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陳波:德國明斯特AIPS年會紀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1-07


作者簡介:陳波,1957年生,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湖南師範大學哲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哲學博士,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科講席教授(2021年9月—)。先前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99-2021)、二級教授(2012-2021)、博士生導師(1999-2021)。2018年,當選為國際beat365体育官网(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縮寫為IIP)院士,IIP于1937年創始于法國巴黎。根據IIP章程,正式院士名額不能超過115人。目前有經選舉産生的來自多個國家的正式院士66名、榮譽院士39人,其中代表中國的有正式院士杜維明、楊國榮、陳波和榮譽院士邱仁宗。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為:專業領域為邏輯學和分析哲學,具體研究領域包括:邏輯哲學、語言哲學、知識論、邏輯學史、分析哲學史、中西哲學比較和美國實用主義。


德國明斯特AIPS年會紀實

文/陳波

9月25日至30日,國際科學beat365体育官网(Académie Internationale de Philosophie des Sciences,縮寫AIPS)在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ät Münster)舉辦年會,我作為AIPS正式院士第一次現場參會。AIPS創始于1947年,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其成員是科學哲學家以及對哲學問題感興趣的一流科學家。AIPS由正式院士、榮休院士、榮譽院士和通訊院士組成。正式院士限額70人,在德國明斯特會議之前,共有52名正式院士。僅有正式院士、榮休院士和榮譽院士才有提名權和投票權,正式院士在不參會的情況下,可以委托參會的正式院士投票,其他院士無委托權。在2021年克羅地亞紮爾達會議上,我作為特邀代表與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未能赴現場,隻能在線參會,并做了題為“蒯因的自然主義:澄清與辯護”的45分鐘報告(包括問答時間)。在該次會議上,我幸運地當選為AIPS正式院士,這是中國學者(包括華人學者)首次當選。2022年在位于意大利米蘭的帕維亞大學召開AIPS年會,再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未能參會。今年是我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首次出國參加多次學術會議。

我于9月23日下午5時左右到達明斯特所預定的旅館。之所以提前到達,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到此地,也可能是此生最後一次,特意留一天在明斯特參觀遊覽。當天在旅館安頓下來之後,出外晚餐,順便在周圍逛了逛,感覺周圍有點市中心的味道,後來才知道該市的火車站就在這裡。第二天早晨,在旅館用完早餐之後,準備先到明斯特大學校園看看。路上問行人明斯特大學校園在哪裡,很多人一臉茫然,想了想之後給我指路,要我去castle(城堡)看看。我一路行走,經過一個美麗安靜的中小型湖泊,後來知道它名叫阿湖(Aasee)。幾經折返,終于到達行人告知的城堡,實際上是明斯特大學的行政主樓和标志性建築,橫成一排站立,色彩鮮豔,很雄偉壯觀,但不對外開放。我到城堡後面去看,發現是一個很雅緻的植物園,沒有一幢行政樓、教學樓和學生宿舍之類。我問其他人,大學校園在哪裡,他們似乎也跟我一樣是參觀者,聳聳肩表示不知道。我意識到我犯了像1997年去赫爾辛基大學訪學時一樣的錯誤。我當時也在街上問行人,怎麼去赫爾辛基大學?他們一臉茫然,說“我不懂你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赫爾辛基大學散布在整個赫爾辛基市内,根本沒有所謂的大學校園,大學圖書館外面就是議會廣場,對面是芬蘭政府行政大樓,側面是該市最大的教堂,白色綠頂,有些院系的圖書館的底樓甚至是百貨商店。明斯特大學也與此類似,大學院系散布在整個市内。順便說到,該市人口不到30萬,而明斯特大學學生就有近5萬,占全市總人口的六分之一,他們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勃勃生機。隻說一點:由于城市不大,大學校園分布在整個市内,學生奔走于各課堂之間,所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使得明斯特有自行車之城的美譽,據說不到30萬人口卻有近50萬輛自行車。

