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時代的哲學教育與文化素養——趙林教授執教40周年研讨會”順利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6-03
本網訊(通訊員田昶奇 )5月28日-29日,“數智時代的哲學教育與文化素養——趙林教授執教40周年研讨會”在振華樓B301會議室順利召開。來自北京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貴州大學、山西大學、遼甯大學等單位的30餘學者出席本次會議。
開幕式由beat365体育官网蘇德超教授主持。蘇德超指出,本次研讨會将圍繞數智時代、哲學教育和文化素養三個關鍵詞來紀念趙林教授執教40周年。在數智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時代,哲學教育與文化素養既面臨機遇,也會遭遇挑戰,趙林教授40年的執教經驗,能夠為今天的哲學教育工作者帶來啟發。
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李佃來教授和副院長李志教授代表beat365体育官网分别作了緻辭。
李佃來代表beat365体育官网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指出,趙林教授執教40周年,他所主持的精品課程展現了一位教育者深厚的學識與人文情懷,他的課程不僅深入淺出地講授了哲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他通過課程傳遞了人文關懷,引導學生拓寬人文視野,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希望未來有更多教育者能夠像趙林教授一樣,将哲學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引導更多的學生走向真理、走向美好。并引用了孫正聿教授的觀點“哲學就是哲學教育”,進一步強調了哲學教育的核心意義。李佃來認為,“哲學就是讓人成為人”,而哲學教育正是要喚醒人們内心深處的渴望,引導他們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追求自由。通過哲學教育,學生們可以學會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以及對他人的尊重與理解,這些都是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所必備的品質。
李志對與會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她指出,趙林教授作為一位在哲學領域深耕多年的學者,深知哲學和人文素養對于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在二十年前就已經積極運用網絡等新興工具,打破時空限制将哲學的智慧與人文素養傳遞給更廣泛的人群,讓更多人能更多随時随地接觸到高質量的哲學教育,為推動哲學知識的普及、提升社會整體文化素養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趙林教授執教的最後一年,還特地開設了《西方哲學與西方文化》的新課程,這表明哲學教育的落腳點還是熏陶學生的文化素養。
随後,與會嘉賓叙述趙林教授的哲學教育理念,這種理念在哲學内外産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BEAT365唯一官网物理學院石兢教授回憶,當初一位物理系學生對自己說:“感謝您推薦我上趙林老師的課。我本來出生于一個小鄉村,因為他的課,使我認識了世界,現在我要去學天文學,去認識整個宇宙。”該生目前在天文台工作。石兢總結,正是文化素養的提升,使這名學生不再以狹隘的眼光看世界,從而擴展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李佃來教授)
(蘇德超教授)
(李志教授)
(石兢教授)
會議中,beat365体育官网趙林教授做了《教學相長,知行合一——懸車之年學術心路反思》的主題報告。beat365体育官网陳波教授做了《理解趙林這一代人》的回應。
