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曆史上和當代的典範來看耶儒對話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6-03-30
2006年3月27日下午2:30-4:00,英國伯明翰大學哲學博士杜小安在我院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CONFUCIAN-CHRISTIAN DIALOGUE:in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Models”的學術報告。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郭齊勇教授、宋新民書記、鄧曉芒教授、朱志方教授、吳根友教授、段德智教授、徐明教授、徐水生教授、趙凱榮教授以及我院二十多名學生出席杜小安博士的報告會。
在報告的第一部分,杜小安介紹了報告的内容、策略和方法。在内容上,他主要從當代全球思想中的各宗教之間的對話運動、宗教維度中的中西文化對話以及耶儒對話的先行者考察。在策略上,他倡導在曆史和當代中國中探究耶儒對話的基本模型,并在全球化的内涵中尋求共享價值的一些共同基礎。在方法學上,他強調在自由派神學中的各宗教對話、曆史方法以及文化互融的方法。他還介紹了阿蘭·雷斯(Alan Race)提出對排他主義(exclusivism)、包容主義(inclusivism)和多元主義(pluralism)這三種模型的類型學進行測試的觀點,介紹了阿蘭·雷斯和約翰·希克(Rev.John Hick)用三種模型的類型學方法去處理耶儒遭遇的曆史研究的思想。
報告的第二部分,杜小安勾勒了耶儒對話的曆史背景,他将耶儒對話分為四個階段:基督教教派和聖芳濟會的使團、16至18世紀的耶稣傳教士、現代中國(1840-1949)的基督教遭遇儒教以及當代中國(1949-2000)的耶儒對話。杜小安進一步在第三部分介紹了耶儒對話的三種模型,即:排他模型——耶稣或者孔子、包容模型——耶稣加上孔子以及多元模型——耶稣和孔子。杜小安進而對每一種模型區分了三個層次,論述了每個層次的不同觀點和看法。報告的第四部分,杜小安展望了耶儒對話的未來,他介紹了幾種維度:适應多元和全球的思想内容、将耶儒對話作為福音傳道和教會使團的一種方法、将耶儒對話作為儒學複興的一種工具以及将耶儒對話作為和平和正義的一種路線。
最後,杜小安認為三種模型的類型學研究是改進各宗教之間對話的最好路徑,而且,正是依照這種自由派神學的多元模型,杜小安找到了基督教和儒教之間和諧的可能性。
這個學術報告的主題正是杜小安博士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做的博士學位論文的主題,他努力把自己多年的求學心得和成果分享給beat365体育官网的教師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