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新加坡管理大學Angela Leung教授來我院舉行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1-27

本網訊(通訊員 魏心妮)2019年11月25日晚,新加坡管理大學心理學系Angela Leung教授在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為我院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Cosmopolitan Orientation and Pro-cultural account Engagements: An integrative socio-cultural account of pro-environmentalism”的講座,講座由我院心理系謝天副教授主持。心理學系嚴瑜教授、胡軍生副教授、張春妹副教授以及院系60餘位師生參加了此次學術講座。

她從四個方面詳細地報告了世界主公民義取向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的研究,并在講演現場與我院師生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和互動。

首先,Angela Leung教授從全球化和文化混搭出發,講述了選取這個主題研究的原因,并比較了全球化和世界主義這兩個概念的聯系與區别。她通過回顧以往研究指出,全球化或者文化混搭是發生在個體之外的;而世界公民主義是由内而外發生的,是内發的全球化,兩者實則是不同的。世界公民主義是一個古老的概念但是在當下的環境中它是新的,是觀念、行為、價值觀的集合體,也是一種人格特征。尊重文化多樣性、親近全球、多元文化接受性,是世界主義公民典型的三個特征。由于當前沒有相應的工具可用,因而很需要編制一個量表來測量不同文化中人們的世界公民主義傾向。經過文獻回顧和總結,以及最後的驗證,形成了一個由15個題項的量表。

接着,Angela Leung教授分享了世界公民主義和環境保護主義的相關研究。她指出,作為有知識的世界公民,世界公民主義會強化個人的全球化意識,幫助個體轉換看待環境問題的視角。從道德情感角度來看,世界公民會表現出對環境問題的強烈的關注。因而,世界公民主義取向可能通過兩條路徑來影響環境保護主義行為:一條路徑是認知同路,個體渴望獲取更多關于環境的知識;另一條路徑是情感角度,個體可以親近自然以此增加環境保護的參與度。

在探究了世界公民主義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之後,Angela Leung教授又進一步開展研究探讨為什麼世界公民主義可以促進環境保護主義。通過選取不同地區的大學生為被試進行研究,她發現,多元文化體驗有利于提高個體獲取環境知識的接受性和與自然的聯結,從而提高個體在環境保護中的參與性。

講座中,Angela Leung教授整合了世界公民主義、社會流動性、群體階層與不平等性以及環境保護意向之間的相關研究,最後發現,世界公民主義取向從理論層面和研究層面都證實了對環境保護的作用,而且相比于其他兩個因素,世界公民主義取向是最能穩定預測個體的環境保護行為的。她還指出,這可能是因為世界公民主義取向的個體,他們的集體責任意識比較強,人類身份認同感高,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接受性比較高。

最後在讨論互動環節中,我院心理學師生就世界公民主義量表的本土化問題與主講Angela Leung教授展開了熱烈的探讨。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