當天參觀完明斯特大學主樓之後,我看見不遠處有教堂尖頂,遂向那裡走去,随後發現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場景。首先遇到的是後來才知道名字的堪稱輝煌的明斯特大教堂,當天是周日,教堂外廣場人頭攢動,也有很多做生意的,還有講演的、演唱的,大都是宗教性質的活動。走進教堂裡面,正在做周日彌撒,我也模仿其他人的動作,他們坐着我也坐着,他們站起來我也站起來,他們垂首默然我也垂首默然,他們唱聖歌我就聽着,感受到虔誠信仰所帶來的莊嚴、神聖、和諧、靜谧和美好。我覺得,一切虔誠的信仰都值得尊重。走出該教堂,每走幾百米,就會發現另外的幾乎同樣恢弘的大教堂,例如聖保羅大教堂和聖蘭貝蒂教堂,我在臨近區域先後發現了好像有七八座這樣的大教堂。我感到好奇,在一座教堂裡問一位神職人員,為什麼在這麼小的空間内聚集了如此多的大教堂,它們屬于不同的宗教或宗教派别嗎?他回答我說:不,它們屬于同一宗教傳統,由于曆史原因,好像什麼主教曾在或就在這裡,明斯特是德國第二大宗教聖地。我還走進一幢顯得古老的大樓,後來才知道是該市行政大樓,花兩歐元走進一個小房間參觀,展示的主要是一些古老精美的雕刻以及一些曆史人物畫像。這個地區的主體建築都是山牆式的,連體排列,非常有氣勢和特色。在AIPS年會最後一天下午,會議主辦方組織我們參觀遊覽,聽導遊說,這個地方是過去的城中心,現在則是旅遊中心,這些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基本上都毀了,是後來按原樣重建的。我所參觀過的那幢行政大樓,是近代一場持續幾十年的大戰之後各方和談的場所,先後談了5年才最後達成協議,特别具有曆史紀念意義。我當天用多半天參觀完這個核心區之後,不由感歎:一個不到30萬人口的城市,卻有如此豐厚和堪稱輝煌的曆史文化遺存!

再談AIPS年會,正式院士、榮休院士、榮譽院士和通訊院士都可參會,還有少數幾位特邀代表,但真來參會的隻有30多位。會議包括兩個環節:學術讨論和正式院士大會。會議主題是“科學中的模型和表征”,每位報告人45分鐘(包括讨論時間),除個别人外,絕大多數與會者都報告論文,這就是會期較長的原因,也開得很緊湊:早上9點開始,中間休息15分鐘,咖啡加茶點,再開到下午1點,然後有兩個小時午餐時間,自己在街頭找餐館就餐,下午3點開會,中途休息15分鐘,一直開到晚上7點半。第一天有一個簡短開幕式,明斯特大學副校長和AIPS主席緻辭,緊接着就是第一組報告。AIPS院士中大多數是科學哲學家,隻有少數幾位邏輯學家,會議就先安排四位邏輯學報告人:Johan Van Benthem(荷蘭)、Itala L. d’Ottaviano(巴西)、我(中國)和Hannes Leitgeb(德國)。Van Benthem報告的題目是“表征在發展邏輯推理方面的重要性”。他談到,盡管邏輯規律在形式表述中是清楚的,要讓它們對實際推理發生影響,表征所處理的問題時卻需要常常是創造性的步驟。來自推理心理學的這個如所周知的事實提出了幾個較為廣泛的争議問題。他将讨論:(1)(語言的、圖表的或抽象結構的)表征在使用邏輯演算的建模技藝中所發揮的作用;(2)在何種程度上,這種建模步驟會被拽入邏輯分析的範圍;(3)這個中間層次對邏輯與哲學的互動意味着什麼。他得出如下結論:嚴肅地對待邏輯學中表征的多樣性,(1)将使得關于邏輯是什麼和邏輯做什麼的統一觀點相對化;(2)将建議對如下問題做更為系統的研究:邏輯如何關聯于認知現實,如何在邏輯教育中實際訓練相匹配的技能;(3)将提出保持與實在相協調的動力學和邏輯理論建構的新議題;(4)将建議培育邏輯與哲學之間互動的新議題。我本人報告的題目是“邏輯學中的貝納塞拉夫問題”。貝納塞拉夫在1973年發表的《數學真理》一文中,提出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數學對象如柏拉圖主義者所假設的那樣,是與我們的感覺認知器官毫無關聯的抽象對象,那麼,我們是如何認知和把握關于這些對象的真理——數學真理的?這個問題後來被稱為“貝納塞拉夫問題”。我把該問題擴展到邏輯哲學領域,提出了關于邏輯學的5個“貝納塞拉夫問題”:假如像邏輯例外論者所認為的那樣,邏輯與我們所面對的實在以及我們對實在的認知毫無關系,邏輯真理是無所言說的重言式,那麼,我們将不得不回答:(1)可通達性問題:我們是如何發現、認知、把握、理解邏輯真理的?在構造邏輯系統時,除了那些技術性限制如可靠性和完全性之外,我們是否還要受到其他方面的約束?我們是否還需要對邏輯系統提出實在論或認識論的證成?(2)可應用性問題:為什麼邏輯可以普遍應用于這個世界以及我們關于這個世界的科學?為什麼犯邏輯錯誤(如在工程設計方面)也會在這個世界中造成真實的災難?(3)規範性問題:為什麼邏輯規律對于我們關于這個世界的認知具有規範性,換句話說,我們為什麼“必須”或“應該”遵守邏輯規律?(4)可修正性問題:如蒯因曾經論證過的,也如經典邏輯之外的各種變異邏輯和擴展邏輯所顯示的,邏輯可修正已經成為一個确定無疑的事實,那麼,基于什麼樣的理由、依據和程序去修改邏輯,特别是經典邏輯?(5)邏輯理論的選擇問題:既然有各種不同的甚至是相互沖突和競争的邏輯,那麼,有沒有正确的邏輯?正确的邏輯是一種還是多種?根據什麼标準去選擇?如何證成一個邏輯是正确的邏輯?如此等等。我講了40分鐘,在剩下的5分鐘裡,我回答了兩個問題。我的報告似乎反應良好。

