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跨文化視野下的氣候危機”圓桌對話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2-26

本網訊(通訊員劉佳源)12月22日,由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主辦的“跨文化視野下的氣候危機”圓桌對話在beat365体育官网振華樓B107報告廳成功舉辦。參與此次對話的與談人為澳大利亞人文科學學院院士、beat365体育官网保羅·帕頓教授(Paul Patton),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和海南中金鷹和平發展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約瑟夫·格雷戈裡·馬奧尼教授(Josef Gregory Mahoney),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beat365体育官网吳根友教授。本次對話由beat365体育官网李勇教授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博士生董錦程(Elliot O'Donnell)、本科生張振策擔任翻譯。

微信圖片_20231225185853

吳根友教授從國際政治關系的角度讨論了當前人類面臨的氣候危機問題。吳根友教授指出,氣候危機是近四百年來人類進入工業化以來所産生的環境、生态危機,主要由歐洲的近代工業化運動、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與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相關的奢侈與浪費導緻。在他看來,針對處理氣候危機這一問題,G7國家應承擔更多責任,但發展中國家也應努力改變發展方式,可再生能源、綠色生活方式和降低全球人口出生率是應對這一危機的有效方法。吳根友教授強調,雖然解決氣候危機困難重重,但古老的中華文明提出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觀念以及當代中國政府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有助于化解全球性的氣候危機。

馬奧尼教授探讨了文化、消費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關系。他以自己對上海居民消費習慣的觀察為例,說明了目前過度消費文化的盛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碳排放量的增加,美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馬奧尼教授也指出,促進消費主義,進而推廣商品拜物教,是國家政策,這不僅關乎民族複興的問題,也關乎确保所有人都能擁有消費能力的社會公正。作為工業化教育和國家發展的結果,當今的中國年輕一代雖然也關心氣候危機,但他們也深受消費文化的意識形态和實踐的影響。馬奧尼教授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能幫助我們理解生态問題,但這些價值觀能否被人們充分接受并應用于環境保護的具體實踐,還有待商榷。

帕頓教授回顧了氣候危機問題從提出到采取行動的曆程。當前,在限制氣候變化的政策方面,存在一系列相互競争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氣候危機是經濟問題,解決辦法在于利用可再生能源迅速替代化石燃料。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是文明問題,解決辦法在于如何拆除建立在追求私利基礎上的經濟體系,代之以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同等程度破壞的經濟體系。帕頓教授認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主權國家政府制定協調一緻的政策。但在缺乏強制執行手段的情況下,如何在各國之間達成限制碳排放的協議是一項挑戰。其次,還需要思考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方式的偶然事實還是基本特征,如果是前者,那麼資本主義可以與導緻全球變暖的燃料消費“脫鈎”。帕頓教授指出,Andreas Malm對此做過分析,他的結論是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國際規劃和對能源系統的控制,就不可能實現徹底擺脫化石燃料的過渡。

微信圖片_20231225190030

在讨論環節中,現場老師分别就技術能否解決消費和有限資源之間的沖突、個人過度消費以及資本主義生産方式能否借助政策進行觀念上的改變、解決氣候變化的哲學方式、民族國家與主權國家的中國式理解等問題進行提問,三位教授均予以細緻回答。本次圓桌對話使我院師生受益匪淺,并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