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馬丁·庫什教授線上講座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0-26

本網訊(通訊員 魯彥君) 10月21日晚,應beat365体育官网陳波教授邀請,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科學哲學和認識論教授,芬蘭科學院、歐洲科學院、國際beat365体育官网、國際科學哲學院院士馬丁·庫什(Martin Kusch)做關于相對主義的第二次講演:“維也納學派的相對主義:紐拉特與弗蘭克”。本次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陳波教授主持,南方科技大學袁海軍教授評議。來自國内外的200餘名聽衆參與本次線上講座。

beat365体育官网陳波教授主持

馬丁·庫什教授主講“維也納學派的相對主義:紐拉特與弗蘭克”

講座中,庫什聚焦于兩位邏輯實證主義代表人物紐拉特(Otto Neurath)和弗蘭克(Philipp Frank)的相對主義思想,通過對西貝爾(Thomas Uebel)和布盧爾(David Bloor)相關研究的比較分析,澄清了二人的相對主義身份和思想,進而修正了關于邏輯實證主義與相對主義關系的通常認知。

庫什首先将西貝爾對紐拉特和弗蘭克的認識總結為以下論題:(1)紐拉特認為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在社會中行動并對其産生影響,接受了“從不充分決定性到對理論選擇的外部影響的論證”,并為社會“反身性”提供辯護。(2)弗蘭克主張對“理論選擇的外部決定因素”進行研究。(3)紐拉特和弗蘭克接受對稱性、因果性和公平性原則。(4)紐拉特和弗蘭克對“除了‘暴民統治’沒有理性可言”的否定以及堅持“描述性研究和規範性研究的區分”,說明二人并不認同被視作SSK(科學知識的社會學)核心的相對主義,因此他們不是相對主義者。

布盧爾對西貝爾論題有所回應。他認同弗蘭克已經對強綱領(即強調科學知識是在曆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下産生和發展的,而不是一種超越的、客觀的和不容質疑的真理)有所預見,但主張弗蘭克是一位相對主義者,因為弗蘭克關于科學理論的理解——“根據實際方案生成其他工具的一種工具”——屬于相對主義。在他看來,西貝爾的問題在于忽略了弗蘭克的《相對主義:一個更豐富的真理?》一書中提到的“科學家是認知相對主義者,并且我們都是道德相對主義者”、“絕對真理是無意義的”、“科學知識相對于那些‘确定它的原因’而成立”等觀點,而這些觀點符合布盧爾本人關于相對主義的理解。

何者正确?庫什指出,西貝爾和布盧爾對相對主義有不同解釋,二者在不同方面是正确的。首先,紐拉特和弗蘭克對相對主義的理解更接近布盧爾。其次,盡管布盧爾和西貝爾關于弗蘭克和紐拉特已經對SSK因素有所預見的觀點是正确的,但他們一方面誇大了弗蘭克和紐拉特觀點之間的相似性,另一方面誇大了二者觀點與強綱領之間的相似性。再次,弗蘭克所支持的是一種不同于布盧爾的相對主義。從次,西貝爾未對紐拉特關于絕對主義的反駁以及關于相對主義和多元主義的辯護予以較多關注。最後,西貝爾認為弗蘭克和紐拉特教會我們如何在非相對主義立場下從事知識社會學研究,但這是錯誤的。.

接下來,基于弗蘭克寫成于1954年、出版于2021年的《科學的人文背景》一書,庫什從三個角度梳理了弗蘭克就相對主義和知識社會學關系的認識。從科學和哲學關系的角度來看,弗蘭克承認哲學對科學進步的積極作用,包括為科學提供了“共同語言”以及對科學負有反思性責任,他還将關于物理宇宙的形而上學命題視為關于人類行為的社會學命題,這與布盧爾關于形而上學的描述相近。從知識社會學角度來看,庫什認為弗蘭克的主張接近SSK,但在對稱性、哲學的作用、社會科學相對于自然科學的規範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别。最後,當弗蘭克談到理論和實體相對于背景理論時,他對相對主義的描述接近布盧爾;但在《相對主義:一種更豐富的真理?》中,他又将“相對主義”描述為一種使科學語言更加豐富、更加精确的“方法”或“态度”,這與布盧爾式的相對主義有很大差異。

