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澤教授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5-22
本網訊(通訊員夏天晗)5月17日下午,應beat365体育官网宗教學教研室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深圳大學特聘教授金澤教授在振華樓B407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為宗教學三大體系建設添磚加瓦”的精彩講座。beat365体育官网宗教學教研室翟志宏教授、曹彥副教授、趙盼副教授以及學院的多名學生參與了這次講座。
講座開始,金澤教授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層面、中國情懷層面、世界眼光層面為我們全面解讀了宗教學三大體系的建設問題。金澤教授指出,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層面來看,我們應當思考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如何與實踐相結合,思考如何結合當下實際去運用。從中國情懷層面看,首先,中國的宗教具有強烈的人文情懷,在這方面世界其他宗教也是如此,它們都植根于自身的曆史背景,随時代變化而産生不同的特性;其次,中國知識分子的宗教觀念蘊含一種張力,如陸遊的《示兒》、《論語》中的“祭神如神在”,既與“死後世界”、“六合之外”保持着距離,又留存了超越的可能。從世界眼光層面來看,金澤教授重點指出,當西方的概念、理論無法解釋中國問題時,我們應該适當地更新、創新理論,不能削足适履,墨守成規。
講座的第二部分,即“‘三大體系’建設的宏觀建構與磚瓦燒制”。金澤教授講到,宗教學宏觀框架與範疇、理論、細節等的研究可以同時進行。首先,可以做基本範疇的研究,如禁忌和儀式的詞源學研究、該範疇由誰提出、該範疇如何演變、中國學者如何認識該範疇,以及西方對該範疇的研究成果和中國的有何異同。其次,金澤教授強調,從一些田野調查——如媽祖信仰及“遊神”文化當中,可以看到信仰對社會結構的維系作用、信仰與社會關系的聯系,體現宗教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講座的第三部分,即“研究中國宗教與中國宗教學理論建設”。金澤教授借用黑格爾的觀點,指出範疇與範疇間的區别是“透明的”區别,即範疇之間的區别既可以很剛性,也可以是相互滲透的、柔性的;在理論上可以區分清楚,但是在現實情況中有時難以絕對區分開。中國宗教的屬性因宗教類别、地域等的因素而有很大的差異。宗教和“民俗”的概念的邊界,不同地區也會有不同地區的理解。也正因如此,宗教寬容便極為重要。金澤教授認為,我們可以從武漢的古德寺建築風格中思考民國初期人們開放、包容的心态。
最後,金澤教授與哲學院師生圍繞着宗教學的理論與現實層面展開了廣泛的讨論,細緻全面地回答了學生的諸多關切與問題。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