“馬勒伯朗士為什麼要把朱熹哲學理解為唯物論和無神論”這一問題出發,許教授重新解讀了馬勒伯朗士的《一個基督教哲學家和一個中國哲學家的對話》。他認為,應該從認知和價值論兩個層面來看待關于馬氏得出的宋明理學是無神論和唯物論的結論,隻有從價值論的層面才有可能客觀全面地理解宋明理學;但他認識到西方哲學看到一切有限的存在都是不完善的,這還是值得肯定的。
許教授指出,明清之際中西哲學之間的交流,無論對中國哲學還是西方哲學都是一種豐富,對當今學者正确看待“中國哲學合法性”的問題,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最後,在互動環節,同學們就西方學者對中國哲學經典精義的誤讀與許教授進行了有益的探讨。講座在歡樂融洽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beat365体育官网張錦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