綜合來看,此次AIPS年會的報告可以分為這樣幾類:(1)思想建構式和論證式的,Van Benthem和我本人的報告,以及如下這些人的報告:Leitgeb的“論模型的非表征部分”,Michel Ghins(比利時)的“捍衛關于科學表征的結構主義觀點”,Lorenzo Magnani(意大利)的“基于科學認知的模型作為認知戰”,Alberto Cordero的“功能實在論中的模型和表征”,Martin Carrier的“實踐驅動的研究中的模型建構”,Otavio Bueno的“經驗論和顯微鏡”,James McAllister的“經驗數據是表征嗎?”,等等,受國内有的學術期刊委托,我還跟幾位被告人接洽,準備将其論文譯成中文發表。(2)結合某個具體學科的具體實踐來談科學中的模型和表征。與會者大多是訓練有素的科學哲學家,其中很多人在某個具體科學領域如物理學、生物學、量子力學、計算機科學、醫學等有專深研究,他們依托該領域的具體實踐來做理論思考。(3)完全是曆史追蹤式和思想史報告,涉及的論題包括:皮爾士的三值邏輯、赫爾姆霍茲和海森伯格的科學世界觀和模型,希爾伯特論科學等;(4)還有幾個人談比較宏大的議題,如怎樣做跨學科研究等,我不喜歡這樣的報告。總體而言,報告人都是在某個領域有深厚學養的專家,報告的總體質量很不錯,我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受到很多啟發,盡管有時候也不能理解其全部内容。

