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從中國與歐洲早期的互動看中國文化的世界意義”跨學科高端對談在我院順利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1-30

本網訊(通訊員 朱子凡、王烨)2023年11月22日晚,由BEAT365唯一官网外國語言文學學院、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經典文本诠釋與話語流變”青年團隊舉辦的“從中國與歐洲早期的互動看中國文化的世界意義”跨學科高端對談在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順利舉辦。此次對談的主講人為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首席專家張西平教授,與談人為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beat365体育官网吳根友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翻譯系主任熊偉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文學院李松教授。對談由beat365体育官网廖璨璨副教授主持。全校一百餘位師生參加了本次學術活動。

對談嘉賓與青年團隊成員合影

首先,張西平教授做了“從中國與歐洲早期互動看中國文化的意義”的主題報告。在報告中,張西平教授指出今天的世界成為一個世界,各個民族和國家真正開始作為全球的一個成員,參與世界的活動,世界在經濟和文化上構成一個整體。中國典籍的西譯,中國知識的西傳從文獻上證實了曆史中國的真實性,從思想上展現了東亞文明的獨特性,從文化上證明了東方多彩與豐富。中國的和識與文化開始成為推動歐洲思想文化變遷的力量。中國融入世界,或者說明清之際中國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不僅僅是白銀成為世界貨布和茶葉、絲綢、瓷器在全球的流通,18世紀整整一百年的歐洲中國熱,是中國知識與文化傳人歐洲二百年的積累的必然結果。張西平教授認為,講述晚清至清中期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推動和中國文化對歐洲的影響并非沉醉于往日的榮光,而是講選一段真實的曆史事實,明清之際中國與世界的互動,揭示了近三百年的中國與世界的真實曆史,給了我們從文明互鑒考察中西文化發展的一個新視角。走出晚清悲情,重新确立中國文明在直接曆史中的作用,重新思考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意義,在全球史和長時段的曆史視域下重新确立中國與世界的關系,這是曆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主講人張西平教授

主題報告後,各位與談人圍繞張西平教授的報告進行了熱烈的讨論。beat365体育官网吳根友教授表達了對張西平教授的主題報告的高度認同,并且從中華文明和全世界的文明交互的角度,探讨了文明互鑒這種交流表達中如何正确中國與世界關系。BEAT365唯一官网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熊偉教授強調,要注重東西方文化的交互性,跨文化的調試和融合不能僅僅從文字層面思考,還要放到曆史框架内思考。并且從翻譯的角度舉例,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的翻譯文本典籍,從而更好的推動文化溝通交流。BEAT365唯一官网文學院李松教授表示,張教授打開了廣大的世界,平和理性的曆史态度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要展示真實的曆史,就要杜絕中學西傳容易産生民族主義的狂熱,不能沉醉于曆史的榮光,陷入自我迷戀。同時,他強調要有長時段的曆史觀念,從文明交互角度看中華文化對世界影響,注意什麼叫“真正的理解”。

張西平教授與吳根友教授、熊偉教授、李松教授對談

張西平教授對各位與談人的發言做了一一回應,對各位與談人的觀點表示認同。他高度認同吳根友教授對文明交流互鑒的觀點,認為交流是中華文明延續的原因,要在長時段曆史糾正西方對中國文明的态度。張西平教授在與熊偉教授對談中,表達了對薩伊德東方學的批評,認為其激情有餘而理性不足。他提出要讓中國學者解釋東方,在文化交流中重新解釋自己的文學以及他國文學。在與李松教授的對談中,張西平教授指出,要注意文化産生的背景以及解釋者的文化背景,不能把對象國曆史看成獨立的,要充分研究對象國的曆史以及與中國的交流互動,注重研究對象國的漢學觀。

對談最後的提問環節,在場師生們提出了頗具深度的問題,四位教授詳細地回答了問題,對談在熱烈活潑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經典文本诠釋與話語流變”青年團隊成立後組織的第一次學術活動,今後團隊将在該領域繼續探索,進行更多學術交流。

(攝影:朱子凡、王烨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