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山東大學劉森林教授做客第173期長江論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1-13

本網訊(通訊員高欣雨)11月9日,由BEAT365唯一官网主辦,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beat365体育官网承辦的長江論壇第一百七十三講在振華樓舉行,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劉森林教授以“從晚期謝林到馬克思的過渡:費爾巴哈與施蒂納”為題,為我們帶來了精彩講座。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李佃來教授主持。

劉森林教授首先重新評價了謝林在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地位。他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謝林才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完成者和終結者。謝林打破了從康德到黑格爾的否定哲學模式,開啟了肯定哲學的路徑。他基于現代社會的破碎、撕裂和不斷變化的特點,批判黑格爾否定哲學以固定不變的邏輯認識世界,進而提出要以新的哲學來體現世界的變化。這種體現世界變化的哲學就是肯定哲學,它高度肯定具體存在、曆史存在和非理性存在,認為這些實存是抽象的本質覆蓋不了的,而黑格爾黑格爾隻關注本質,并不關注這些實存。

其次,劉森林教授詳細考察了謝林哲學經由費爾巴哈和施蒂納而影響馬克思的過程。他指出,費爾巴哈吸收了謝林肯定哲學的思想,發表了《肯定哲學批判》,支持謝林的肯定哲學。但是,後來由于謝林接受普魯士政府的任命,費爾巴哈改變了對謝林的看法,以對謝林的政治批判代替了對其肯定哲學的認同。馬克思則是先在博士論文中從政治批判的角度對待謝林哲學,而後在《德法年鑒》時期後對謝林進行哲學批判。

随後,劉森林教授探讨了謝林哲學經由施蒂納而對馬克思的影響。施蒂納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對“無”的理解來自于謝林哲學。在謝林的影響下,施蒂納将實存與本質的關系理解為:實存就是本質。謝林認為,人要走向最終的統合,這個統合指的是人為整個宇宙而生。施蒂納則認為人最後要走向徹底的個性自由,個體不需要類本質,每個人都有自己至高無上的本質和實存。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态》中用大量篇幅來批評施蒂納的思想。

基于以上讨論,劉森林教授進一步探讨了謝林哲學對馬克思哲學的影響。他指出,謝林主張實證哲學和實證科學是統一的,馬克思也強調實證科學、肯定性哲學的作用。謝林認為,未來的哲學一定跟科學密切結合在一起,這正是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态》和政治經濟學批判著作中闡述的相關觀點。就此而言,馬克思對科學與哲學的關系的理解更接近謝林,而非黑格爾。

在交流環節,劉森林教授與在場師生就哲學與科學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中的關系、自由與虛無主義的關系以及邏輯與曆史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講座最後,李佃來教授簡要評論了劉森林教授的講座并表示感謝。他指出,劉森林教授所探讨的問題非常重要,它涉及馬克思是理性主義者還是關注感性現實的哲學家這一核心問題;劉森林教授對這一問題的精深研究為我們開啟了新的學術空間。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