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Kit Fine教授“使真者語義學”講座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2-09
本網訊(通訊員 楊新宇)12月6日下午,國際知名哲學家、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紐約大學教授Kit Fine作了“使真者語義學(truthmaker semantics)”的學術報告。講座由程勇教授主持,樊達博士評論。 本次講座為線上講座,海内外參與者達400餘人次。
Kit Fine 教授首先介紹使真者語義學的動機。為此他将使真者語義學和真值條件語義學、可能世界語義學作了比較。 真值條件語義學以“意義即真值條件”作為格言,卻面臨兩個問題:什麼實體可以承載真值條件?這些實體何以能承載真值條件?可能世界語義學對此作了回答。可能世界承載了真值條件,其之所以可以使一個語句為真,是因為可能世界是完備的、非矛盾的(對應極大一緻的語句集),故任何可能世界都可實現而一個一緻的語句卻恒不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能世界和真值條件的聯系本質上是模态的。而使真者語義學對于真值條件和承載真值條件的實體有不同的理解。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廣泛性:承載真值條件的實體,即使真者,可以是廣泛意義下的事态,涵蓋可能世界卻不局限于可能世界。使真者不必完備,矛盾事态也可以是使真者。
2)單調性:若某個事态是一個語句的使真者,則任何包含這個事态的事态都是該語句的使真者。
3)精确性:語句的使真者應當是精确的, 即使真者應當與這個語句的内容相關。Kit Fine教授認為這是使真者語義學與其他任何語義學都不同的特質。Kit Fine教授指出,單調性和精确性某種程度上會産生沖突。由此,産生了兩種版本的使真者語義學,首先滿足單調性要求的包容(inclusive)版本的使真者語義學和首先滿足精确性要求的非包容(non-inclusive)版本的使真者語義學。事實上,前者是後者的一個特例。因此,本講座主要讨論更一般的非包容版本的使真者語義學。
為了說明使真者語義學的架構,Kit Fine教授介紹了事态空間(state space)的概念。事态空間由一個非空集S和S上的偏序組成,其中這個偏序關系滿足完全性條件:任何S的子集都有最小上确界。從哲學上看,這一偏序關系實際上刻畫了事态之間的分體論(mereology)關系。而完全性條件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更弱的有界完全性(任何S的有界子集都有最小上确界)所替換。
基于事态空間,我們可以定義事态空間模型。一個事态空間模型是由事态空間和賦值函數組成。賦值函數給一個原子命題p指派一個有序對(T,F),T是p的所有使真者組成的集合,F是p的所有使假者組成的集合。進而,我們可以遞歸地定義一個事态S和一個語句之間的使真/使假關系。這一定義基本上符合我們的直覺,但在合取命題的使真者和析取命題的使假者的定義上,我們的直覺受到了挑戰。Kit Fine教授指出這樣的定義是為了滿足精确性條件,而如果我們采用包容版本的語義學,就會與我們通常的直覺相符。
使真者語義學可以自然地導出精确等價的邏輯(logic of exact equivalence)。即兩個命題精确等價,當且僅當在任何事态空間模型下它們都有相同的使真者。在這一邏輯下,經典邏輯的一些等價重言式,如德摩根律,交換律、分配律、析取的幂等律等,仍然成立。但是合取的幂等律卻不成立,即一般地,A合取A不精确等價于A。一個困難的開問題是,建立精确等價邏輯對應代數的表示定理。Kit Fine教授提到,他和許多學者作了嘗試,但仍未解決這一問題。
Kit Fine教授接下來将使真者語義學推廣到了量詞的情形。與經典邏輯的情形類似,我們可以建立固定論域的使真者語義學,即事态s是∀ x A(x)的使真者當且僅當存在一個函數使得對論域D中的每個元素i都指派一個事态si使得si是A(i)的使真者。在這一定義導出的精确等價邏輯中,經典邏輯的一些等價有效式也失效了,比如∀x A不一定精确定價于A。并且A不一定精确等價于它的前束範式。能否公理化帶量詞的精确等價邏輯,能否給出一種使真者語義學使得A等價于它的前束範式,這是兩個值得研究的開問題。
另一種進路是變論域的使真者語義學。為了說明其背後的直觀,Kit Fine教授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考慮“在世之人終有一死”這一陳述,“在世之人”所指稱的現實地存活于世的人的集合随時間而發生變化,因此上述命題的代入實例的論域是相對的。為此,Kit Fine教授借助關于論域的總體性事實以及乘積事态空間等工具建立了變論域的使真者語義學。
在講座的評議環節,樊達博士就變論域使真者語義學的技術細節、使真者語義學和inquisitive 語義學在等價重言式的差異向Kit Fine教授提出了兩個問題。程勇教授提出了一個關于使真者語義學和直覺主義邏輯否定的關系的問題,Kit Fine教授都作出了細緻的解答。最後,程勇教授請Kit Fine教授總結一下使真者語義學的應用。
Kit Fine教授指出,對邏輯語言的語義的形式刻畫和對自然語言語義的理解是不能分開的。使真者語義學的一個重要的應用是在可允許邏輯(道義邏輯)上。
比如,在可允許邏輯的語境下,一個經典的悖論是,如果我吃冰淇淋是被允許的可以推出我吃冰淇淋或者我吃冰淇淋和巧克力是被允許的,那麼我吃冰淇淋是被允許的可以推出我吃冰淇淋和巧克力是被允許的。而使用使真者語義學可以消除這一悖論。此外,使真者語義學還有許多潛在的應用。
最後,程勇教授對講座進行了總結,并表達了對Kit Fine教授的感謝。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