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先鋒哲學論壇”在beat365体育官网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4-03
本網訊(通訊員管玉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和西方哲學史研究室主辦、beat365体育官网承辦的第三屆“先鋒哲學論壇”于2024年3月30-31日在beat365体育官网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BEAT365唯一官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40位學者出席了此次論壇。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珞珈論劍:人類團結與觀念撕裂”,圍繞五個分論題開展,采用雙方對陣模式,每方各設一位主攻和兩位助攻,同方共享近似的立場。
3月30日上午的開幕式由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李志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尚傑研究員以一句“既團結又撕裂”活躍了開場氣氛,闡明了本屆論壇的主題及其時代性。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陶軍肯定了先鋒哲學論壇讓人們回歸哲學的鮮活性和批判本質。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發表歡迎緻辭,認為“活生生的哲學”同時包括交流形式的“新”和論題的“新”,并以“在撕裂的觀念上建立人類團結的基礎”闡發了論壇主題。李院長特别感謝雷軍基金鼓勵和支持基礎學科建設,使得從哲學領域探讨人工智能等論題更具現實性。
開幕式緻辭嘉賓
第一場分論壇就“是”與“應該”的關系問題展開讨論。
A組主攻BEAT365唯一官网陳波教授認為,休谟提出的“是”與“應當”的分裂是虛構的,事實有認知主體的主觀介入,而規範則必須有客觀基礎,因此需要轉化視角,看到人不隻是世界的旁觀者也是參與者,他以進化論立場的人性觀指出康德對“人”的定義過于理想。
B組主攻複旦大學白彤東教授則認為,事實與價值的區分并非休谟關注的核心,他意在強調的是道德情感而不是理性才是行為的動力來源。針對陳波教授提出的事實對規範的作用,白彤東教授指出,休谟實際上承認了理性具有中間式的協作功能,而陳波教授所說的自然主義進化論解釋難以被驗證,生物生存的必然性并不導向實際發生的必然性。科學的“客觀性”是科學共同體建構的結果,但人文以及社會“科學”難以有科學共同體與相應的範式,因而不能有科學意義上的普遍必然。人文與社會“科學”有自己的領域和價值,不應也無需越界。
A組第一位助攻BEAT365唯一官网朱志方教授指出,規範陳述的基本形式是“(每個人)都應該做X”,其來源是約定,因而它是曆史的、變化的,是可選擇的(optional)而非先天必然的,因此對規範陳述的辯護應為“目标-手段”模式。
A組第二位助攻BEAT365唯一官网李建華教授認為,“是”是心理肯定,“應該”是心理期待,兩者之間的“想象”是主觀介入的特殊方式,想象能夠指向理想,源于人的“需要”;“應該”不同于“規範”,想象的“應該”是價值意義上的美好、善良,而“規範”是現實生活意義的“應該”。
B組第一位助攻複旦大學王球副教授澄清了休谟的重點在于事實的前件不能推出價值的後件,認為陳波教授對客觀和主觀的區分并未直指休谟原則。王球副教授依此論述了情緒的評價理論、缺點、在此基礎上的修正以及修正的缺點,新情感主義因而試圖以非還原的循環定義再次修正,但依然可能陷入困境。
B組第二位助攻中山大學陳喬見教授首先區分“應當”為道義判斷而“善惡”為價值判斷,并指出對摩爾的自然主義謬誤已有的解決方案有三種:一是語言分析的進路,二是倫理自然主義,三是美德倫理學的思路;接着以孟子作為道德情感主義的一例,認為從植物的生長到人心的攀升,意味着人應實現人性而成為人。
第一場分論壇會議專家
第二場分論壇就人工智能是否能夠促進德福一緻的問題展開讨論。
A組主攻BEAT365唯一官网計算機學院蔡恒進教授提出了意識的認知“坎陷”理論、認知慣性理論和元沖動命題,他認為心理因果鍊條推出物理因果論這一假說,能夠理解意識的産生問題,因而我們具有将AI作為人類主體的分身、進而有将元宇宙作為超級智能的實現場所的可能。
B組主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段偉文研究員認為,人工智能的思維無法與人類平行,我們處在巨大的技術社會中,這導緻人被數據畫像所取代,人工智能正在成為超級知識權力,由此出現認知者和被認知者的分野。
