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首屆“中國哲學行動視野”研讨會在beat365体育官网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9-06

本網訊(通訊員 何遠長 高金鵬)8月26-27日,首屆“中國哲學行動視野”系列研讨會在beat365体育官网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聯合主辦,中國哲學史學會、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協辦。本次研讨會議主題為“古典中國的儀式知識與行動訓練”,分主旨發言、學者論壇、研究生論壇進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華東師範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中山大學、蘭州大學、湖南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60餘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讨論。

開幕式由beat365体育官网李巍老師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劉豐、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劉梁劍先後緻辭。李佃來院長代表beat365体育官网對參會學者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并在緻辭中立足“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的精神,說明了行動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共同關切及其時代意義。

beat365体育官网李佃來院長緻辭

劉豐主任代表會議主辦方之一介紹了本次會議的緣起與籌備曆程,并在緻辭中強調關注行動領域,在新的時代氛圍提出新的理論問題,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這需要哲學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因此本次會議采用三方聯合主辦,這種新合作模式将有助于深化中國哲學界的交流,希望能以本次會議為契機,打開中國哲學研究的新領域、新問題,做出不愧于時代的學術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劉豐主任緻辭

劉梁劍主任代表會議主辦方之一進一步闡述了本次會議的主題,指出以“行動視野”命名本次會議,一方面是有鑒于當代哲學研究中的實踐轉向,另一方面則是期待在更深層次揭示并調試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張力;而以“行動”作為主題,也是為了進一步勘定哲學作為理論思考的邊界,希望對哲學研究的進步提供内生性的動力。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劉梁劍主任緻辭

主旨發言環節由BEAT365唯一官网餘來明老師主持。華東師範大學楊國榮老師作題為“行動與規範”的主旨發言。楊老師認為人的存在離不開行動。行動作為人的一種存在方式,發生并展開于人存在過程的各個方面。行動不僅包含意向性,并且具有規範性。在行動的展開過程中,規範主要通過引導、約束或限定來對其加以調節。從中國哲學的角度看,禮是古人生存過程中的一種基本規範。他從三個層面論述了禮的規範性:一是禮的描述性與規範性,二是禮作為一種當然,與實然和必然的關系,三是規範的目的性與手段性。在中國哲學語境下為理解行動與規範二者關系提供了有效說明。

華東師範大學楊國榮教授作主旨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吳根友老師作題為“作為方法的子學”的主旨發言。首先,他從蒙文通、蕭萐父先生的“子學”觀說起,對“作為方法的子學”之觀點進行了學術史考察。其次,他從“入道見志”與“博明萬事”兩個角度分析了劉勰諸子學的維度與啟示。再次,他論述了“子學”作為一個現代學術概念,包含廣義與狹義的諸子學内容,其所體現的知識與思想的兩個視野,可以為當代中國哲學的創新提供兩個交互作用的視野與啟示。最後,他總結作為方法的“子學”的五點義涵,為中國學術話語的自主性建設提供了新的參考。

BEAT365唯一官网吳根友教授作主旨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楊華老師作題為“近30年禮學研究的進展與問題”的主旨發言。楊老師從“禮學作為文化史之學”、“禮學研究目前的現狀與前沿”、“禮學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三個角度展開發言。其一,作為文化史之學的禮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禮學包括禮義、禮俗、禮典、禮制、禮樂等等,狹義的禮學是指文獻之學、三禮之學。其二,近30年禮學研究在總體成果、文獻資料、研究維度與視角、學術機構與平台、海外漢學對禮學的關注、研究隊伍、研究課題等方面具有長足發展;其三,目前的禮學研究也存在着研究時段不平衡、研究内容不均衡、少數民族禮學研究不充分、禮俗關系及宗教禮儀研究不夠等問題。

BEAT365唯一官网楊華教授作主旨發言

華東師範大學陳赟老師作題為“事與道:面向生活實踐的經史之學”的主旨發言。他從“道事合一:形上之道與‘事’之原初關聯”、“道之顯現優先于道之存在”、“道之時間性與開放性”、“經史符号與道之未完成品格”四個角度展開論述。他認為經史符号産生的背景是宇宙論王制秩序下共同生活的“儀式化一緻”讓位于政治失序(禮崩樂壞)狀态下的“文本化一緻”。這體現非以空言(概念、理論、學說等)顯明道義,而是即事明理、寓道于事的書寫原則。這一原則意味着不離事以明道、無立空理以限事。作為一項經史之學的原則,它内蘊一種“道事合一”的曆史形上學。

