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文化心理學高峰論壇在我院順利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1-08
本網訊(通訊員:鄢荭钰、王霞)2019年11月3日-4日,“第三屆文化心理學高峰論壇暨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文化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會議”在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為“返本與開新---儒家思想與文化心理學”。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聯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文化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湖北省心理學會、BEAT365唯一官网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共同承辦。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前任會長許燕、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現任會長汪新建、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候任會長張建新、中國心理學會現任會長韓布新以及幾任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長出席了本次會議。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系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年任大會主席并主持會議。
(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系鐘年教授)
3日上午9時,在開幕式中,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汪新建教授發表了緻辭,表達了對此次論壇和文化心理學未來發展寄予的厚望。
随後,beat365体育官网黨委書記龍滔發表了講話,他對與會專家表示了熱烈歡迎,簡要介紹了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學系的發展情況,特别提到早期朱光潛先生、陳永明先生在此任教期間對發展心理學專業教學的貢獻,以及當前心理學系為發展文化心理學做出的努力,同時也希望在本次會議上,心理學系的同仁能夠積極和與會專家進行交流,圍繞儒家思想的文化心理學的會議主題進行深入探讨,為今後的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汪新建教授)
(beat365体育官网黨委書記龍滔)
此次大會跳出了傳統學術會議的模式,分設了“一家之言”、“說三道四”和“舉一反三”等環節,各位與會學者你來我往、旁征博引、各抒己見,給了不同的思想觀點碰撞與融合的廣闊空間。
在“一家之言”環節中,新西蘭梅西大學教授James Liu教授通過考慮全球意識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對如何進行“華人的全球意識”研究進行了分享。華南師範大學申荷永教授從“仁”在不同時期的字形入手,講述了“仁者之心,核心意象與意義”,認為人性所蘊含的發展趨勢就在于它的完整性。廣州大學郭斯萍教授分析了“儒家文化對理解人類心理的貢獻”,提出儒家文化的首要是以情為知,人格上以知為行,精神性上以行為安,這樣個體就在有限的生命外獲得了一種無限意義。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餘安邦先生借由柔弱照顧以及叙事治療的思想方法來探讨“回返生活世界的文化/本土心理學:以柔克剛照顧為本心栖息之所”。南開大學周一騎教授帶來“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對話”,他提出用诠釋學方法來理解儒家思想,剖析中國人的想法和觀念。北京師範大學許燕教授分析了“中國人的善惡人格結構”,她指出善惡人格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社會道德評價意義的内在心理品質,并從善惡的維度和影響因素進行了闡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韓布新教授從“幼承庭訓,本分發展””“與國同行:盡心服務”和“身份認同:不放棄”三個方面述說了“興盛于心流-詩書畫印健身心”,他還強調把現代心理學用于中國人時應慎思明辨。中國地質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吳和鳴教授作了“關于‘心疼’的研究”報告,通過紮根理論的方法,對精神科臨床案例進行了分析,發現“心疼”不存在文化差異。
在“舉一反三”環節裡,我院心理系老師們也分享了近期的文化心理學研究進展,與在場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
趙俊華老師從權力為什麼會導緻道德判斷發生道義性的或功利性的靈活轉變入手,向我們報告了“關系主義視角下權力對他人道德行為判斷的影響”,探讨了一個依托中國傳統文化中關系取向的道德判斷機制,回答了我們是如何在這一判斷過程考慮相應的關系、利益,直至在面對生命意義的需要時,出現對親近關系和利益的放棄。
謝天老師認為儒家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必修課,那麼今天的青年知識分子對儒家知識了解多少呢?以此為引,向我們報告了“青年知識分子的儒家表征及教育啟示”,并向我們展示了與合作者們的研究,該研究對了解大衆關于儒家的認知,儒家知識的傳播有重要的作用,對如何開展相關學校教育具有啟發,研究通過訪談18位擁有本科或碩士學位的學生與職場人士,發現現在的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所理解的儒家是碎片化和零散的,他們與儒家的關系是疏離的,進一步分析發現,這是因為目前依托于課本的學校教育不夠系統,并且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結合造成的。該報告引起了現場專家與同學們的廣泛興趣。
張春妹老師從東西方文化比較的視角出發,以“中國大學生家庭自我的特點以及與合作行為的關系”為題,指出了已有的跨文化研究存在個人主義中心、對于中國人自我建構未能準确揭示的問題,并基于本土化視角指出家庭自我對于中國人的自我具有核心地位,對于中國人的社會行為具有重要影響,從而提出了家庭自我建構的概念,并具體報告了關于家庭自我的特點,以及家庭自我對合作行為的影響受到差序性關系的影響的具體研究,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揭示了中國人的關系決定論、家族性集體主義的特點。
白寶玉老師報告的題目為“學科文化對學習者心理和行為的影響”,他從社會分工出現的必然性和意義談起,講到心理學領域關于不同學科學生心理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的相關研究,并報告了自己針對已有研究結論的矛盾之處及局限開展的創新性的研究,具體展示了他開展的學習經濟學及社會學對學生心理影響的相關成果,引起了現場聽衆的廣泛興趣和積極提問。
11月4日下午,第三屆文化心理學高峰論壇在“七嘴八舌”的開放氛圍中落下帷幕。在閉幕式上,鐘年教授對參會學者及工作人員表示了真摯感謝,總結了各位專家提到的文化心理學發展的種種可能性,展示了對儒家文化心理學的熱情與信心。最後,湖北省心理學會理事長佐斌緻閉幕詞,他指出與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的對話即“返本”,在儒家思想的啟迪下發出新的心理學枝芽為“開新”,此次高峰論壇在文化心理學的探索上已邁出了一大步,儒家文化心理學的長足發展還需在實際研究中發揮實幹精神。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