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曾傳輝研究員來我院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7-07

本網訊(通訊員夏天晗)6月30日晚,應我院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曾傳輝研究員來我院作了題為“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的守正創新”的學術講座,該講座是第三屆BEAT365唯一官网全國宗教學博士生論壇的系列活動之一。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黃超副院長主持,趙盼副研究員及多名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參與講座。

曾傳輝教授從如何“守正”引出本次講座的主題,指出守好“正”才能談創新。守正需要結合具體國情實踐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兩個結合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曆史定位,對黨的工作理論和政策作出具體調整,即創新必須立足于實踐檢驗過的理論。

在“守正”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方面,曾教授引用R. Inglehart教授的理論為大家說明這個結合的重要性。在“守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方面,曾老師從“絕地天通”的典故着眼,指出在中華傳統價值觀中,儒家的核心并不注重追求來世,而是更加看重現世,這樣一種現世追求從曆史根源上說明了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的深層邏輯。

接下來,曾教授從十二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之守正、創新的核心内涵。

第一,宗教工作的意義。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的全局工作中有特殊的重要性。202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講的更加具體,即它是全局性、戰略性的工作,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第二,黨的領導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證,要堅持黨的領導。第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這是一個有别于過去的新時代的提法,内容非常豐富,深層意義可以延伸到建國以來的宗教工作曆史實踐,往後可以放到新時代,是一個跨度很廣的表述。宗教問題具備根本的長期性、關鍵的群衆性、特殊的複雜性以及民族性和國際性。第四,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新時代表述。首先是要保證宗教信仰自由,其次是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三是要堅持“三自”原則,四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适應,最後,要尊重群衆的宗教信仰。第五,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宗教本土化、本色化、處境化等概念是從宗教角度來提,中國化主要是從國家層面來提。中國化涵蓋内容更廣,要實現文化上、民族上的認同,更多是以中華民族作為主體來看。隻有與國家、社會相适應,才能共同促進和諧生活的發展。第六,宗教工作的本質是群衆工作。曾教授認為,宗教的本質要從人的社會關系方面考慮,不能停留于抽象的概念。相同的超自然觀念形成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系,做宗教學研究不能把單一的宗教意識當作宗教的全部本質。第七,宗教關系的主要内涵和工作重點。宗教關系包括黨和政府與宗教間的關系、社會與宗教間的關系、國内不同宗教間的關系、信教群衆和不信教群衆間的關系,以及海内外群衆間的關系。第八,要辯證地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最大程度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要最大程度遏制宗教的消極作用。第九,處理宗教問題基本原則的20字方針。新時代的表述為“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在最新的《宗教事務條例》裡面,是管理宗教的基本原則。第十,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學科建設。曾老師認為宗教學學者們不僅要懂得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還要懂得在具體實踐中将“觀”轉化為“學”,即“觀”和“學”相聯系的問題。第十一,共産黨黨員要做堅定不移的無神論者,堅持馬克思主義是最大原則。第十二,關于國際交往問題,曾教授認為,既要重視與他國之間的文明互鑒、共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也要堅決抵制境外勢力滲透,重視宗教方面的國家安全。

互動環節中,同學們積極提問,曾教授一一做了解答。

最後,黃超副院長做出了總結,他指出曾教授的講座将黨的宗教工作與時代和曆史結合,貫通中華文明的過去與未來,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淺。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