華東師範大學陳赟教授作主旨發言

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劉豐老師作題為“思想與制度之間的禮學研究”的主旨發言。劉老師從自己的研究經曆出發,梳理了近30年禮學研究從邊緣逐漸興熱的過程。他強調禮學研究一方面不能隻關注其思想的一面,即禮作為象征符号背後蘊含的意義,另一方面也不能隻關注其制度的一面,即禮作為現實制度在人倫世界中起到的秩序作用。以現代學術的方式來研究禮學,要将思想與制度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注意禮學在其間的流動與變化。将禮學所具有的價值規範與現實形态聯合考察,可能是一種更為合理、也更有生命力的研究進路。主旨發言結束後,與會學者就經子關系、思想史視野下的禮學研究、禮學研究的下一步方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讨論和交流。

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劉豐研究員作主旨發言

學者論壇一由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塗文遷老師主持。華東師範大學朱承老師以“陽明心學與禮教精神”為題,讨論了“禮教”在現代哲學研究中的再認識問題。他指出盡管“禮教”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飽受争議,但在社會中其仍然有合理性。陽明心學作為具備一定現代性的精神源頭與禮教具有密切關系,首先,它集中了父子之親、君臣之義、長幼之序等禮教内容,其次,它把人倫之道理解為對天理人情的順應。這對我們理解傳統禮教精神極具啟發。中國社科院匡钊老師以“庖人與匠人——先秦社會治理的視角轉換”為題,從隐喻視角讨論了先秦社會的治理轉向問題。他指出先秦文獻中庖人與匠人的形象是作為一種隐喻被挪用來讨論政治問題。前者對食材的調配意味着把政治理解為“調和”,後者對材料的打磨則意味着把政治理解為“制作”。華東師範大學苟東鋒老師以“君子言之必可行也:略析孔子的言行思想”為題,從行動視野的角度分析了孔子的言行思想。首先,孔子時代的“名”為“名分”義,承此名分的主體需對自身言論負責,此即正名的含義;其次,名分背後所指是需要不同語言符号才能區分及呈現的社會關系;最後,道家與墨家是從語言符号的層面理解名。BEAT365唯一官网李健君老師以“《周易》哲學視域中的人的行動”為題,分析了《周易》中的行動與規範問題是如何被表達的。他指出《周易》不僅提倡遵循規範,而且重視主體的愉悅快樂狀态,對我們從現代人的角度看待傳統的哲學與道德生活提供了一個價值連接點。個人發言結束後,與會學者們圍繞禮教思想的現代化、先秦哲學的說理方式、早期儒學的行動概念以及《周易》思想的實踐維度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學者論壇

學者論壇二由蘭州大學陳聲柏老師主持。華東師範大學劉梁劍老師以“愛‘其’親為什麼重要:從‘二本’故事看說禮與說理”為題,分析了具體倫理學中“具體”的三層含義,并以“愛其親”為例探讨了“具體”的共通性,最後以祭祀問題讨論人與鬼神的共通性,由此設想了一種具體人類學的一種可能性。中國社科院王正老師以“越女論劍與手戰之道”為題,讨論了古代中國劍術作為一種行動儀式的哲學涵義。他指出“越女論劍”這篇文獻反映了古代中國對道術關系的理解,如果同哲學或文化的思維來理解“道”,那麼對具體的“術”的理解也會發生變化,二者是一種互動關系。除此之外,“越女論劍”也表現了中國古代對女性思維的獨特理解。北京社科院孫偉老師以“‘禮’‘義’之間——荀子實踐哲學的雙重面向”為題,指出實踐倫理的産生對于荀子來說是一個理性和情感欲望、禮儀風俗和理性智慧、禮儀制度和道德情感互生互養的複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性不斷成熟和發展,人的情感得到滋養和升華,禮儀制度也得到豐富和完善。上海大學袁曉晶老師以“軍舞儀式及中國早期的戰争倫理”為題,讨論了早期中國軍事領域中舞蹈步伐與軍事訓練的關系。從《尚書·牧誓》來看,其中所指“六步、七步”、“四伐、五伐、六伐、七伐”應該是軍事舞蹈,這種舞蹈作為戰前儀式,起到宣誓動員的作用,目的在于表達世俗的權威力量,召喚更多的人投入戰鬥,并且構成了戰争正義的一個具體規範。BEAT365唯一官网任慧峰老師以“‘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黃以周對禮儀的思考與實踐”為題,讨論了黃以周的禮學思想。他認為黃以周思想的宗旨就是彙通漢宋之學,“經曲之辯”與“考究古禮”是黃以周彙通漢宋的方法和手段。個人發言結束後,與會學者對祭祀、軍舞、劍術等富含行動儀式性的文本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學者論壇

