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師生參加第十二屆“南北五校哲學博士生論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1-27
本網訊(通訊員 吳治蘋)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我院文碧方教授、謝遠筍老師和賀念老師帶領劉津、吳治蘋、李亞奇、賴俊威、馮雪雪、成骁傑、洪明超、丁雨姗8名博士生參加了第十二屆“南北五校哲學博士生論壇”。此次論壇由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体育官网、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山大學哲學系及台灣政治大學哲學系五所高校聯合主辦,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承辦。
11月23日,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林晖老師主持論壇開幕式,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黨委書記袁新和研究生院副院長分别緻辭,beat365体育官网、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山大學哲學系及台灣政治大學哲學系教師代表發言。
beat365体育官网謝遠筍老師在發言中對會議主辦方表示感謝,并指出南北五校博士生論壇經過發端、成長,各方面漸趨成熟,形成了非常好的學術傳統,武大beat365体育官网的師生長期受惠于此。複旦、北大、中大、武大及台灣政治大學的哲學學科,都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及各具特色的學術風格,五校的博士生在此次論壇中經過思想的碰撞和學術的對話必然會對各自的研究乃至于今後的學術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圖為謝遠筍老師)
會議期間,五校學生依次發言,點評老師對論文的形式及内容進行評論并對論文的修改提出指導意見,之後進行自由讨論。期間或高談雄辯,或循循善誘,在莊重而熱烈的會議中,同學們受益良多。我院8名博士生就自己提交的論文做出了發言。
劉津同學作了題為《論昆曲<桃花扇>舞台美學的中西交融與本體轉向》的報告,以江蘇省昆劇院30年打磨的三版《桃花扇》為引,從劇本剪裁、舞美視覺切入,由此探讨不同時期戲曲美學觀念的轉變。中山大學周春健老師充分肯定了文章立意和論述方法,他認為在不失原意的基礎上再思傳統并考量其當代呈現是一個非常值得繼續深入的課題。
(圖為劉津同學)
吳治蘋同學的報告主題是《勞動與自由:阿倫特眼中馬克思的悖謬》,吳治蘋對阿倫特從自由角度對馬克思勞動理論的批判展開了反批判,她認為阿倫特的批判一方面誤解了馬克思的勞動理論,另一方面存在曆史的錯位。複旦大學汪行福老師在點評時指出,馬克思晚期對勞動理論的态度不同于早期的勞動本體論,因此文章需要進一步解釋早期的勞動本體論與晚期的勞動理論之間的一緻性問題。
李亞奇同學作了題為《自然與道德的糾葛:錢穆性情觀刍議》的報告,從哲學視域切入,解析了錢穆性情觀的靜态内涵和動态關系,反思了性的善惡問題和道德絕對性問題。複旦大學郭曉東教授肯定了論文選題的價值以及内容的清晰性,并從性、情概念的不同界定出發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圖為文碧芳老師)
賴俊威同學作了題為《柏拉圖與老子“愛”觀念之比較》的報告,從哲學定義“愛智慧”的動機“愛”出發,主要基于愛的本質、目标及實現途徑等方面展開比較說明,是對軸心時代以柏拉圖與老子為代表的思想起源的一種嘗試性比較。中山大學楊小剛老師充分肯定了文章選題和中西比較的研究方法,同時對文章的觀點梳理及論證思路提出了寶貴意見。
(圖為賴俊威同學發言)
馮雪雪同學報告的題目是《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博士論文>》。通過對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魯原子概念的對比,隐喻了抽象個别性形式的原子與絕對的、自由的自我意識的關系,得出了實現個體自由和人的解放的方式。複旦大學魯紹臣老師肯定了論文的研究意義,認為人的解放和自由問題确實是馬克思理論的關鍵問題,但是對自由的理解要做出區分,對個體自由和社會性自由要明确内容等。
成骁傑同學彙報的題目是《運氣難題及其對自由意志理論的挑戰》,他認為本體論的刻畫并沒有真正把握運氣的實質,我們應該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理解“運氣”概念。複旦大學尹潔老師評論道,運氣問題依然存在一個本體論的維度,道德運氣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對“運氣”概念的形而上學界定。
洪明超同學作了題為《象山與程朱“主敬”論之分歧與會通》的報告,分析了陸九淵和朱熹各自的敬論及其特點,指出了雙方的分歧之處及其根源,并嘗試加以會通。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的何益鑫老師首先肯定了文章觀點鮮明,邏輯清晰,同時也指出其中讨論先秦儒家敬論的部分還須更細緻地探讨。
丁雨姗同學報告的論文是《對道德相對主義的批判—從黃百瑞和威爾曼談起》,她從論文的主要任務、論文的結果和主要内容等方面來介紹,重點報告了對黃百瑞和威爾曼論文的重構及其問題,還有道德相對主義本身所面臨的難題。複旦大學尹潔老師就道德相對主義的層次這個問題提出了修改意見。
(圖為賀念老師)
經過一天半緊張的會議,11月24日,會議順利閉幕。在閉幕式上,beat365体育官网賀念老師總結到,會議中同學們認真發言、積極探讨,老師們循循善誘、悉心指導,通過此次會議,相信大家一定收獲頗多。下一屆“南北五校哲學博士生論壇”将由BEAT365唯一官网承辦,歡迎大家在丹桂飄香的季節來武大共襄學術盛舉。
(會議合影留念)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