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路德宗學者聶培德、聶海珊夫婦來我院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5-11-28
11月25日下午,芬蘭路德宗學者聶培德(Pertti Nikkila)、聶海珊(Kaisa Nikkila)夫婦應邀在我院多功能報告廳作了題為Martin Luther on Education(馬丁·路德論教育)的報告。
聶培德、聶海珊夫婦都是赫爾辛基大學的神學博士,現在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任特邀教授。路德不僅開創了“因信稱義”的新教神學,同時把聖經翻譯成德語,對德語民族影響甚大。路德所編寫的基督教教義手冊,至今仍然在包括芬蘭在内的路德宗為傳統的國家所使用。聶培德、聶海珊夫婦把路德在德國的地位與孔子在中國教育中的地位相比。芬蘭是基督教路德宗為傳統的國家,在1517年,馬丁·路德年在德國發起反對羅馬天主教的改教運動時,芬蘭被瑞典國王所統治。在路德曾親授的約400名學生中,就有芬蘭學生,他們回到芬蘭後,帶動了芬蘭的宗教改革。
聶培德、聶海珊夫婦的講解生動而嚴肅,期間曾用芬蘭語同唱路德所寫的一首贊美詩,赢得了大家的鼓掌;大多數同學第一次聽說路德宗教義手冊對傳統芬蘭人有如此的影響,聶海珊教授讓大家看了用各種符号所表示的就教義手冊的考試成績,考試不及格的人會受到象征性的懲罰,在教會裡不能領聖餐,而不能領聖餐的人就不能結婚。在路德宗禮拜的早期,教會裡為了維護應有的秩序而制訂的各種不同罰款或處罰,如針對打瞌睡、醉酒、打架、吐痰、小孩哭鬧等,經他們的解釋,不僅讓同學們了解了過去芬蘭人的生活,更能理解路德宗禮儀和文化對芬蘭民族的凝聚力。聶培德教授同時也研究中國哲學,并且懂中文和廣東話,在講座前,他把所寫的兩本書贈送給我院。
聶培德、聶海珊夫婦的報告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濮榮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