學者論壇三由中國社科院王正老師主持。BEAT365唯一官网儲昭華老師以“解蔽之蔽:荀子解蔽方法論的多重旨向與效應”,從荀子思想的時代背景、荀子之“道”的雙重意涵讨論了其解蔽方法論。他指出雖然荀子的“解蔽”在一方面注意到了各種不同學術存在的片面性,由此有助于破除片面的認識,但其把整個價值之道全部托付給王者仍然會導緻對“解蔽”積極意義的颠覆。中山大學黎漢基老師以“‘不敢’與‘不得’——從《穀梁》看早期中國的憂患意識”為題,重新考察了早期中國思想中的“憂患意識”。他主張憂患意識所表現出禁忌性和恐懼性,實際上也是在追問究竟何者支持着政治行動的實踐邏輯(practical logic)。早期中國文獻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資源,顯示合乎情理的政治行為需要正視令自己害怕的“憂患”,而非高舉主體權利的首要性。華中科技大學廖曉炜老師以“孟子心論新探”為題,從本質、結構與功能三個方面,對孟子心論這個經典題目做了重新诠釋。他對孟子的“心”做了兩個方面的區分:一是特殊義,即四端之心、即心言性、性善、能而不為等;二是普遍義,即心的反思、認知、評價、選擇、主宰等。暨南大學黃燕強老師以“故事中的哲學——《莊子》孔老關系的再考察”為題,主張《莊子》文本所述孔老故事,是一種基于莊子及其後學角度下建構的具有故事性質的說理叙事。他從“孔老關系:曆史抑或故事”、“道論:孔老之辯的基源問題”、“道德與仁義:分殊抑或同歸”三個角度分析了孔老關系。BEAT365唯一官网王林偉老師以“鎮之以無名之樸:論道家消弭意志之意志”為題,讨論了先秦道家的意志問題。他借用康德實踐哲學對經驗與先驗的區分指出,老子哲學也有兩種基本的行動形态,一為流轉躁動的形态,二為意志本身決斷的狀态。個人發言結束後,與會學者表示本場論壇既包含荀子哲學的方法論、孟子哲學的心論等儒家經典話題,又有孔老關系、道家思想特質等道家經典話題,精彩紛呈。

學者論壇四由BEAT365唯一官网孫勁松老師主持。湖北大學周海春老師以“以行動觀吉兇——《國語》所栽單襄公的行動哲學”為題,探讨了古代中國的行動哲學。他将《國語》所載單襄公的事迹,概括為一種心靈在場論的行動哲學,它以身心行動推論至政治治理,以德福不平衡為價值準則,這種類型的行動哲學反映了中西哲學在理念與内涵方面的差異。上海大學曾海龍老師以“從‘李約瑟難題’看中國古典中的自然與政教觀念的特性”為題,讨論了中國文明傳統的特性及其現代性轉化的問題。他認為中國古典觀念因其“連續性”而無法産生“超越”。即使中國傳統社會累積了豐富的與自然打交道的經驗(技術),但未能以超越自然秩序的理想信念來構造政教秩序。湖南大學陳之斌老師以“從語言表達到非語言表達:走向一種厚實的道言關系”為題,讨論了道家談論道的方式。他認為除了采取語言的表達方式,道家文本中還有大量以非語言(如沉默無言、行動)的方式“言說”道的例子。BEAT365唯一官网沈庭老師以“行腳:一種中國佛教的行動哲學”為題,通過對高鶴年遊曆山川的考察,說明了佛學“行腳”修行的獨特行動理念,它意味着通常所言行動中的動作主體、客體和動作本身都是在一個更大的“真實”中實現的。個人發言結束後,與會學者們圍繞先秦哲學中的“名”概念、道家哲學中的道言與道物關系、佛學中的修行方式及其内涵,展開了深入的讨論。