趙林反思自己五十多年的哲學思考與四十年的哲學教學實踐,總結了四大要點。第一,人文學的基本宗旨。文學、曆史、哲學、藝術等學科都可以綜歸于人文學名下,它旨在提升人的主觀境界,不同于以改造客觀世界為旨歸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趙林指出,人的主觀境界與其生存狀态息息相關:“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世界就有什麼樣的意義;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目光,世界就有什麼樣的色彩。”人文學的目标就在于使文、史、哲、藝相互交融,增加人的生命廣度。第二,學術素質的熏陶。青年學人不能局限于狹隘的專業視野,而應培養宏觀學術眼光,實現文、史、哲、藝的交彙貫通。趙林強調,學術素質的培養體現在有機論(或生成論)的思維習慣和宏觀性(或長程性)的曆史視野。前者要求把研究對象(哲學理論或曆史現象)看作活潑潑的成長着的生命,後者要求把握共時性的文化精神和曆時性的思想脈絡。趙林指出,康德哲學的一個缺陷就在于缺乏曆史感,知識和行動要實現真正的統一,需要訴諸動态的曆史,從費希特到黑格爾正是沿着這條路突破了康德。第三,治學境界的升華。做學問的真正境界是做“為己之學”,做學問就是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超脫于種種的外在規範。第四,“教學相長”的三統一精神。三統一精神分别是黑格爾視角的邏輯、曆史、地理相統一(治學不僅需要曆史的時間維度,還需要地理的空間維度),人文學立場的哲學思想、文化精神、德性情操相統一(思想離不開精神與情操的潤澤,做學問需要能被自己的東西感動,學術才會有靈性),以及知行合一原則的讀書、反思、踐行相統一。
趙林舉教學案例來說明上述要點如何體現于自己的治學實踐。在講授希臘文化時,趙林強調要把它看成一個生命的成長曆程,從作為童年教養的荷馬史詩、到作為成年的反思與沉淪的希臘悲劇和喜劇、再到作為暮年的徹悟與寄托的希臘哲學。這種生命曆程綜合了文、史、哲、藝,對它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書本與文字,還需涉獵相應的文化背景、悲喜劇,等等。在講授啟蒙運動時,趙林強調要重視英國啟蒙與法國啟蒙的區别。英國的宗教寬容和政治寬容構成了科學與民主茁壯生長的良好土壤,結出了牛頓力學與洛克政治哲學兩顆碩果,法國的政治宗教專制與文化開放之間的深刻矛盾導緻了法國啟蒙運動的偏激性,造就了理性的膨脹與信仰的危機,無神論、唯物主義與法國大革命,二者的區别揭示了兩種現代化道路的分野。趙林補充,德國啟蒙内含了普世性與民族性的張力,而對内在的關注,則使德國思想從精神的狂妄走向對世界的改造乃至颠覆。
(趙林教授)
最後,趙林指出治學的第一要義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提出在數智化、專業化的今天,希望各位年輕教師仍保持宏大的哲學視野和強烈的人文關懷,這樣才能在哲學教育中感動學生。
陳波在回應中認為趙林是“50後”學人的代表,集中體現了這一代人特有的心路曆程、理智追求與人格追求。陳波總結了這一代學人的三大特點。第一點是飽經滄桑,青少年經曆了複雜坎坷的生命曆程,缺乏良好的學習條件,卻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曆。這一代人深知大學機會難得,因此真誠地熱愛知識。第二點是真誠探究。這一代學人理想主義色彩濃厚,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因此他們在進入大學,廣泛地進行閱讀,并基于這些閱讀進行思考。以趙林為例,他最開始鑽研的是哲學和曆史,然後發現信仰與理性之間的張力,便把視野投向宗教,接着發現基督教與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内在關聯,随後以此為基礎,考察整個西方文化。陳波強調,這一代人不隻是立志做靠譜的真學問,更具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希望自己的治學能促進國家進步。趙林考察西方文化的落腳點是進行中西文化比較,以促進中國文化進步。第三點是默默堅守。這一代人堅守自己的價值原則與追求,體現為:尊重他人的人格,真誠友善對待陌生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堅守自己的立場與原則;恪守職業操守,自己的學問要經得住自己的檢驗;堅持獨立思考,把人格與對現實的關切投入學問。不過,陳波也指出這一代學人也有自己的缺陷,這體現為青年時期缺少名師指導,隻能獨自摸索、自尋去路,因而知識繁雜,缺乏條理的體系,另外這一代學人的外語能力集中于讀寫,聽說能力相對不足,這限制了他們與國際的交流。陳波最後殷切期望,後學能在自己這一代學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學問。
(陳波教授)
針對趙林的報告,參會學者圍繞哲學專題研究、哲學教學研讨、哲學史教學反思、數智時代與哲學教育、哲學與人文素養五大主題,做了20場發言。
主題一:哲學專題研究。
山西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梅劍華教授在報告《點燃理性的火焰——趙林教授的形而上學之思》中,評論了趙林的著作《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指出該著作的價值在于以分野而非彙通為出發點來對比中西哲學,因為“隻有明白差異,才能明白差距,隻有明白差異,才能明白自身的位置或價值”。梅劍華認為該著作總結了兩點差異:第一,西方哲學的核心是形而上學,中國哲學的核心是倫理學;第二,西方哲學徘徊于邏輯實體與宗教實體,中國哲學立足于道德實體。梅劍華主張,西方形而上學的核心是實體,它奠定了樣态與屬性,描述了世界的基本框架,中國哲學的核心是道,經驗性的道器關系發展為抽象的有無關系,進而成為理氣形而上學。他最後指出,形而上學永遠不會過時,因為人是理性的動物,而形而上學是理性最好的證明。
