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信息  >  正文

【5月26日】莊子在先秦哲學史上的定位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5-19

講座摘要:儒家和墨家是早期中國道德政治辯論中的主角。在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的背景下,儒墨之辯着力于探讨如何建立起一個有序的新世界。究其根本,這場主流辯論是關于兩種道德義務觀的較量,即仁愛與公正。仁愛是儒家所持的一種道德偏倚論 (moral partialism) 的義務觀,而公正則是墨家及其他哲學家所倡導的一種道德公平論 (moral impartialism) 的義務觀。所有的主流哲學家,包括儒墨老法,都積極參與了關于應該如何使國家體現仁愛或公正原則的辯論。莊子是唯一的例外。莊子不接受主流辯論對道德政治規範的限制,認為仁愛和公正的原則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會帶來有害的後果。莊子是個人自由的堅定擁護者。《莊子》對于個人自由的想象力很豐富,但對國家的态度卻非常矛盾。 就其核心而言,莊子的個人自由理念是對禮儀規範在儒家世界觀中的核心地位的一個挑戰。莊子的自由理念在中國思想史上的邊緣化和内在化對後來中國政治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