學者論壇五由華東師範大學苟東鋒老師主持。湖北大學姚才剛老師以“明儒唐伯元的‘崇禮’說”為題,讨論了甘泉後學的禮學思想。他從崇禮的原因(推進社會治理)、崇禮的意義(利于德性的養成)、對待古禮的态度(與時俱進)、禮儀的實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說明了唐伯元的“崇禮”說及其現代價值。BEAT365唯一官网肖航老師以“朱舜水禮學實踐及啟示”為題,對朱舜水禮學思想背景、朱氏著作、朱氏制禮作樂的實踐行動、朱氏國家治理儀式等内容做了全面介紹,以此對儒家制禮作樂的可能曆史條件、日常生活的禮儀規範、儒家的博物傳統做了探讨。BEAT365唯一官网劉沁老師以“朱熹‘格物緻知’思想的實踐之維”為題,分析了朱熹的格物思想,認為格物就是“我”作為主體與物發生關聯的一種實踐方式,即主體體貼天理的一個入手環節。它指向對于具體事物及其境遇的特殊性的深入,在這個基礎之上通過指認物的“所以然”進而指認物的“所當然”,并在道德實踐的踐履中實現對于事物的肯定和創造。BEAT365唯一官网範雲飛老師以“吉兇之際:中國古代即位禮再思”為題,讨論了中國古代權力與儀式的關系問題。他從“‘二重即位’論的構拟與揚棄”、“中國古代圍繞即位的經義論述”、“對禮制研究理論與方法的反思”三個方面,論證了政治符号體系(從神話、徽章、禮儀,到宮殿、名号和慶典等)的統治性本質。個人發言結束後,與會學者們圍繞儒家制禮作樂實踐、朱熹哲學的實踐品格、中國古代政治模式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讨。

學者論壇六由上海大學袁曉晶老師主持。中國社科院傅正老師以“戴震‘禮的哲學’之探原——兼論戴震‘啟蒙家’形象的近代建構”為題,讨論了乾嘉漢學與戴震哲學的近代化叙事問題。他認為對于戴震啟蒙思想家的塑造以及對于乾嘉漢學反滿色彩的塑造,實際上是受到近現代社會時勢環境的影響,不應僅僅以簡單的實證科學或理智主義等化約式的講法來看待戴震思想。華中科技大學王博老師以“明清之際知行思想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為題,梳理了目前學界對明清之際知行思想的主要研究範式。他主張以馮契先生所提出的“廣義的認識論”和蕭萐父先生所提出的“哲學史的純化與泛化相結合”相互參照來進行知行思想的研究。BEAT365唯一官网馬曉見老師以“試探魏源經世學的知行關系”為題,從魏源經世思想的思想淵源、時代局勢、理論内涵三個角度入手,分析了魏源經世學中的知行思想,一方面有中國内生性的因素,另一方面有西方沖擊—回應的因素,“本土内生性”與“外界沖擊性”可以視之為内因和外緣,對魏源經世思想的産生有主要影響。武漢理工大學呂威老師以“論康有為對霸道政治的诠釋與改造”為題,讨論了康有為的王霸政治思想。其一,康有為将王霸之辯與其“三世進化論”相結合,主張霸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其二,康有為認為霸道政治才能适應其時列國征戰的局勢,其三,康有為将霸道政治視為現代價值觀念的一個載體予以重視。個人發言結束後,與會學者們圍繞乾嘉漢學的學術特質、明清知行思想的研究方法論、晚清近世思想的産生原因等問題展開了激烈争辯,氣氛熱烈。

研究生論壇一由BEAT365唯一官网肖航老師主持。華東師範大學梁山以“墨子的‘天下之利’觀及其現代價值”為題,論證了墨子“天下之利”觀作為“共同繁榮觀”的價值觀基礎之一,對于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有重要作用。BEAT365唯一官网周衿瑤以“先秦哲學中三則‘夢’的叙事及其诠釋的哲學解析”為題,讨論了“孔子夢與不夢周公”、“莊周夢蝶與真人無夢”、“荀子心卧則夢”三則案例,對哲學史研究從集中于認識論的視角轉向到“泛化”的人類心靈史的研究,進行了有益實踐。華中科技大學李美婷以“試論孟子‘心悅理義’思想”為題,圍繞孟子“心悅理義”思想的理論基礎,從“自然悅理義”到“自覺悅理義”的工夫,以及“自覺悅理義”思想背後的知行合一思想三方面論述了孟子“心悅理義”的思想。華東師範大學吳國梁以“《莊子·大宗師》的三重禮論”為題,從“以禮為翼”、“知禮意”和“忘禮樂”三個角度,論證了《莊子·大宗師》篇的禮論思想。所謂大宗師即是自然之道,這體現了莊子三重禮論前後一貫的邏輯進展。BEAT365唯一官网高金鵬以“中國哲學的史學叙事——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老子論争為考察點”為題,考察了中國哲學學科在肇始時期的叙事轉向問題。他認為“講求方法”和“講求理論”依次被塑造為中國哲學史叙事機制的主要動力,推動了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個人發言結束後,BEAT365唯一官网肖航老師、華中科技大學白輝洪老師、中國社科院傅正老師依次從文章結構、文獻材料、文本分析等方面對五位同學的論文進行了全面的點評和指導。