(梅劍華教授)
黑龍江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劉偉冬教授的報告《德國泛神論之争中的理性》總結了雅可比、門德爾松和康德對理性的态度。雅可比指出啟蒙理性實質上隻是知性,而知性隻是有限的、中介性的思維方式,因此知性一旦要去認識無條件的真理,要麼承認這種真理不可認識,要麼把絕對的東西曲解為有條件的有限的東西。雅可比本人把虔敬的情感當作理性。門德爾松強調常識成為理性的權威,常識可以為理性的思辨運用确定方向。康德則主張理性包含理性的理論運用和理性的實踐運用。
(劉偉冬教授)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洪樓副教授以《法蘭克福學派的理性觀:批判理論與理性的未來》為題,梳理了法蘭克福學派在不同階段對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第一代法蘭克福學派,理性概念的負面含義較重,霍克海默認為理性被簡化為技術和工具性思維,阿多諾強調理性也是統治的手段,馬爾庫塞提出理性被技術和消費文化所控制。到了哈貝馬斯,法蘭克福學派将重點放在理性的社會交往維度,強調通過對話達成共識和理解,以話語倫理為基礎重建社會理性,并處理相應的現實社會議題。
(洪樓副教授)
西北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李豔講師的報告《奧古斯丁的曆史哲學及其影響》聚焦于《忏悔錄》和《上帝之城》,叙述了奧古斯丁的曆史哲學及其影響。奧古斯丁早在《忏悔錄》中記載自己個體生命經曆之際,就隐藏着他對曆史上每個人的忏悔以及對整個人類曆史的發展、目的和意義的思考,并且最終在《上帝之城》中完整呈現。在《上帝之城》,他從人類的整體視角出發,詳細考察了人類的堕落,人類曆史的進程以及人類曆史的終極性、目的還有意義的問題。李豔總結,奧古斯丁對曆史的思考建立于對人格的發現,他對曆史的探讨其實也是對曆史中每個個體生命的探究。
(李豔講師)
主題二:哲學教學研讨。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丁三東教授以《心靈哲學視野下的哲學教育》為題,探讨了哲學教育的目的。針對有人認為哲學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心靈,丁三東建議先澄清“塑造”的含義。他引入了“三位一體”大腦假說,該理論認為人類大腦分為“爬行動物腦”、“古哺乳動物腦”和“新哺乳動物腦”,某種程度上對應柏拉圖區分的欲望、激情與理性,三者能相互影響。哲學教育旨在激發新哺乳動物腦的理性能力,幫助人進行觀念反思,進而啟發人進行觀念創造。因此,哲學教育涉及的塑造是自我塑造,哲學教育的目的是促成一個人自我塑造良好的心靈。
(丁三東教授)
遼甯大學哲學院叔貴峰教授的報告《西方懷疑主義傳統與哲學的懷疑精神培養》認為哲學的每一步發展都要面臨着懷疑主義的挑戰。懷疑主義的哲學精神内核有三方面:區分顯現與物自體;反對主張能認識物自體的獨斷論;質疑主客二分的知性思維認識方式。德國古典哲學中有兩條走出懷疑論的路徑,一條是以康德為代表的主客二分的先驗哲學路徑,另一條是以謝林和黑格爾為代表主客一元的思辨哲學路徑。懷疑主義對哲學教育的貢獻在于:第一,反對一切獨斷的懷疑精神;第二,有助于掌握辯證法,因為它以“理性的否定(懷疑論)”作為“知性肯定”與“思辨肯定”的中介。
(叔貴峰教授)
南開大學哲學院張仕穎教授的報告《宗教哲學教學中的幾個問題》處理了宗教哲學的學科定位、宗教與哲學的關系、全球宗教哲學與中西比較哲學視野三個問題。首先,宗教哲學(philosophy of religion)不同于宗教性的哲學(religious philosophy),它站在信仰的立場之外,僅關涉宗教的哲學維度。其次,宗教與哲學的關系會涉及理性與信仰、知識和信仰之間的張力。最後,在強調全球視野的同時,還必須堅持未來中國文化的更新和建設厚植于中國傳統文化。
(張仕穎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聞駿副教授以《新文科視域下哲學教育的創新内涵與為新之道》為題,回憶了他從趙林教授的哲學教育的收獲,并提出在當下發揚這種哲學教育需要克服的挑戰。聞駿總結,趙林的哲學教育有三大特征:第一,自由開放與寬容的學術精神;第二,注重哲學史、思想史的訓練與經典文本的閱讀;第三,以學術翻譯帶動學術研究的治學方法。在當代,進一步發揚趙林的哲學教育理念,需貫解決四個問題:第一,協調團隊科研與個體生命科研之間的張力;第二,處理以産出和成果為标準的工程學式考核壓力;第三,回應學生與學術的内卷化;第四,應對注重哲學問題而非哲學史傳統的分析進路。
(聞駿副教授)
遼甯大學哲學院王志勇講師在報告《哲學教學中思想實驗方法的運用及其意義》中,總結了自己的教學經驗。王志勇認為哲學教育的難點在于如何讓對哲學不感興趣的人感興趣。他認為通過思想實驗,可以把哲學問題對象化、情景化,使學生了解哲學問題、熟悉哲學工具。例如,笛卡爾的懷疑主義就是通過一系列思想實驗來對日常信念進行懷疑。借助思想實驗,還可以對既有的哲學觀點提出挑戰,使學生了解哲學辯駁。
