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6-04-28
4月26日,由校團委主辦,beat365体育官网團委承辦的“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系列活動之講座第一場在人文館主廳隆重舉行。
本次講座由我院鄧曉芒教授主講,主題為“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鄧老師從“為什麼關注信仰”開始。他認為信仰使人關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靈魂和人格,它有助于提高個人的精神層次,素質和創造力。關注信仰即是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特别是在今天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猛烈沖擊的時候。
回首往昔,中國五千年浩浩蕩蕩的文明,是否給我們提供了堅定的信仰呢?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豪情壯志嗎?還是"民胞物與""與天地同遊"呢?抑是善男信女拜佛以求善果?還是"愛國主義""替天行道"以修齊治平?......鄧老師認為這些都不是信仰。
鄧老師認為真正的信仰根源與個人的自我意識的獨立或個體精神的獨立,它是一種純精神的超越,也即是絕對自我。比如基督徒的信仰:上帝是絕對精神,人人都應努力與上帝溝通。這種與物質分離的精神給人内心帶來安慰,且鼓勵人們勇于承擔,而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是一向缺乏這種人文的超越精神的。
儒家的超越旨在"内在的超越"最終仍歸宿于"民利百倍""萬世太平";道家的超越至達于返回自然性;而真正立足于政治的法家識時建王道。這些理想主義的精神追求無不依附于物質主義的業績,這種物質化了的精神,骨子裡沒有超越世俗功利。就因這,自古以來中國個人沉沒于群體,個人在群體中尋求安慰和價值,而缺乏自我精神的重視和獨立。
于是這造成了我們今天文化心理的失利。思考信仰的問題,鄧老師在于啟發我們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了解,他欲借此對中國人的自由精神發出呼喚,特别是激發年輕一代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意識的能力。他認為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走出傳統裡的愚昧的迷信和巫術的陰影;擺脫喜搞個人崇拜的劣根性;清除傳統裡的混濁不分的神秘。抑或是我們設想,有一天大部分的人都堅持一種信仰:追求人類的終極價值——真善美。
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鄧老師的精彩講座為近千名同學帶來了一場“精神盛宴”,beat365体育官网“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系列講座也取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相信,beat365体育官网“關注我們的精神家園”系列活動将會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