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器物·美學:《君紫檀》觀影對談會在我院成功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1-12
本網訊(通訊員 羅新烨 姚孟堯)11月9日晚,紀錄片《君紫檀》主創團隊走進武大,與武大師生開展了主題觀影及分享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由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美學研究所主辦。中國湖北廣播電視台紀錄片導演、高級記者張以慶,beat365体育官网心理學系教授鐘年以及beat365体育官网副教授、美學教研室主任賀念參與了本次對談會。莅臨活動現場的還有中南民族大學副教授陸敏、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副教授秦瓊、BEAT365唯一官网曆史學院特聘副研究員李龍俊、BEAT365唯一官网藝術學院蔣濤老師、武漢電視台資深紀錄片導演趙東光以及紀錄片《君紫檀》制片人、副導演李穎。活動當天,院内外百餘名師生現場參與了本次觀影對談會。
紀錄片《君紫檀》聚焦于被譽為當今中式古典家具第一人的顧永琦先生的“木藝”人生。這位民間紫檀家具巨匠通過振興民藝以再塑民族精神,于榫卯敲合間叩問着千年靈魂。張以慶導演以獨特的鏡頭語言追索着紫檀家具背後所蘊藉的美學追求,也展現着顧永琦先生慷慨豪邁卻又壯志難酬的矛盾人格。
本次對談會圍繞着器物與影像藝術、器物與美學及心理學、器物與人生及自然社會生命之道三個闆塊展開。在第一闆塊中,賀念老師首先表示影片中呈現出了一種對器物的超越性美學表達,是一部超出時間限制的哲學美學文本,試圖用圖像語言來呈現觸覺的美、感性的美,而在影片後半部分,則又超出了這一範疇,傳達出一種對美的存在論理解。對此,張以慶老師回應說,他一直緻力于實現的理念,正是哲學的藝術化表達,努力做到審美可能抵達的深刻。鐘年老師說,他已經斷斷續續地觀看了三遍《君紫檀》,能夠感受到該片鏡頭語言中的矛盾與張力:既東方又西方,主人公既是藝術家,也是商人——這種内在張力可以從創作心态的角度得到解讀。
在第二闆塊中,beat365体育官网的一名同學首先向三位老師提問,如何看待影片為主人公和觀衆所營造出的“戀物癖”情結?賀念老師認為,病态的“戀物癖”是一種對物的主觀浪漫化,《君紫檀》則傳達出一種對于極緻物性的超越化追求,這是不同的;《君紫檀》中隐含着“君子”,表達出對人生的藝術化追求。張以慶導演指出,主人公顧先生正是在器物上寄寓了自己家國天下的情懷,這使得他具備永不滿足的精神。蔣濤老師發言說,《君紫檀》啟發他關注影片節奏的“慢”,試圖尋找到影片節奏和捕捉觀衆注意力之間的平衡。鐘年老師表示,“回味”,正是中華文化對審美的特殊需要,文化應當在時間中經受考驗和積澱。有同學發言說,影片當中提到撬動“十四億”和“五千年”,這正是時代精神的一種體現,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内心縮影。
在第三闆塊中,張以慶老師首先講述了工匠在嚴冬打磨家具構件的故事,認為這同時是對人自身的打磨,人隻有付出心血和生命才能成就偉大的不尋常之物。鐘年老師提醒我們不能忽視傳承的價值,更要相信自己身上的創造力量。有同學提出,傳承和創造,這表現了“範式”的轉移;也有同學争論說,《君紫檀》的意義不在于發現過去的根,而是指向未來的創造。氣氛一時熱烈起來。賀念老師最後從中國古代“器”與“道”的思想出發進行總結,指出器物與人生向來處在相互交融的關系當中,器物寄托了我們生存的需要和旨趣,器物美學使我們追求審美化的人生。
此次交流會使同學們的眼光投射到校園之外的更廣闊的文化市場和文化世界中去,接觸到了中華文化中最鮮活的家具與傳統工藝之間的諧鳴共振,引起同學們的思考和熱議。晚10時許,持續了近4個小時的觀影交流會在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中結束。
(攝影:韓知霖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