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唯物主義”學術研讨會在我院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2-26
本網訊(通訊員 張天雨 劉博源)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新唯物主義”學術研讨會在振華樓beat365体育官网B214報告廳舉行。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主辦,BEAT365唯一官网美國哲學研究中心承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西大學、湖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的20餘位學者提交論文或者參加了本次會議。來自BEAT365唯一官网、南京大學、安徽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的教師和學生聆聽了此次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beat365体育官网蘇德超教授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朱志方教授代表學院向與會學者表示歡迎,圍繞會議主題“新唯物主義”,在緻辭中闡述了唯物主義的三大戰役,分别是自然主義反對超自然主義的戰役、唯物主義對唯心主義的戰役、唯物主義與自身理論問題的戰役。
(朱志方教授)
(蘇德超教授)
21日的第一場會議由南京大學潘天群教授主持。上海社會科學院成素梅研究員首先進行了題為“物理主義的命運”的報告,主要讨論了強弱版本的物理主義立場之異同,以及實在論的物理主義和非實在論的物理主義等問題。成素梅研究員指出,邏輯經驗主義者把物理語言作為科學的普遍語言,使物理主義從方法論轉向認識論,而當前人工智能和神經科學的發展強化了物理主義的立場。在點評環節,華中科技大學陳剛教授對自然主義和物理主義進行了區分,并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目标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成素梅研究員)
beat365体育官网孫思教授在“一種操控主義的因果說明理論”中試圖回答,因果說明理論中操控或幹預的概念究竟是什麼。孫思教授介紹了伍德沃德操控主義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通過引入幹預、不變性和結構方程式,區分了直接原因和起作用的原因,對因果關系進行了新的刻畫,最後分析了其面臨的挑戰和可能的辯護。華中科技大學熊文娴副教授在點評時補充說,科學哲學逐漸從單純的邏輯分析走向以實踐應用為導向,而伍德沃德的幹預主義不同于功能主義,主要強調從實踐出發。北京師範大學代海強研究員對操作主義的具體細節進行了提問。孫思教授對于學者們提出的問題分别進行了解答。
(孫思教授)
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魏屹東教授報告了“适應性表征主義:自然主義的一種新形态”,試圖通過定義來消除意識的解釋鴻溝問題。魏屹東教授指出,“适應性表征”是指認知系統具有在特定環境或語境中自主地表征目标對象的能力,且這種能力能夠随着環境或語境的變化而自主調整和提升。按照這個定義,适應性表征不僅是自然認知系統的本質屬性,也是人工認知系統的核心屬性。魏屹東教授的理論引發了與會學者的熱烈讨論。朱志方教授提出了質疑,指出人類的認知系統中有非表征的部分,如果人工智能系統僅僅要求表征性的認知系統也許還不夠完善。魏屹東教授對問題和質疑一一做出了回應。
(魏屹東教授)
第二場會議由成素梅研究員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朱志方教授在“物質世界中的邏輯法則”報告中主張,邏輯法則不是必然的真理。朱志方教授采取規範主義立場,否認邏輯規則是真理,而應被看作是人為約定的規則,并從邏輯法則的規範性、邏輯法則是約定的規則、邏輯法則的局限性三個部分進行了論述,最後指出邏輯規則是有關于推理活動的約定規則,是獲取知識的有效工具而非真理。在随後的點評和讨論環節,氣氛十分熱烈。潘天群教授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邏輯表達客觀世界,具有真理性,并且強調同一律不可挑戰。朱志方教授則堅持自己觀點,主張邏輯沒有真假,并且同一律是關于符号的規則而非對事實的表達。此外,朱志方教授還就一些問題進行了回答和澄清。
(朱志方教授)
随後,潘天群教授作了題為“人工智能如何獲得知識?”的報告。潘天群教授認為,雖然機器具有優越的計算、推理能力,但是由于機器沒有感知與信念,無法滿足知識所必要的“證成”以及對“真”概念的理解,因而目前隻能以“拟人類”的存在方式來認知世界。隻有通過“翻譯函數”構建拟人的感知系統、與世界直接聯系,才能讓機器真正像人一樣認知世界。湖北大學王振副教授在點評中對潘天群教授的理論進行了框架重構,認為其報告中沒有提到一些現當代的科學實踐。提問環節中,BEAT365唯一官网潘磊副教授認為機器需要面對懷疑主義的挑戰,陳剛教授和潘天群教授就機器學習的具體範疇進行了交流,湖南師範大學詹好同學認為人工智能獲得知識不需要理解真概念。代海強研究員對“獲得知識”的意義層次進行區分,認為人工智能無法對信息進行理解。潘天群教授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了回應。
