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rsgaard論惡與壞”哲學沙龍在我院舉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1-11
本網訊(通訊員 宋金時)2019年11月6日下午,我院舉辦“珞珈實踐哲學”青年學者學術沙龍。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武小西老師應邀在學院B301教室做了“korsgaard論惡與壞”的報告,本次沙龍由我院外國哲學教研室楊雲飛副教授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王詠詩副教授和賀念副教授擔任評論人。beat365体育官网和弘毅學堂等30餘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了此次學術沙龍。
武小西老師首先解釋了沙龍的主題“惡與壞”。根據傳統觀點,壞是善的缺乏,但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的中時常能看到一些不僅是“善的缺乏”的惡事,這不由得讓人思考是不是可能有一個惡的本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介紹了當代美國哲學家ChristinaKorsgaard的工作。Korsgaard從當代實踐哲學的視域出發,調用哲學史的思想資源,在規範性的來源問題上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武小西老師着重介紹了Korsgaard的能動性理論。Korsgaard指出,人和動物不同,人必須把自己組織成一個“一”,才能因此獲得能動性,否則行動就是某個偶然的欲求制造的,而不是作為整體的能動者基于自身決定發出的。在後一種情況下,人尚未生成一個自我,而隻是不同的欲望相互争鬥的場域。而Korsgaard認為,人是依據康德的定言命令構建自己的主體性的,從而把存在和善結合在了一起。
但如果人向着善構建自身的存在,那麼行動似乎就隻能是善的行動,那麼這個理論如何解釋實際存在的壞的行動?Korsgaard對“壞的行動”的解釋是,規範性具有形式意義上的正義和實質意義上的正義兩種可能的形式,當形式意義上正義,而實質意義上不正義的時候就有了壞的行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努力的去完成一個善的行動但是失敗了,這個行動就會是一個壞的行動。“壞”在這裡就體現為缺乏和軟弱無力。
最後,武小西老師通過介紹Korsgaard所說的榮譽型、寡頭型、民主型和暴君型四種不同類型的能動者,解釋了具有攻擊性的惡的可能形式。具體說來,榮譽型能動者的勇氣(榮譽感)獲得了他的統治權;寡頭型能動者的節制獲得了他的統治權;民主型能動者認為所有欲望都是平等的,所以被随機的欲望随意的控制;暴君型能動者的色欲(或者其他的某個具體的欲望)占據了他,這個欲望不在乎體現為缺乏和軟弱,而是成為了一種具有攻擊性的“積極的力量”。但是korsgaard認為這積極的邪惡并不是能動者本身,而僅僅是他的欲望。能動者在此作為整體是殘缺的,他把他的人性置于他的某個特殊性質之下,是對自我人性做了片面化的處理,因而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缺乏,特殊的壞。
在評論交流環節,王詠詩副教授用“匠人精神似乎通常不被認作壞或惡”的例子和武小西老師讨論了道德運氣的問題;賀念副教授把Korsgaard與海德格爾的理論相對照,探讨了能動者與海德格爾“此在”觀念的聯系。
沙龍在熱烈的讨論中圓滿落下帷幕。
(拍攝:由煜堃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