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王彥晶副教授做客“弘毅學堂學術論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1-02
本網訊(通訊員 石東浩)2019年12月27日至28日應beat365体育官网邀請,北京大學哲學系副系主任、中國邏輯學會現代邏輯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彥晶長聘副教授做客“弘毅學堂學術論壇”。 此次系列講座有兩場,由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弘毅學堂、BEAT365唯一官网現代邏輯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籌)主辦。beat365体育官网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程勇教授主持講座。來自beat365体育官网、弘毅學堂、計算機學院的師生100餘人參加了此次講座。
12月27日下午,王彥晶老師在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為大家帶來弘毅學堂學術論壇第二十八期講座—— “知識的邏輯:從哲學到人工智能“的講座。
講座中,王彥晶老師從邏輯學的研究範圍出發,簡要描述了邏輯學的發展曆程,邏輯學起源于哲學,成熟于數學,繁榮于計算機科學,在哲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語言學、法學、微觀經濟學等學科中有廣泛應用。随後,王彥晶老師介紹了數理邏輯、計算機邏輯、哲學邏輯等現代邏輯的主要分支,并指出現代邏輯的不同分支雖然出發點和重心各有不同,但都具有哲學意味,都使用概念分析和數學工具進行技術研究。形式系統、模型、語義以及證明系統的不同選擇使得邏輯學成為一扇通往很多領域的大門。
在對知識邏輯的讨論中,王彥晶老師首先通過生動有趣的帽子遊戲來說明知識推理的複雜性。王彥晶老師指出,知識邏輯主要研究知識及信念的推理及更新模式,它起源于哲學讨論,利用數學工具對相關概念進行形式化,進而刻畫關于知識的推理模式,是哲學邏輯最具代表性及應用性的子領域。随後,王彥晶老師介紹了個體知識推理系統S5。系統S5解釋了Moore悖論等直觀上的悖論,同時也引發了對邏輯全知性、正負自省等哲學與技術交叉的問題的讨論。從個體知識過渡到群體知識,王彥晶老師介紹了分布式知識(distributed knowledge)和公共知識(common knowledge)。分布式知識借助互聯網優勢得以實現,而公共知識則更為複雜涉及到知識的變化問題。為了解釋知識的變化,王彥晶老師通過模型方法分析泥孩謎題,進而說明看似無用的反複宣告無知可以得到新的公共知識。為了嚴格描述新信息導緻的知識變化,王彥晶老師介紹了公開宣告邏輯(public announcement logic),并指出不是所有被宣告的都會變成公共知識。最後,王彥晶老師介紹了知識邏輯為知識論研究提供的啟示,以及在理論計算機、博弈論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應用。
在互動環節,王彥晶老師與同學們就知識邏輯在計算機、博弈論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應用,公共知識中“知道”的疊代,以及“讓你以為(相信)你知道”的含義等問題展開讨論。
12月28日上午,王彥晶老師在beat365体育官网B214報告廳為大家帶來 “Logic of Knowing How”(“知道如何”的邏輯)的講座。
王彥晶老師講到傳統的知識邏輯主要關注用“知道如是”(know-that)來表達的知識的推理,而在自然語言中我們還可以用know-wh陳述關于知識的命題。常見的know-wh模态性有 “知道為何”(know-why)、“知道是否”(know-whether)、“知道如何”(know-how)等。人們通常使用命題模态邏輯讨論“知道如是”,而用一階模态邏輯讨論know-wh。一階模态邏輯本身存在的模糊性、不完全性等哲學和技術問題使得關于know-wh的讨論長期被遺忘。而近年來,受到加密知識(cryptographic knowledge)、安全協議等技術應用驅動,一階知識邏輯又發展起來了,know-wh邏輯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在“知道如何”邏輯的讨論中,王彥晶老師通過對哲學文本的分析嚴格定義了“知道如何”的含義。随後,王彥晶老師介紹了“知道如何”邏輯的線性方案(linear plan)、分支方案(branching plan)以及能夠統一這些不同方案的一般框架。這些工作為人工智能和哲學上的讨論帶來一些新思路和新問題。最後,王彥晶老師介紹“知道如何”邏輯在技術上如何啟發我們發現一系列新的一階模态邏輯的可判定片段。王彥晶老師指出,将量詞和模态性打包可以得到新的know-wh模态性,而這些打包的模态性通常對應着有良好性質的一階邏輯片段。
王彥晶老師憑借其生動有趣的講座風格、通俗易懂的講座語言、條理清晰的内容安排,為大家奉獻了一場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具的講座,給在場師生留下深刻印象。大家一緻認為王彥晶老師的講座,為聽衆們打開了一扇通往邏輯學的大門,有趣的遊戲和深刻的知識邏輯讨論使他們感受到多學點邏輯學知識有助于更深刻地認識世界更清晰的表達思想。 更新了他們對“知道如何”概念的理解,而“知道如何”邏輯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對他們将來的學術研究有借鑒意義。
(圖片:弘毅學堂、宋柏楊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