(王志勇講師)
主題三:哲學史教學反思。
吉林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李大強教授的報告《哲學教育中的哲學史》分析了哲學史與哲學教育的關系。李大強注意到,一些哲學講授者在解讀哲學經典時,持“方便”與“随便”的态度,反而更能滿足受衆對哲學的需求,一些學術能力較強但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專注力的學生,不能沉下心來鑽研經典,而是根據自己的立場對經典進行提煉和重構,反而能高效率地産出成果。李大強叙述了布羅德與維特根斯坦的争論,一方認為哲學的目标是在各種理論之間做取舍,因此需要學習哲學史,另一方否認哲學以此為目标,進而否認學習哲學史的必要性。李大強提出,哲學真正需要的是社交性,哲學家能與同行彼此交流想法,提出反饋。
(李大強教授)
貴州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韋政希副教授的報告《新文科視域下的<西方哲學史>教學實踐》基于概念與直觀雙重要素,回答哲學如何促進新文科所要求的跨學科融合。跨學科融合要求的是概念與直觀的新發現與重組,而哲學可以培養學生對概念的準确理解與運用,以及敏銳的直觀與共情能力,前者體現為求真精神與批判精神的習成,後者體現為道德情感的涵養與道德擔當的培養。相應地,這也要求教師進行這兩方面的自我培養。
(韋政希副教授)
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蘇丹講師以《将哲學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為題,報告了為思政課加入哲學史要素的教學策略。劉蘇丹發現,受應試教育影響的學生往往關注如何追求正确答案以獲得高分,對答案背後的來龍去脈關注較少。有鑒于此,她加入對哲學史的講解,把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與宏大的哲學發展脈絡相聯系,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哲學史經典問題的回答,從而使學生能更透徹地理解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正确性。
(劉蘇丹講師)
湖北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胡宗超講師的報告《哲學經典講解策略》梳理了講解哲學經典需要克服的四大挑戰。第一,學生缺乏對哲學的熱忱,也缺乏系統的哲學課程。第二,學生學習哲學的動機各異,有的是為了尋求心靈安慰,有的則是為了獲得自我認同感。第三,在哲學教育過程中,師生都會出現興趣衰退現象。第四,哲學概念本身具有深刻性與複雜性,不易講授。有鑒于此,哲學教學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胡宗超講師)
主題四:哲學教育與數智時代。
華中科技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程新宇教授的報告《ChatGPT與高校哲學教育:機遇、挑戰和應對》認為,ChatGPT可以成為學生的學習助手和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但在另一方面,學生可能會依賴它,進而抄襲作業,不利于自身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GPT存在随意編造虛假信息的情況,因而也無法保障它所提供的知識的準确性。教師則可能依賴GPT的教學資源或用它來生成論文造假。有鑒于此,教學人員從GPT“照着講”到“接着講”,優化教學和考試方法,從而對去粗存精。這也離不開相關原則和規範的制定與管理的加強。
(程新宇教授)
吉首大學人文學院張帥講師以《數智時代對哲學原典的教學反思》為題,報告了她工作四年的哲學教學實踐心得。張帥提出,數智時代需要我們謹慎反思的最大的問題是在智媒體影響和推動下,如何在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導和塑造,而這離不開對哲學原典的閱讀。她把哲學原典教學的作用總結為三點:第一,用閱讀哲學經典對抗“信息繭房”的負面;第二,發現個體及尊重個體;第三,形成系統性的思考。張帥強調,在哲學原典教學中,尤其要注意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并展示了她如何向學生講解中西方對謙虛的不同理解。
(張帥講師)
