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大學哲學院吳猛副教授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2-17
本網訊(通訊員 邵苗苗)2019年12月14日晚,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吳猛副教授在beat365体育官网B214報告廳作了題為“《資本論》中的認識論變革”的講座。此次講座是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資本批判理論研究團隊主辦的系列活動之一,也是2019年全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生論壇活動之一。講座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劉建卓老師主持。
吳猛副教授首先講述了研究背景,闡明了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出發去重新建構曆史唯物主義的研究目的,接下來分四個部分闡釋了《資本論》中的認識論變革。
在第一部分的内容中,吳猛副教授以阿爾都塞的工作為切入點而展開讨論。他指出,當阿爾都塞将《資本論》所蘊含的認識論與其所理解的經驗主義認識論對立起來的時候,他實際上就在探讨《資本論》中的認識論變革。而這一認識論變革的要點就在于認識對象與現實對象的區分,認識對象在認識過程中的建構,以及現實對象在認識對象的建構過程中的顯現。
在第二部分的内容中,吳猛副教授讨論了阿爾都塞工作的得與失。一方面,阿爾都塞以“科學的認識論”的視野理解《資本論》中的認識論變革,給我們提供了跳出傳統哲學框架重新審視馬克思哲學的重要契機。這一研究實際上展現了馬克思《資本論》的意義論維度,将對于《資本論》的解讀從實證主義視野中解救出來,賦予《資本論》以新的思想意義。另一方面,阿爾都塞借用斯賓諾莎哲學處理其已經展現出來的《資本論》的意義論維度,會導緻一系列理論困難,例如,無法準确把握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或《資本論》德文第2版中讨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方法時所表達出的強烈的曆史性視野。
在第三部分的内容中,吳猛副教授以重新理解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關于經濟學研究的“兩條道路”的分析為切入點,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中的認識論變革的基本旨趣進行解讀。馬克思在這篇《導言》中所區分的經濟學研究中的兩條道路,通常分别被稱為“從具體上升到抽象”的方法和“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吳猛副教授指出,一方面馬克思對第二條道路“從抽象到具體”的研究順序予以肯定,但另一方面,馬克思又批判了在這條道路上,思維具體與現實之間的内在聯系不僅未被表明,甚至被掩蓋了,“具體”作為“現實的起點”的地位被從根本上抹煞。但是,對于“具體”和現實之間的關系的強調并沒有促使馬克思簡單地用“從具體上升到抽象”的方法去“修正”或“補充”“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這是由于“抽象”和“具體”在這兩條道路中具有不同的含義。
在第四部分的内容中,吳猛副教授闡釋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認識論變革的實質及其旨趣。他以馬克思關于政治經濟學的“勞動”範疇與資産階級社會的關聯的分析為切入點,探讨了社會形式與政治經濟學範疇的内在聯系。他指出,由于具備曆史性的複雜社會形式将感性世界塑形,為政治經濟學範疇提供形式規定建立的根據,因此,這些範疇才總是能夠合法地以抽象的方式全稱性地進行指稱,使曆史性的複雜社會形式在思維領域中“再現”出來。所以,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中的認識論變革的實質,是馬克思從曆史性現實運動本身出發建立把握這一運動的特殊方式,即以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方式實現對于曆史性現實運動本身的把握。而馬克思所實現的這一變革的基本旨趣,在于呈現對資産階級社會的感性個體進行整體性塑形的“社會”形式的内在矛盾。
互動環節中,同學們就講座相關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吳猛副教授一一給予了細緻答複。同學們表示,吳猛副教授的講座視角新穎、内容翔實、邏輯嚴密,此次講座受益匪淺。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