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信息  >  正文

12月29日學術信息:經學還是子學?——對政治儒學複興之路的一些思考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7-12-20

題目:經學還是子學?——對政治儒學複興之路的一些思考

時間:12月2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beat365体育官网南樓小報告廳

主講人:白彤東教授

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紐約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核物理專業學士、北京大學科學哲學碩士、波士頓大學哲學博士。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哲學和政治哲學,尤其是先秦政治哲學的當代意義之問題。著有China: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Middle Kingdom(Zed Books),《舊邦新命:古今中西參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和《實在的張力:EPR論争中的愛因斯坦、玻爾與泡利》(北京大學出版社)。

評議人:吳根友教授

内容摘要:

百多年的儒學研究,或是沿着“整理國故”的路線,把儒學當作一個死物件,或是以德國古典哲學及當代歐陸哲學為哲學的範式,以一種“偏食”的方式建構儒家哲學。這兩種途徑都忽視或者否認儒學的自立、自為的政治向度、以及傳統中國政治的正面意義。近幾年被貼上“大陸新儒家”标簽的學人,重新重視儒家的政治傳統,不将其作為心性儒學的附庸,而發揚其獨立和正面的價值。在這一群體内部,經學路線成為主流。在澄清這一路線的基本立場的前提下,本文試圖展示,這一路線自居的正統,并無曆史與理論的基礎。作為複興儒學的途徑,它有着種種缺陷。如果我們還希望儒家作為普世價值,參與到當代放大了的諸子競争之中,我們就應該采取一種子學路線,即在包容從不同的儒家經典出發的多元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曆代儒者對政治制度的反思和創新,面對當代政治問題,給出讓非儒者也能接受的普世論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