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複旦大學白彤東教授來我院做“自然法與人為法之間:韓非子的法治思想”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1-29

本網訊(通訊員鞏若含)11月25日下午,BEAT365唯一官网“跨文明視野裡的現代化和現代性問題”系列講座之六:“自然法與人為法之間:韓非子的法治思想”在beat365体育官网B301報告廳順利舉辦。本次講座由複旦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白彤東教授主講,beat365体育官网儲昭華老師、李巍老師與談評議,廖璨璨老師主持。


白彤東教授主講

首先,白老師從韓非子與西方政治哲學的比較引入對于法家思想中法治概念的探讨,澄清和分殊了幾種相關的法哲學術語:人治、法制、法治、法律實證主義(人為法)、法治與自然法。法家的“法”字,包括一般來講的中文中的“法”字,首先是指方法、辦法,落實到政治治理的辦法中則是指一套理性官僚制度的建立。因此,法家的“法”更多的是指一整套制度體系,其中包括去人化的行政技術。用現代法律意義上的“法”來理解法家就存在誤解。而法家内部也有好法家和壞法家之分,好法家以商鞅為代表,強調理性官僚制,壞法家以申韓為代表,強調權術。制度與權術的對立引出對于法制和法治的讨論,前者是依法治國,即rule by law,後者是依法治國,即rule of law。

白老師強調,與法治相反的是人治,通常認為人治是不好的,是和法治相對的,這種被批評的人治的核心是治理中的随意性,即随意的根據自己的意願去治理。這一點也是韓非子對德治持批評态度的原因,即德治沒有一個可靠的标準。韓非子對儒分為八的争論、孔子對學生的判斷錯誤等狀況的評價正是一個道德多元的論證,但是韓非子關心的重點是如何把這些多元的道德價值統一起來。在小範圍的治理中,高道德的人治是最有效的,而在大範圍的國家中,法治則是更好的工具。在現代法哲學的讨論中,法治與自然法概念的混淆也是很常見的。白老師總結了自然法的兩種來源,即從奧古斯丁到阿奎那,通過神為法律提供了一種神性,以及希臘羅馬的逐步擴展中發展出的一元法。自然法概念中有一個神聖的宗教道德含義。這種内涵着正義性的法律概念影響了我們對于法家的法治思想的理解。

緊接着,針對對于法家并非支持法治的批評,白老師認為這其實是采取了對法治的一種“厚”的理解,即将法治理解為善法之治或者某種自然法意義上的法治。這種“厚”的理解是在簡單的法治上添加了許多額外的内容,例如民主、正義、自律,導緻“法治”這一術語失去了意義。因此,認為韓非子的觀點,或法家的觀點不包含法治内容,實際上是混淆了當代自由民主價值下的自然法和法治。在概念澄清的基礎上,白老師認為,從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及自然法的一系列概念構成了一個穩定性逐漸增強的光譜。因此概念之間的區分并不是絕對的,特别是當人為法獲得了一些特性之後,法制可以轉變為薄的法治。白老師以霍布斯為例說明了人為法向薄的法治的轉變。霍布斯認為,人們作為主權者,可以投票進行法律的更管,法律雖然還是一種工具,但是這一工具的實現需要人民的全體投票才能兌換,因此就給這種法制工具增加了一些穩定性的因素。同時主權者雖然有着定法的自由,但是主權者也受到自然法的限制。由此可見,政治哲學中的自然法和人民投票對人為法做出了諸多限制,當這種工具被一步步限制,穩定性增加了的人為法就會慢慢滑向法制。

最後,白老師重新解釋了韓非子的獨特法制路線和君主與法的關系。法的最終來源是道,明君應當根據道管理國家,因順道完善、成全法律。韓非子一方面賦予君主絕對權威,又通過法虛化了君主的絕對權威。韓非子堅持法律的清晰性,認為隻有保證法律的清晰性和一緻性,才能确保這套治理工具是有效的。而有原則的工具主義的法制就可以逐步演變為法治。關于君主與法的關系,韓非子預設君主是理性的。戰國時期治國的普遍現狀是,君主不守法,國家會變弱。因此從人趨利避害的角度出發,隻要君主是理性的,就會選擇守法。同時在國家内部君主必須是在法律之上的,是解釋和執行法律的最高來源,因為任何制度的實行最終都依靠人治,任何法律系統中總共有一個超越法律之上的絕對的主權者。

儲昭華教授與談評議

李巍教授與談評議

郝長墀教授參與讨論

與談人儲昭華老師認為,對于國内法哲學的範式主流,白彤東老師做出了他的颠覆性的改造,打破了人治與法治的傳統對立,突破了對于中國傳統隻有人治的偏見,豐富了中國哲學法哲學的内涵。緊接着,又從自然法在西方的地位和作用,法的主觀意圖和客觀效應之間的張力與白老師展開讨論。與談人李巍老師則分享了他在講座中的三點思考,即法思想中存在娛樂及養生元素,法思想的工具性,法家學派的定義問題以及為之辯護的合理性,并就法家存在與否以及理論學說的現實意義與白老師交流意見。此外,郝長墀老師也就人治到法治的光譜結構中王的位置以及韓非子理論中國家與君主關系的假設和現代西方理性人的設定的比較等問題與白老師進行了溝通。三位同學就講座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問題,白彤東老師也一一詳細回應,師生積極讨論互動,同學們紛紛表示講座内容深刻而富有啟發,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落下帷幕。

(攝影:李潔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