在澄清弗蘭克的SSK和相對主義思想後,庫什又基于自己和西貝爾的工作對紐拉特的SSK和相對主義予以考辯。首先,紐拉特在《反斯賓格勒》一書并沒有反對文化相對主義本身,而是認為斯賓格勒沒有為此論點提供充分支持。其次,盡管紐拉特并沒有明确表示相同類型的原因(自然的和社會的)為真科學信念和假科學信念提供解釋,但SSK的對稱性(來自外部世界的自然的和社會的“事實”在正确的和錯誤的信念形成中都起作用)、因果性(研究導緻各種信念和知識狀态的條件,除包括各種社會原因外,也包括其它原因,這些原因在信念産生中與社會原因一起發生作用)、公平性(科學知識社會學以所有科學知識為研究對象,即包括真實的信念,也包括虛假的信念)和反身性(必須把強綱領的各種說明模式應用于SSK本身)都可以從他的思想中找到線索。紐拉特的SSK思想與其相對主義思想相關聯,一是他反對将自然科學排除在知識社會學領域之外,二是其社會科學項目不是要發展知識社會論,而是要将形而上學傾向以及絕對主義從社會科學中清除掉,三是他認為自然科學也存在多元主義,這一立場與布盧爾式的“相對主義”相去不遠。再次,紐拉特始終認為知識論是以僞理性主義形式表現出來的絕對主義産物。最後,紐拉特通過“百科全書”來說明“統一科學”計劃與相對主義的一緻性。因為百科全書是曆史的産物,所以百科全書理論必須“正确對待相對主義的要求”并且避免絕對主義術語的使用。另外,紐拉特認為關于現實的完美知識的讨論是神學意義上的,進而用對句子的讨論代替了弗蘭克對經驗的讨論。關于真,他提出了停止使用“真”“驗證”等詞等一系列建議,并基于真概念的唯一性給出了新命題真假判定的程序,但他始終否定自己主張真之融貫論,理由在于他不是一個觀念論者并且極其關注記錄句子。

講演接近尾聲時,庫什做出七點強調:(1)“維也納學派”并不站在反相對主義立場;(2)維也納學派的一些核心人物看到了SSK的必要性和潛力;(3)紐拉特和弗蘭克接續提出規範性問題并尋求影響科學和社會進程;(4)弗蘭克和紐拉特的相對主義觀點更接近布盧爾;(5)紐拉特和弗蘭克的相對主義比布盧爾的相對主義更為廣泛;(6)哲學史家應該勾勒出相對主義的變化圖景并嘗試解釋其發展;(7)對相對主義進行更加廣泛的解釋十分有吸引力。

在評議環節,袁海軍總結了講座内容并提出六個問題:一是哲學或社會學是否有可能辨明知識和社會的關系;二是關于科學或知識與民主社會關系的合适哲學理論應該是什麼,基切爾的“良序科學”是否是一個代表;三是應該如何理解“形而上學命題是社會學命題”;四是我們是否應該将心靈哲學和語言哲學作為解決知識和社會關系之謎的理論資源;五是庫什和約翰·塞爾關于社會身份(social status)的論述存在哪些區别;六是SSK和福柯之間存在什麼關系。

袁海軍教授評議

庫什一一做出回應:(1)他和布盧爾認為SSK可以為科學知識的客觀性提供解釋,因為客觀性本身就是社會過程的結果。(2)他對“良序科學”持批評态度,認為後者沒有為民主模式下的理性科學決策提供其所需要的實際方案。(3)這一論題可理解為上帝隻是社會自身的理想化版本。(4)我們确實需要借助心靈哲學和語言哲學來理解知識和社會之間的關系,但不能僅限于此。(5)庫什指出塞爾雖然讨論了社會身份,但未将其擴展至知識且其方法過于理想化。(6)福柯和SSK提出了一些相同問題,但福柯所關注的都是與政治有明顯關系的具體科學(例如犯罪學),同時雙方的讨論方式和風格截然不同。

陳波就“紐拉特、布盧爾和弗蘭克如何回應普特南所提出的非奇迹論證”和“上述哲學家對事實和價值之分的觀點持何種态度”進行了提問。非奇迹論證是指:除非假定有獨立的外部世界、自然科學有關于外部世界的真理,否則,自然科學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就會淪為奇迹。庫什回應道,布盧爾從對溯因推理的質疑、科學成功的第三種解釋和關于“成功”解釋多樣性三方面對非奇迹論證提出挑戰,這也可以視作紐拉特和弗蘭克對非奇迹論證的回應。關于事實和價值之分,庫什表示自己和上述哲學家都贊同陳波的觀點,即事實和價值之間沒有明确界限。

講座互動現場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