9月28日下午4點半至7點半,舉行AIPS正式院士代表會議,先由AIPS主席Jure Zovko報告理事會工作,舉手表決對AIPS章程的部分條款修改,選舉前兩屆AIPS主席Gerhard Heizmann為AIPS名譽主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舉AIPS新成員,提交大會表決的有13名通訊院士候選人,5名通訊院士晉升正式院士的候選人,1名榮譽院士候選人。到會的正式院士以及委托投票的總票數是41票,候選人必須得絕對多數票才能當選。選舉程序是規範性操作:發選票、匿名投票、公開計票、監票和展示選舉結果。在投票之前,允許推薦人站出來為候選人拉票。此次我和Johan Van Benthem, Gerhard Heizmann聯名推薦清華大學劉奮榮教授為AIPS通訊院士候選人,我們三人都站出來說話,我說了三點:她的學術研究做得很好,她的學術組織能力很強,她的為人也很好,所以我強烈推薦。此外,還有來自德國、巴西和墨西哥的另三位同行也站出來為劉奮榮說話,結果導緻她全票當選,是此次唯一全票當選的候選人。有一位由通訊院士轉正式院士的候選人,居然一票未得,不知道為什麼,難道他的推薦人也沒有給他投票?另有兩位通訊院士候選人落選,其他的都順利當選。可以把國際beat365体育官网(IIP)和AIPS看作是某種類型的高級學術俱樂部,每年在世界不同地方開年會,有中國學者能夠參與其中,提升中國學術的國際能見度,絕對是一件好事情。以後我會繼續推薦優秀、正派的中國學者去競選IIP和AIPS院士。

最後再談談其他事項。這次會議的組織方,在西方國家中算是最慷慨的,他們提供會議期間的免費住宿,但我先到兩晚要自己付費。會議期間免費提供各種飲品,如咖啡、茶和瓶裝飲用水,以及多種點心和巧克力等,還提供了幾次會議晚餐,晚8點一起走到某個餐館,自己點餐,餐前小吃和飲料、主菜和餐後甜點,但加起來份量太大,吃不完,且耗時太長,從晚8點可以弄到11點或11點半,開了一整天會,受不了,後來有一次我甯願不參加,并且發現也有好幾位同行不參加,一起回旅館。會議最後一天晚餐,把我們用車拉到前面提到的阿湖的一個餐廳,享受良好的氛圍、豐盛的晚餐和友善的交談。我發現,德國人的待客之道與我們中國人有些類似,熱情周到。我到達當晚,會議具體組織者Hans-Peter Grosshans教授就給我發郵件:聽說你到了,本來他明天應該陪你遊覽明斯特,但家裡有些急事要處理,走不開,祝你自己遊覽愉快。這當然是客氣話,但我先前并不與他相識,有這份心意,也使我感動。他待人熱情誠懇,在會上所做的報告“模型在神學中表征什麼?”也講得很清楚,離會前我邀請他在12月份在BEAT365唯一官网做兩次認識論方面的線上講演,他愉快地接受了。這次是我第一次現場參加AIPS年會,先前除五六個人之外,其他人都不認識,這次通過會上和會下的互動,增進了彼此的了解。那位巴西女邏輯學家聊天時對我說:你的發言很好,你在會上的活動表現也很好,以後加強聯系,她還要把一位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她的學生(?)推薦給我。AIPS副主席Michel Ghins會後給我寫郵件說:很高興在明斯特對你有了更好的了解,特别喜歡我們從阿湖晚餐後回旅館途中的交談,衷心祝願你的所有努力所獲得和将獲得的成功。我在布利諾斯艾利斯召開的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技術會議上見過一位老者,當時沒有交談,這次在明斯特會議上又見到他,才知他是Alberto Cordero教授,在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工作,與克裡普克是同事,他也是AIPS正式院士。有一次晚餐我們同坐一桌,有很多交談,他是一位有意思的老者,主張功能實在論,會議上的報告很好,發言中好像有一個關鍵句子:to be something is to do something,我跟他說我記住了(實際上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會議既沒有摘要更沒有文集)。分别時,他跟我說:我記住你了。再說一件趣事。一天早晨,在從旅館走向會場的途中,一位德國教授向我談到:我們德國人讀海德格爾都很困難,我感到好奇:你們中國人是怎麼把他譯成中文的?若有多個不同譯本的話,它們之間大概是難以比較的。他還談到:他母親是一位哲學教師,曾聽過海德格爾的一次講演,除了聽懂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存在?”外,什麼也沒有聽懂。

以上的記叙或許顯得有些瑣碎,但人生就是由一些有意思的點點滴滴構成的。這樣的時刻和時段多了,一個人就會有一個豐富和美妙的人生。

2023年10月12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