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龔隽教授來我院舉辦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2-05
本網訊(通訊員 陳宇航)2019年11月30日下午,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龔隽教授應beat365体育官网、國學院、國際禅文化研究中心邀請,在beat365体育官网B301會議室以“鈴木大拙與東亞大乘觀念的确立”為題舉辦了講座。
講座一開始,龔教授指出,雖然鈴木大拙以其禅學而曾在世界範圍内享有盛譽,但鈴木早年曾有向西方譯介大乘佛教的失敗嘗試,這一點往往為人所忽視。
龔教授從芝加哥世界宗教會議切入,勾勒了會議前後的時代與思想背景,包括日本現代化與民族主義交織的“反抗的現代性”以及歐美佛學界重巴利藏而輕視大乘佛教的風尚。參會的釋宗演(鈴木的老師)從現代性角度為佛教辯護,展現出與其在國内不同的擡高大乘的态度。以至于,鈴木後來的大乘論述受到了其師的影響,在西方語境中展開對大乘佛教的辯護,在傳統的南北二傳佛教劃分外有單獨列出東方佛教而推崇之。
另一位對鈴木影響極大的是美國出版家、哲學家保羅卡洛斯。龔教授介紹了卡洛斯作為基督教背景的新康德主義者的思想,指出其在文化誤讀中選擇大乘佛教作為其理想中“科學的宗教”的替代物,認為《大乘起信論》與其哲學尤為契合,故一反歐洲佛學界強調文本、語言與曆史的佛學研究,對佛教進行西方化的理解與介紹。
龔教授從鈴木所撰《起信論》英文譯注與《大乘佛教綱要》的文本出發考察其叙述策略。鈴木翻譯底本選擇了與其處境更相近的實叉難陀譯本,用大量德國觀念哲學來互诠佛教概念,在注中往往挑戰歐美佛學權威解釋,側重發揮大乘佛教的實體論傾向。這些在《綱要》中有了更為全面而細緻的展開。《綱要》依然一反歐洲佛學傳統,突出如來藏法流,多引漢文原典進行诠釋,否定大乘虛無主義,力圖證明大小二乘同源和大乘作為“活着的信仰”的價值。
最後,龔教授指出其中反映出當時日本佛教界面對西方文明的“邊緣性焦慮”,其采取做法則是一種另類的東方學,反思了與之相比鈴木禅能獲得成果的原因,還借此案例強調了思想史方法的意義。
與會的師生對報告内容反響強烈,就鈴木與胡适的禅學史争論、學術史反省後如何再建立新的研究範式、哲學史與思想史方法如何結合等問題與龔教授進行交流互動。同學們均表示此次報告十分精彩、受益匪淺。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