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信息  >  正文

走進安樂哲教授的課堂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6-03-30

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安樂哲(Roger Ames)教授本學期作為富布萊特基金學者,在哲學系教授“比較哲學”和“美國哲學”兩門課程。以前隻知道他在國際中國哲學界名頭很響,翻譯過幾本中國哲學典籍,帶着好奇心,大家坐進了他的課堂。

安教授長相“高大、威猛”。高大是直接目測的,說他威猛的原因,是從二月的春寒料峭到三月的櫻花爛漫,每次他都是穿着襯衣上課。大家在櫻頂那曆史悠久卻寒氣鄙人的教室中瑟瑟發抖的時候,他卻總是紅光滿面,看上去還有點熱氣騰騰的。

至于安教授的課,幾周下來之後,大家聚在一起開玩笑說,可以用幾部經典電影的片名來表達。課前,007系列的《黑日危機》,全稱“黑色的周日準備安教授周一、周二課程的危機”。因為這兩門課都是英文授課,每次需要課前閱讀數十頁的英文哲學經典著作,更可怕的是需要寫2-3頁的英文主題論文。由于平時有課,周日就成為大家讀材料、寫論文的最後時刻。說是危機,一點都不誇張,經常很多交論文的同學來上課的時候都是頭發蓬松、滿臉疲倦的樣子。

課上,如果你經過了“黑日危機”的話,肯定會搭上《開往春天的地鐵》。因為上課的時候,他會把閱讀材料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很直觀、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來。課之前,大家讀材料的時候感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上課的時候,經過他的指點,時不時就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課後,叫做《一個都不能少》或者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因為稍微哲學上有點追求的學生,看到安老師中英日文如此流利,無不“咬牙切齒”的。更“令人氣憤”的是他對中國哲學有比較精深和獨特的見解,大家都感到作為一個中國哲學學生,中西哲學的素養是一個都不能少,而在博大精深的哲學傳統面前,隻有汗水而不是淚水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他的這麼多重要著作的時候,我想起在一次訪談中,他提到的“騎馬不換馬”理論,大意好像是在學術上找到自己最愛的話,不要輕易換馬。不管以後換不換馬,反正在安老師的課堂上是要好好學他怎麼騎馬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