研究生論壇二由湖北大學肖雄老師主持。BEAT365唯一官网陳世明以“黨争視域下《程氏易傳》君臣之道的思想探析——以《泰》《否》兩卦诠釋為中心”為題,主張以北宋中後期的現實政治黨争實踐為切入點,可以更深切地理解程頤《泰》《否》兩卦易學建構與诠釋的曆史情境。這種現實政治中的君臣之道與程頤易學原理存在着巨大的背離。華中科技大學皮昊宇以“知—情—行:朱子知行結構中被忽視的情感要素”為題,主張朱子思想中的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之間存在“情感”這一中間項,其雖為認知與性理的産物,但能夠起到直接推動行為的動力作用。華東師範大學戴雨欣以“茶禮實踐與身心修煉”為題,從儒家傳統身心修煉的内涵、明文人茶事中的人與物、人、己等方面闡述了明文人茶事實踐中的身心修煉。明代文人茶事實踐是在人與人的互動往來中展開的,是人與物、己、他人的活動,通過茶事實踐的身心修煉,個體最終将通達“與萬物一體”的仁者之境。BEAT365唯一官网劉思源以“意志軟弱與王陽明哲學中的‘氣’”為題,從“氣”的角度考察了中國哲學對于“意志軟弱”問題的思考。在本體意義上,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良知教可以被視為強版本的内在主義,不存在知而不行的情況;而在非本體意義上,更應将其理解為一種弱版本的内在主義。BEAT365唯一官网魏思遠以“人的有限性——劉宗周論惡之來源”為題,分析劉宗周将“妄”作為惡出現的客觀源頭,其存在依托于人有限的存在結構,且與獨體并行,是一種自善而惡的趨勢。因此劉宗周對過惡的照察之深可謂先儒所未及。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楊超逸以“王船山論勇德與人道的能然之維”為題,從“哲學史視域”、“涵養主體”與“形上維度”三個方面,說明船山所論勇德旨在激活天命所賦予人之實在能力的可能性,并将變動不居的偶然世界導向化理想為現實的進程中。個人發言結束後,湖北大學肖雄老師、BEAT365唯一官网劉沁老師、上海大學曾海龍老師依次從論文問題意識、中西哲學比較、博士論文寫作與修改等方面與六位同學進行了深入交流。

研究生論壇

會議閉幕式由beat365体育官网廖璨璨老師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匡钊老師、beat365体育官网肖航老師作學術總結,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朱承老師、beat365体育官网李巍老師為大會緻閉幕辭。匡钊老師指出本次會議的題目相對于現下中國哲學的會議選題而言雖有些陌生,但這種陌生既反映了當前中國哲學的學術研究在這二十幾年來的推進中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固化,也反映了本次會議的創新底色。他強調哲學思考應該從事問題的讨論而不僅僅是文獻的研究,我們要在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當中使得古人的問題“再問題化”。“再問題化”會打開我們讀文獻的眼界,使得我們的目光不僅僅是針對當前所熟悉的材料,而是注意到有大量的東西仍然未發揮作用。肖航老師認為本次會議首先突出了哲學話題的開放性,比如故事叙事、哲學史書寫等新的視域;其次是延續了原有的傳統,比如對道德情感、意志、心、性、情的讨論。這是一種承前啟後的良好現象,因為從舊範式脫離并不總是那麼容易,新範式的開創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家都在努力中。後來者在處理或面對更廣闊的材料時都會面對這種現象,這是一個需要持續努力的過程。

朱承老師在閉幕緻辭中向本次會議中參與籌備的師生表示感謝,并特别指出本次會議專門設立同主題研究生論壇,邀請不同高校的老師進行點評與指導,這有助于促進科研與教學的深層銜接,不僅是一種學術合作的模式,更是教學合作的新模式。因此在系列會議的後續場次中,也将繼續設置同主題研究生論壇并優化其形式。最後,朱承教授預告了本系列會議的第二屆将于明年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舉辦,并代表主辦方歡迎諸位與會老師與同學再度相聚上海,研讨學問。李巍老師在緻辭中向參會的學者與同學們表示了感謝,并說明了籌備此次系列會議的初衷之一是考慮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華東師範大學與BEAT365唯一官网作為中國哲學研究的傳統重鎮,對行動領域相關問題有共同的學術關切與思想交集,因此本次會議采取三方聯辦的方式,既是為了推進相關主題的研究,也是為了搭建校際與機構間的學術研究平台。至此,首屆“中國哲學行動視野”研讨會圓滿落幕。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