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學術沙龍】我院王斌範老師做題為“天何言哉:對于‘天下’研究的一個方法論批評”主題報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2-25

本網訊(通訊員王雲帆)12月21日中午,倫理學與政治哲學教研室王斌範老師在振華樓B107報告廳作題為“天何言哉:對于‘天下’研究的一個方法論批評”的主題報告,此次報告是beat365体育官网第20次教師午餐研讨會,由陳江進老師主持,學院近30名老師參與了本次學術沙龍。

王斌範老師首先從澄清(Clarification)與自證(Justification)兩個維度論證了做方法論讨論的必要性。他以自己在整理“天下”相關文獻的親身經曆為基礎,将當前的“天下”研究分為三大類:系統的“天下”研究、不系統的“天下”研究以及“正本清源”類的研究。

針對系統的“天下”研究,王斌範老師指出其始于古代中國的天下秩序以及思想根源,終于當代的批判性重構或再現可能性,同時研究方法必須涉及一定程度的曆史或思想的诠釋。對于不系統的“天下”研究,又可以分為借題發揮的研究和側重點不在“天下”的研究:前者是在國際關系、外交政策等其他學科研究中,借用中國古代思想資源而進行的文本诠釋與闡發,産生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各自學科的研究範式,而非“天下”秩序本身;後者往往将“天下”研究作為附帶提起的子話題,雖具有準确性,但卻不具備全面性。針對“正本清源”類的研究,王斌範老師指出在進行“天下”研究重構的同時,也需尊重“正本清源”的研究,以史為鑒。

王斌範老師随後主要就趙汀陽老師和幹春松老師的研究做方法論批評。他提出,兩位學者都實現了從曆史到當代的“天下”觀闡述,完成了比較系統的“天下”研究。趙老師運用了曆史跨度較短但豐富的資源,意在重構天下體系;而幹老師運用了曆史跨度較長的資源,并集中依托儒家“王道”思想,讨論天下秩序。不同學者的讨論都體現了方法論上的意義和價值,王斌範老師将系統的“天下”研究所面臨的問題概括為:一個核心、兩段曆史、兩條路徑、三個對象。其中“一個核心”的問題涉及“天何言哉”的讨論,是理論上非常重要和困難的問題。

最後,王斌範老師簡要介紹了比較政治哲學研究“天下”的嘗試。比較政治哲學研究的“天下”體系以當代政治哲學“全球正義”讨論為對象,試圖從“天下”觀念而不是由個人權利出發來讨論全球正義,對于促進不同文化傳統的交流與互鑒有重要意義。

王斌範老師的精彩分享後,李勇老師、馬曉見老師、賀念老師、黃超老師等圍繞“天何言哉”何以成為“天下”研究的核心、“天下”研究系統與當代全球争議問題所讨論“參照系”異同、“天何言哉”能否給出最高的規範性原則、“天”之“言”與上帝用語言創世的中西文化模式共同點展開熱烈的讨論,王斌範老師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回應。beat365体育官网第20次教師午餐會在愉快的讨論氛圍和思想的碰撞中結束。

(攝影:王雲帆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