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英美道德哲學”工作坊在我院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2-16
本網訊(通訊員 龐春華)2019年12月7日至12月8日,“當代英美道德哲學”學術工作坊在BEAT365唯一官网振華樓beat365体育官网B301會議室召開。本次工作坊由BEAT365唯一官网當代英美道德哲學研究團隊主辦。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财經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等近20位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學術工作坊共有3個主題,共14場報告。
第一場于7日上午進行,主題為讨論華東師範大學葛四友老師著作《分配正義新論:人道與公平》,由BEAT365唯一官网陳曉旭老師主持。華東師範大學葛四友老師首先報告了義務論正義理論的動機困境,他指出義務論正義理論由于某種絕對的成分,無法容納人性動機的約束。葛老師主張由于有限的利他心這一現實人性,分配正義有基于利他心人道動機(人們的基本需要應該得到滿足)和基于公平動機(人們的所得與貢獻應該大緻匹配),且這些動機呈現正态分布。上海财經大學張途老師指出,書中“分配正義”“道德直覺”“動機能力”“德性”“公平”等概念需要進一步澄清,并指出其中對羅爾斯理論關于動機、基本善和差别原則的批評不寬容,這些批評的成立需要進一步論證。華東師範大學徐峰老師指出本書對于羅爾斯理論的幾點誤讀,并主張羅爾斯不是标準的運氣平等主義者,也并非不接受自我所有權,且從自我有所有權不能突出财産所有權。華東師範大學惠春壽老師認為,後果論要求不偏不倚,而書中提出的人道情感要求有偏袒,後果論難以将人道情感作為道德情感,此外,人道情感預設了人格同一性原則,後者與羅爾斯的人際分離相關,後果論因此重新面臨人際分離的挑戰。南京大學陳肖生老師指出,本書用人道與公平來約束後果論,解決了傳統後果論的困難,但同時引出了新的困難:後果論與人道和公平有何内在聯系?華中科技大學葉金州老師認為,本書僅介紹了平等理論的不足,但并未提出關于平等自身的證成;此外,書中對于羅爾斯反應得理論的批評不徹底,因為通過接受特定的政治框架可以回避應得理論。
第二場于7日下午進行,主題為“讨論道德平等和政治平等”,由上海财經大學張途老師主持。華東師範大學張容南老師介紹并對比了康德、努斯鮑姆及先秦儒家三者的尊嚴觀,最後主張辯護一種具有普遍性維度、脆弱性維度以及成就性維度的尊嚴觀。上海交通大學武雲老師主張在元倫理層面,賢能政治與民主政治的二分不成立,并指出一種正當的賢能政制(right meritocracy)必須建基于在墨家“不虧害(no harming)”原則。BEAT365唯一官网李勇老師解讀了儒家不平等觀念在道德和政治層面的意義,并指出儒家賢能政治中,從道德不平等推導政治不平等的論證是不成功的。會上大家就中西視野下的尊嚴觀念、平等觀念和研究方法進行了激烈的讨論。
第三場于8日上午進行,繼續探讨葛四友教授著作《分配正義新論:人道與公平》,會議由華東師範大學張容南老師主持。華東師範大學葛四友老師介紹了哈薩伊的理性選擇論證、黑爾的語言論證和卡根的間接論證來說明後果論的自身證成;在說明後果論動機方面,葛老師指出一種平衡必需品領域産生的理由和由互利性領域産生的理由的混合理論,并主張把來自于現實人性的人道動機與公平動機作為約束納入後果論。南開大學曹欽老師指出,書中提出的人道與公平這兩個标準把握住了大多數人在分配正義上的直覺,但由于人道和公平本身的含義非常寬泛,借此難以完成具體的理論建構。上海師範大學駱意中老師認為,此書方法論上隻回應批評,但未論證後果論本身;在具體内容上,對于三種人性論的沖突是預設的而非論證的,書中對于情誼與偏愛(partiality)的論述是自我潰敗的(self-defeating),此外本書主張個人同一性與分配正義無關,但這未必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田潔老師指出,後果論與義務論都面臨着動機上的困境,此書主張一個更好版本的後果論能夠成為行為的動機,但未論證人們要接受更好版本的後果論。中山大學朱佳峰老師指出,對邊界約束、對人際間的道德義務,後果論的證成是失敗的,但義務論也未能給出完整說明;此外,邊界約束包括獨立性和優先性主張,行動者相關價值隻能說明獨立性約束,優先性主張似留待後果論解決。
在三場學術工作坊讨論中,葛四友老師對于各位學者針對其著作的批評建議作出了回應,各位學者也圍繞着14場報告相關的問題進行了熱烈且深入的讨論。整個工作坊給旁聽的學生和老師留下了硝煙漫天、緊張刺激的鮮活記憶。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