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上海社會科學院成素梅教授應邀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2-26

本網訊(通訊員 劉博源)2019年12月20日下午,“人工智能的認識論問題”學術講座在我院B214報告廳舉行。本次講座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全國自然辯證法研究常務理事、全國物理哲學學會副主任、上海市自然辯證法研究理事長、《哲學分析》雜志主編成素梅教授主講,由我院外國哲學教研室馮書怡副教授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李勇副院長、朱志方教授、潘磊副教授以及院内外師生50餘人參加了此次講座。

12.jpg

講座中,成老師認為,人工智能屬于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統計學、認知科學、控制論、哲學、心理學乃至微電子技術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是典型的技術化科學(tech-science),不僅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誕生了數字方法與數字人文,而且正在成為技術母體,在賦能于各行各業的同時,拉開了智能文明的帷幕,提出了許多值得深入思考的認識論問題,可概括為兩個層面,其一是人工智能本身的認識論問題;其二是人工智能引發的認識論問題。

為了探讨人工智能本身的認識論問題,成老師從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開始,剖析了塞爾等人圍繞機器是否擁有智能與意識等問題的争論,她認為,人工智能從學科内部就與認識論結下了不解之緣,科學家對人類智能的理解不同,實現人工智能的範式就不同,由此她引出了人工智能的符号主義、聯結主義和進化主義三種範式。符号主義認為,智能來源于心靈的計算,類似于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認為心靈是一個實體(功能主義);聯結主義認為,智能是神經網絡活動的結果,大腦是承載心靈的器官(結構主義);進化主義則認為,智能來源于機器與世界的互動,是一種“湧現”,感知是對世界的直接把握,因此心靈是交互作用的一種能力(感知主義)。

關于人工智能引發的認識論問題,成老師主要介紹了Web認識論和算法認識論。Web認識論由理查德·羅格斯在2004年出版的《web上的信息政治學》一書中提出,後來在《數字方法》一書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這種認識論一方面是指以web為基礎,利用數字方法,通過抓取、爬行和分析web數據或信息,對人和群體事件的趨勢做去預測和研判,從而揭示現有網絡信息資源中潛存的文化基因和政治趨向,另一方面是把“互聯網”作為研究陣地,基于諸如搜索引擎之類的工具所搜索與分析的數據,提出一種知識性的斷言,涉及個人、群體、網絡以及網絡與網絡之間四個層面。她強調說,網絡信息的不可删除性,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關注自己的數字身份與數字形象,将會逐步起到規範人的行為和教育的作用,從而賦了智能技術特有的環境和教育的力量,從而迎來互聯網研究的新時代。

接着,成老師指出,數字方法是以算法為核心的,然而,算法本身并沒有想象的那麼客觀,這就帶了更加需要關注的算法認識論問題。算法具有治理作用,也是實現知識自動化的核心。但是,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算法系統是黑箱或是不可解釋的;算法的設計是負載文化的;算法本身蘊含有技術偏置;算法的輸出具有路徑依賴性;算法使技術本身擁有了權力,把我們帶入後熟人社會;算法還會出現解讀錯誤,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會出現拆分數據的錯誤,二是有可能會隐藏變量,三是有可能搞錯目标。此外,在算法界面的引導下,我們的思維方式相應地從重視尋找數據背後的原因背後的原因,轉向了搜索運用數據本身。這就颠覆了傳統的因果性思維方式,接納了相關性思維方式。

最後,成老師給出四個結論,(1)當科學研究的結果也依賴于機器人的工作時,我們的認識論就必須由隻關注科學家之間的互動,進一步拓展到關注軟件機器人提供的認知部分,形成“分布式認識論”;(2)我們需要把認識論的研究擴展到算法認識論或機器人的認識論,并關注數字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現實應用;(3)知識生産自動化的今天,人的社會化成為無形的和不可解釋的。這就增加了社會現象的不透明性和人的透明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形成新的社會契約成為需要全人類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4)我們應該盡可能使數據驅動型的技術和人工智能最大程度地造福人類,使技術真正成為改善人類生活的向善力量,而不是災難。

在互動環節中,現場師生就講座内容與成老師展開了熱烈的讨論。李勇副院長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人工智能和人的尊嚴問題,未來我們可不可以有機器人伴侶?機器人伴侶有沒有尊嚴?由此引出,有沒有獨特内在于人的尊嚴?成老師回應說,從目前的技術發展來看,真正實現機器人伴侶還很遙遠。如果技術達到要求,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不是機器人伴侶是否會破壞人的尊嚴的問題,而是是否應該制造出來的問題。這也表面,在人工智時代,我們對人類尊嚴概念的理解出現了新的維度,不隻是如何維持尊嚴的問題,還要思考人類尊嚴的底線在哪裡,什麼是人成之為人必須堅持的或神聖不可能侵犯的本質特征。第二個問題是關于人工智能的認識論,在構建人工智能上我們有兩種道路,一種是通過發現和思考人類是怎麼思考的來構建機器,另一種是獨立于人的思考方式來建構機器人;如何思考這兩種路徑?成老師回應說,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是依照第二條路徑來進行,比如計算機視覺,并不是研究人眼的視神經機制,而是如何讓計算機看得見的問題,計算機視覺是讓計算機擁有類似的人眼的觀察功能。

最後,朱志方教授代表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對成素梅老師這場深刻而精彩的講座表示了感謝。講座在現場觀衆熱烈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

張素梅會議.jpg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