(潘天群教授)
山西大學梅劍華教授在題為“奠基物理主義與心身問題”的報告中,首先介紹了目前應對心物問題的理論派别,随後主張用奠基角度闡釋心物問題具有傳統理路不具備的優越性,在解釋了奠基概念的基本結構後,分析了奠基理論回應物理主義面臨的傳統批評的種種可能。在随後的點評環節,熊文娴副教授對“形而上學解釋”的具體涵義提出了疑問,并質疑了梅教授回應“心物鴻溝”問題時的一些理論細節。在問題讨論環節,陳剛教授、代海強研究員、蘇德超教授紛紛對奠基理論表達了質疑。梅劍華教授對問題和質疑作了回應,雙方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梅劍華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陳剛教授作了題為“非還原物理主義”的報告。陳剛教授反駁了哲學史上對唯物主義的論證,明确反對本體論和認識論的還原論,否定心靈和物理實體之間的因果關系,主張在理解心物互動時,應該将身心平行論與戴維森的非還原物理主義結合起來。在點評環節,武漢理工大學的楊海波副教授就因果界定和可設想性問題做出了評論。在讨論環節,BEAT365唯一官网桂起權教授、孫思教授反對将因果性理解為必然性;蘇德超教授對非還原論的後果表達了擔憂;代海強研究員則認為,隻有從非實在論立場才能更好地論證非還原的物理主義。陳剛教授對這些問題和質疑做出了回應。
(陳剛教授)
BEAT365唯一官网桂起權教授在“自然主義科學哲學之我見”中解釋了科學哲學中的自然主義進路,分别介紹了奎因的自然主義、認知科學為代表的第二代自然主義、進化認識論,并主張學科化的自然主義,如物理學和生物學的自然主義。朱志方教授在點評環節中,對桂起權教授的基本觀點表示贊同,并就自然主義的發展史作了一些補充。在讨論環節,陳剛教授對奎因的自然主義立場進行了補充,并肯定了庫恩的理論創新。
(桂起權教授)
第三場會議由熊文娴副教授主持。首先,代海強研究員作了“Are Dreams Conscious Experiences?”的報告,介紹了哲學史上關于夢與經驗關系的三種觀點及其各自缺陷,試圖對夢境與夢境報道之間的關系提供新的解釋說明,主張夢境和現實經驗在驗證上的不對稱性。代海強研究員認為,夢境是潛意識經驗而非有意識經驗,并從語言學角度對夢境進行了分析,将夢境視為做夢與夢境報道的綜合體。王振副教授作了點評,認為不能忽視夢境的形而上學層面。在讨論環節,魏屹東教授質疑了夢境研究的相關概念;朱志方教授和蘇德超教授分别提出了特殊形式的夢境案例。代海強研究員對這些問題分别作了回應。
(代海強研究員)
随後,鄭州輕工業大學王銅靜博士作了題為“論語言的規範性與自然性”的報告。王銅靜博士在介紹了哲學史上語言規範性和自然性的相關理論後,提出在自然主義中調和語言規範性和自然性的出路:語言的自然性是其規範性的基礎,規範性是其自然性的進階。熊文娴副教授用繁、簡文字的矛盾實例,對王銅靜博士的觀點進行了補充,同時提出了語言研究層次的區分。魏屹東教授建議,我們可以從表征主義來理解語言;代海強研究員提出了有關本能和規範性的質疑;朱志方教授對語言的自然性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王振副教授對王銅靜博士的論證提出了進一步的建議。王銅靜博士對學者們的建議表示了感謝,并對質疑給出了回應。
(王銅靜博士)
之後,熊文娴副教授作了“論理論間關系、間接确證與非充分決定”的報告。熊文娴副教授從非充分決定問題的間接确證反駁入手,對理論的間接确證背後的五條關系進行了一一的考察與反駁。在随後的點評和提問環節,王振副教授對“後承”概念提出了疑問;潘天群教授對五種關系的劃分提出了不同意見;朱志方教授澄清了科學實在論與唯物主義的關系,認為強非充分決定論無法反駁;潘磊副教授認為,可以嘗試調整“證據”範疇來規避非充分決定問題問題。熊文娴副教授對疑問和質疑分别進行了回答和回應。
(熊文娴副教授)
最後,BEAT365唯一官网張濤博士作了題為“采用最佳說明推理(IBE)為科學實在論辯護及面臨的困難”的報告。張濤博士簡述了最佳說明推理的内容,分析了使用最佳說明推理為科學實在論進行辯護的兩種思路,以及兩種思路各自面臨的問題。楊海波副教授在點評中指出,說明的主體性較為模糊;代海強研究員提供了關于IBE的新的理解。張濤博士對建議表示了感謝,并對疑問和質疑作了回應。
(張濤博士)
在閉幕式中,蘇德超教授總結了會議成果,感謝了與會學者的參與。朱志方教授積極肯定了本次會議中的學術交流,并勉勵各位同行一起進步。本次會議讨論熱烈,與會學者的論文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論,會後交流也熱度不減。參與會議的師生紛紛表示,自己從本次會議中受益良多。
(與會學者合影)
(圖片:成骁傑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