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系李夢雪博士研究生以《和人工智能一起寫作業——數智時代下的哲學教育觀察》為題,講述了她擔任助教期間遇到的與AI相關的教學實踐。該課程要求學生向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提出哲學問題,并評價它給出的回答。李夢雪統計,學生認為人工智能的優勢在于速度快、知識面廣、條理清晰和檢索能力強,相比之下,人類在邏輯思考與論證、精确、創新和自主創新方面的優勢更大。她總結,人類與AI共處是必然的未來,因而需要共同進步,各取所長。
(李夢雪博士生)
主題五:哲學與人文素養。
BEAT365唯一官网外國語學院王愛菊教授的報告《哲學與我的文學研究》思考了如何實現哲學與文學的相互交融。王愛菊回憶,趙林教授的哲學教育讓她學會了如何懷疑别人、如何面對别人的懷疑以及如何進行自我建構。王愛菊将收獲到的心得運用于洛克與18世紀英國文學研究,指出當代文學研究分為内部研究與外部研究兩種路徑,前者區别文本與語境,專注于文本,後者側重跨學科研究。在文學研究的後理論時代,文學與哲學作為文本具有相通性,在這個意義上可以實現文學哲學化與哲學文學化。
(王愛菊教授)
beat365体育官网賀念副教授的報告《“審美Schein王國”與教化(Bildung)——論“藝術之真”與哲學的“人文精神”》藉由Schein概念的演進,分析了哲學美學對人文素養的貢獻。Schein概念早先呈負面含義,在柏拉圖看來,它是對摹仿理念的現象的摹仿,與真距離最遠,在康德看來,它是源于判斷的錯誤。然而,席勒拯救了Schein概念,強調所有審美的、藝術的都在Schein王國,它實現了對知識與道德、理論與實踐的綜合。因此賀念建議将它譯為“顯現”而非“假象”。賀念進而指出,海德格爾的藝術現象學建立了“有多少Schein,就有多少Sein”的重要原則,這也是理解美育與教化的原則。
(賀念副教授)
武漢理工大學外語學院李斯副教授的報告《明末三柱石剖析》以徐光啟、李之藻跟楊廷筠的利瑪窦的交往為例,分析了晚明時期中西文化的交流與互鑒。明末士大夫體現出了明顯的思想開放性與強烈的現實關懷,對中西文化的比較着眼于時代需求與社會價值重構。由于這種胸懷,晚明士大夫引入西方的數學等知識,促進了明清時期天文曆學的發展。
(李斯副教授)
江漢大學音樂學院周锴副教授的報告《西方哲學思維邏輯對音樂教育的影響》梳理了西方音樂教育哲學的演變。20世紀50年代之前,音樂教育哲學以實用主義為基礎。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審美論成為音樂教育的哲學基礎。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音樂教育功能主義哲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基于對審美論與功能主義的批判與綜合,實踐論的音樂教育哲學開始崛起。
(周锴副教授)
與會嘉賓的發言激起了現場的熱烈讨論,趙林全程旁聽發言并做了點評。趙林指出,由于時代的不同,這一代的青年教師會面臨自己這一代所特有的瓶頸與坎坷,上一代的經驗未必适用。然而,他希望青年教師能堅守自己的理想,培養自己的情懷,立足于宏大背景,學術生涯是一條漫漫長路,今天的付出總會在将來結成豐碩的果實。與會的青年武大博士也返回母校,彙報自己的教學經曆,其中包含了很多感人的細節。例如,張帥與其他青年老師在吉首大學聯合開設了《哲學與人生》的全校通識必修課程。針對這段經曆,beat365体育官网王詠詩副教授表示,張帥在推進事情時,隻看事情該不該做,沒有私慮,正是這種簡單帶給了她勇氣,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教師的美德。劉蘇丹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講授置于哲學史脈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傑講師表示,劉蘇丹的教學實踐為他自己的授課提供了重要啟示,讓他明白不僅要向學生講馬克思說了什麼,更要向學生講明白馬克思為什麼會這麼說。
(王詠詩副教授)
(陳傑講師)
最後會議閉幕緻辭。beat365体育官网楊雲飛教授作閉幕辭。楊雲飛指出,本次研讨會内容豐富,既有趙林教授的哲學教育理念的讨論,也有陳波教授對趙林教授的惺惺相惜的表達,還有與會嘉賓關于哲學問題的理性探讨、感性回憶以及對相關問題的真誠困惑。當今的數智化和專業化為哲學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傳授哲學知識方面不被人工智能取代、如何保持宏大與開闊的視野,是困擾在人們心頭的挑戰。趙林教授的40年執教實踐提供了回應這些挑戰的方向。人能夠把自己生命投入教學,能夠把學問與生命相結合,這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做到,而當人做到了這些,他的視野自然會宏大起來。楊雲飛最後表示,希望與會嘉賓進一步發揚哲學教育的熱愛和融貫貫通多學科的治學路徑,這樣可以使哲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在數智時代不斷提升人們的人文素養。
(楊雲飛教授)
(合影)
( 攝影: 宋柏楊、李心怡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