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陳波教授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2-13
本網訊(通訊員 牛堯 )2019年12月12日,北京大學陳波教授應邀在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以“沒有事實概念的新符合論”為題,為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做了一場精彩報告。講座由外國哲學教研室朱志方教授主持,外國哲學教研室蘇德超教授、楊雲飛副教授、潘磊副教授、馮書怡副教授、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程勇教授、心理系費定舟副教授以及院内師生60餘人參加了此次講座。
(朱志方教授)
講座中,為了說明命題的真,傳統的符合論往往設定了“事實”概念,并認為事實在外部世界中。陳波教授認為,這種理論進路會遇到一系列問題。以羅素和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原子主義為例。根據這個理論,命題指稱或描述外部世界中的事實或事态,若相應的事實或事态存在,則命題為真,否則為假。陳波教授認為,這種理論面臨以下幾個問題:1、事實與語句或命題的關系無法厘清,因為事實概念與語句的真假是相互定義的;2、無法說清楚什麼是“原子事實”和“否定事實”;3、事實是連成一片的,在數量上無窮多,無法個體化。
(陳波教授)
據此,陳波教授提出了“認知主義的事實觀”:所謂事實,部分地取決于我們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手段,是我們從世界上“撕扯”下來的,沒有獨立的本體論地位。可以看出,這樣的事實概念在定義真概念時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不過,陳波教授指出,符合論的如下核心洞見是任何合理的真理論都必須堅守的:使得描述外部世界狀況的命題為真的東西,就是外部世界。因此,陳波教授提倡無需事實概念的“新符合論”。新符合論有四個預備性斷言:1、命題是真值載體;2、真是關系屬性;3、命題具有優先性;4、可以給出關于“真”的一般性定義,即,對任意命題P而言,P是真的當且僅當世界中的事物正如P所說的那樣呈現。
在此基礎之上,陳波教授提出了新符合論的形而上學假定、認識論假定和語言哲學假定。形而上學假定主要有:預設實在論,即一個獨立于我們的世界的存在,這個世界是豐富且異質的;我們所面對的世界中,包括很多類的存在物,例如物理個體、性質和關系、因果關系和規律、人造物、文化構造物等等。認識論假定可以分為強假定和弱假定。強假定是指,命題的真假與人類的認知狀态無關;弱假定則是指,命題的真假既和外部世界有關,也和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關。陳波教授認為,這兩種假定各有優劣,需要進一步思考和研究。語言哲學假定是指,語言是連接認知和世界的媒介,大緻包含這樣幾個成分:1、個體詞指稱個體;2、謂詞指稱關系或性質;3、邏輯常項指稱對象的形式結構。此外,陳波教授還談論了真概念是否具有實質性、定義真概念的一般策略、融貫性作為真理的内在要素等話題。講座後,朱志方教授對講座内容進行了總結,并對陳波教授的一些觀念表達了高度贊同。同時,朱志方教授還提出,馬克思主義關于人和世界之間關系的論述,對于相關問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
在互動環節中,學術氣氛非常濃厚,現場師生就講座與陳波教授開展了熱烈的讨論。朱志方教授提出,新符合論訴諸對象和關系,似乎和“舊符合論”訴諸事實的做法差别不大;而且,在新符合論中似乎沒有思想的位置。陳波教授回應說,對象和關系的個體化條件相對于事實來說更加清楚,而思想可以通過命題概念來進行刻畫,比如,命題的内容就是思想的表達方式。蘇德超教授的質疑是,如果世界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整體,那麼人類似乎無法将它“撕扯”成更小的事實。陳波教授回應說,事實是根據認知标準裁量的,與世界之間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更像是照片與拍攝對象的關系。潘磊副教授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具有一個性質”在本體論上不是事實,我們又怎麼去談論它們呢?陳波教授回答說,事實概念本身經不起嚴格推敲,但是其背後的直覺或者想法值得我們重視,因此,通過對象和性質去談論這些直覺或想法,是比事實概念更好的方式。楊雲飛副教授提問說,根據形而上學假定,是否可以認為在本體論上有不同的規律,比如自然規律和審美規律?陳波教授回應說,按照他現階段的想法,可以承認至少有物理-社會規律和認知規律這兩類不同的規律。陳星竹同學問道,在新符合論的相關假定下,存在命題是否會自動為真?陳波教授回答說,他認為存在是一個帶空位的謂詞“X存在于……”,例如“孫悟空存在于《西遊記》(的世界裡)”,根據空位内容的不同,相應命題的真假也會不同,因此存在命題不會自動為真。
最後,朱志方教授代表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對陳波教授這場深刻而精彩講座表示了感謝!同學們表示,此次講座收獲頗豐。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