A組第一位助攻中國計算機學會段永朝老師強調己方所作的隻是對AI願景的闡述而非論證。他介紹了從科學家思維到工程師思維的轉變,指出基于後者的構造主義的兩難,加速派與對齊派看似沖突,實際上二者的底層邏輯是一緻的,即受巴比塔隐喻和萊布尼茨影響的計算思維。基于對計算思維的反思,他認為德福一緻是知足狀态,區塊鍊使得由先生産後消費的串行社會變為即時交換的并行社會。
A組第二位助攻湖南大學張俊教授介紹了與AI自我意識的産生相關兩種應對理論即超級對齊主義和有效利他主義。他指出,OpenAI政變事件後,“有效加速主義”成為市場主流,AI技術普及應用有助于解放生産力,在消除信息差的基礎上消除不平等,以“正義的基本結構”促進德福一緻。
B組第一位助攻浙江大學李恒威教授介紹了心智上傳的思想淵源,指出其動力是超人類主義和技術加速主義,而其技術方案主要分為全局方案和漸進方案,前者包括基于腦掃描的仿真和基于預測加工的模拟,後者則采取腦際接口的方式以實現腦機融合。他闡述了這些方案可能導緻的問題如何阻礙德福一緻的實現。
B組第二位助攻上海交通大學闫宏秀教授認為,“智能革命背景下的德福一緻是否可以集成”實際上是試圖整合技術工具論與技術價值論兩種立場,數智技術能夠實現上述兩種立場的融合,但應首先立足人類價值觀,價值對齊是人機融合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應避免價值觀的同質化與一元性。
第二場分論壇會議專家
第三場分論壇就是否需要“漢語哲學”這一新概念進行讨論。
A組主攻複旦大學孫向晨教授指出,“漢語哲學”的出發點是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反思,“漢語哲學”不是把“漢語”作為研究對象,也不是僅僅指使用漢語書寫的哲學。“漢語”并非現成物,而是作為一種“生成”世界的力量;對漢語哲學的闡發并非是将其與西方哲學對立,而是澄清其對于人類生存結構的刻畫,為人類應對現代性的挑戰開辟新道路。
B組主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詹文傑研究員首先羅列了“漢語哲學”的六種可能含義,着重批判了對方“植根于漢語自身獨特性的以及漢語思想之曆史積澱的、關于‘漢語世界’獨有的‘本源性思想’的哲學闡發”這一定義,認為漢語哲學不應是古漢語哲學的“複活”,而是面向世界和未來的現代漢語哲學,因此哲學的普遍性不可被否認,中西哲學的區别不應被誇大。
A組第一位助攻、來自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何乏筆研究員指出,使用“當代漢語哲學”的初衷是為了走出“中國哲學”一詞的民族主義傾向,繼而發揮現代漢語的跨文化和跨語言潛力,回應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他認為我們應經過“他者”,回歸自身後再出發,回歸并非終極狀态,并以老子與海德格爾的比較為例,闡發了漢語哲學與德語哲學在當代不同的發展條件。
A組第二位助攻清華大學瞿旭彤副教授指出,己方讨論的是“如何做漢語哲學”而非“什麼是漢語哲學”,漢語中豐富的表達有利于面對“混雜的現代性”,與哲學而不隻是中國哲學的合法性相關,漢語哲學追求“本根性”而非“普遍性”,“普遍”隻是邏輯形式上的要求,而并不有内容的豐富。當然,在自我和他者不斷的來回跳躍中,漢語哲學也要意識到自身的不足。
B組第一位助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李河研究員認為,“漢語哲學”是一個冗餘語詞,“中國哲學”和“漢語哲學”都被翻譯為“Chinese philosophy”,是因為兩者概念的劃分不夠清晰,同時也存在着對少數民族不重視的問題,抹殺了用其他民族語言寫就的哲學。他針對孫向晨教授指出的“中國哲學”和“漢語哲學”在範式上的不同,認為二者的範式在邏輯上是共通的,而孫向晨教授将“迂回的他者”中的“他者”等同于“西方”,反倒陷入了西方中心主義。
B組第二位助攻BEAT365唯一官网蘇德超教授認為A組将“漢語哲學”跟早先的“漢語神學”對舉時,很可能忽略了這兩者的根本差異。在“漢語神學”中,漢語隻是表達方式和處境,漢語并不會讓神學分裂;“漢語哲學”則不然,它有讓孫向晨教授倡導的哲學作為“共通事業”變得不可行的危險。同時,“漢語哲學”的論證思路會導緻“X語”哲學的無窮增生,一種語言甚至一種方言就有一種相應的哲學。并且,“漢語哲學”并不能使“中國哲學”有所突破,因為二者沒有實質區别。
第三場分論壇會議專家
第四場分論壇就“政治哲學是不是馬克思的第一哲學”這一論題展開。
A組主攻BEAT365唯一官网李佃來教授首先追溯了對“第一哲學”的理解,認為“第一哲學”不隻是形而上學,而是體現一個時代對最高智慧的追求。他進而指出,對社會曆史實踐的關注是馬克思哲學的出發點,這集中展現在馬克思對“市民社會”這一曆史範疇的考察中,意味着馬克思進入政治哲學的領域,深化了對勞動和所有權問題的思考。
