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何雲峰教授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1-18
本網訊(通訊員 程通)2019年11月15日,上海師範大學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所長何雲峰教授做客beat365体育官网,圍繞“馬克思主義勞動幸福理論”做了精彩的講座。我院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汪信硯教授主持了本場講座。
講座伊始,何雲峰教授就開宗明義地指出,既然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那麼勞動幸福權就應當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不可讓渡的初始權利。在他看來,所謂勞動幸福,簡單來說就是指人通過勞動使自己的類本質得到确證的深層愉悅體驗,它體現的是勞動過程和勞動所獲與人的幸福追求和幸福期待之間的一緻程度,也是自我價值得以展現的程度。何雲峰教授認為,與資本主義所謂的天賦人權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堅持的乃是“勞賦人權”的觀點,“隻有勞動才構成了社會主義自由、平等和人的價值與尊嚴之根源”。
接下來,何雲峰教授分析了實現勞動幸福的曆史過程。他表示,一部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人類不斷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每個人勞動幸福的曆史。在不同的社會形态中,由于人的全面發展程度不同、人的解放程度不同、勞動被尊重的程度不同,勞動者的幸福程度是不一樣的。而按照馬克思關于“勞動的絕對自由是勞動居民幸福的最好條件”的說法,勞動幸福的曆史發展過程也就是自由勞動逐步實現的過程。當人們擺脫盲目力量的奴役、超越謀生勞動的被迫感、實現了自由勞動的時候,勞動幸福也就得到了實現。那時候,勞動便必然地“從一種負擔變成一種快樂”。
互動環節中,何雲峰教授與同學們就實現勞動幸福的具體方法、勞動與交往的關系、現代社會中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讨,他強調說:“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應該指向于最大限度地實現每個人的勞動幸福權。”
最後,汪信硯教授對本次講座内容進行了總結,他表示,何雲峰教授提出的勞動幸福理論既有理論建構,又有現實觀照,既緊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經典表述、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又與新時代人民群衆對勞動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需要向契合,與當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要求相一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帶給我們諸多的啟示。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