B組主攻清華大學夏瑩教授認為,首先要理解“政治”概念,馬克思所講的“政治”更類似于施密特所區分的存在論上敵友相争的“颠覆性政治”,而不是施特勞斯回答“是什麼”的“建構性政治”;同時,夏瑩教授認為“市民社會”有别于政治哲學,馬克思哲學實際上不談政治隻談社會,馬克思沒有政治哲學,隻有政治經濟學批判,所揭示的階級鬥争背後的物質利益沖突。因此,規範性的分配正義理論絕非馬克思哲學的第一哲學。
A組第一位助攻廈門大學林育川教授認為人類解放是馬克思的首要命題,自由平等、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等理想構成了解放思想的規範性基礎,這能夠解釋革命如何能發生、無産階級何以能成為革命動力。
A組第二位助攻北京大學方博副教授主張将社會領域也納入政治生活來理解政治哲學,政治經濟批判并非與政治哲學一定不相容,相較于古典視角,現代政治理論對經濟生活有更為積極的評價。為了超越共和主義和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應當研究現代社會的運行機制、探索人的解放。
B組第一位助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王志強編審認為,馬克思超越了“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的二分,将人類社會作為理想的共同體;我們可以從哲人與城邦的關系、哲學在國家中的作用的角度來理解馬克思的政治哲學傾向。
B組第二位助攻同濟大學餘明鋒副教授指出對方在冒“概念風險”,他認為哲學史上“第一哲學”的提出正是因為要區别于“形而上學”,而“第一哲學”在後形而上學的時代被濫用,“第一”可理解為最高領域或奠基性領域,奠基應是為其他領域奠基的強概念,但是政治哲學在馬克思處并沒有這樣的重要性。政治經濟學批判是對政治哲學的歧出,因而對方的論斷會造成“唯物史觀”和“政治哲學”的互相簡化。
第四場分論壇會議專家
第五場分論壇就AI時代中的哲學教育問題展開。
A組主攻中國人民大學劉永謀教授點明,現今AI時代讨論“文科無用論”的頻率明顯增加,教育須從面向過去轉向面向未來。關于未來,他提出了AI時代下人類主體地位的弱化的問題,認為智能社會需要知識的躍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凸顯,人類要面對問題本身而不隻是知識。
B組主攻中山大學陳建洪教授認為哲學不能隻是處于“仰望社會科學”乃至“仰望科學”的地位,不能隻是給予人心靈撫慰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哲學并非時代精神的結晶,哲學的核心并不具有曆史性,因此AI帶來的危機并不比此前的危機深重,哲學是現實事物的否定性存在,旨在提出問題而不制造答案。
A組第一位助攻華東師範大學郁振華教授認為,好的哲學應該是優于“ChatGPT”的哲學,技術時代需要發展雄健的人文學,這種人文學的使命是對技術異化的批判、人文範導和價值嵌入。
A組第二位助攻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吳靜教授分析了數據對事實的反向矯正作用,認為不存在一個勻質的數字化時代,ChatGPT等大語言模型公共智能語境下的“自引式”生産會出現遞歸詛咒,人文學科應該對此保持警惕。
B組第一位助攻華中科技大學徐敏教授認為,哲學教育應該強調理性,而理性包括證據支持的傾向和自由創造的沖動;通過科學式的活動,可以實現這兩種意義上的理性,這包括運用科學的結論和數學、邏輯等科學的思維方式。
B組第二位助攻BEAT365唯一官网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杜乃林教授認為,在數智時代,畢達哥拉斯-伽利略-牛頓論題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哲學教育應該強調對數學本質的理解。不懂數學者不得入内。但另一方面,數學跟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意義的關系依然懸而未決且值得探讨。頂尖大學的哲學教育,需要在多變量(多維度)間保持恰當的平衡。
第五場分論壇會議專家
3月31日下午的閉幕式由BEAT365唯一官网蘇德超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馬寅卯研究員重申了“哲學是思想的事業”這一論斷,再次強調了哲學的自主性和時代性。先鋒哲學論壇強調交鋒,避免自說自話,以跨學科的讨論帶給了思想新鮮血液。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作閉幕緻辭并再次緻謝,會議在熱烈的交流氛圍中落下帷幕。
(攝影:王雲帆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