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對話與當今時代”國際學術研讨會成功召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7-10
本網訊(通訊員李星)7月7日-8日,“宗教對話與當今時代”國際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唯一官网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主辦,美國天主教大學價值與倫理中心和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協辦。來自美國天主教大學、複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理工大學、武漢輕工業大學、南昌大學、長江大學、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武漢晴川學院、襄陽文理學院、美國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意大利格列高利大學(Gregorian University)、巴基斯坦伊克拉大學(Iqra University)、萬隆蘇南古農賈蒂國立伊斯蘭大學(State Islamic University Sunan Gunung)、印度尼西亞阿特瑪再也天主教大學(Atma Jaya Catholic University of Indonesia)等單位的30餘位專家學者及師生出席本次會議,圍繞“宗教對話與當今時代”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而廣泛的探讨。
會議開幕式由beat365体育官网徐弢教授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黃超和美國天主教大學價值與倫理中心主任胡業平分别作了緻辭,并由陝西理工大學杜小安教授擔任翻譯。
黃超副院長代表beat365体育官网對參會者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并回顧了與美國天主教大學20多年的學術合作,深切緬懷了緻力于推動文明與宗教對話的前輩學者:美國天主教大學價值與倫理中心的創始人喬治·麥克林(George F. McLean)教授、多倫多大學哲學系的沈清松教授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法師。黃超指出,21世紀進入第三個十年,我們面臨現實世界的逆全球化和AI世界的超時空虛拟實在并行,文明交流互鑒和宗教對話面臨新的處境和挑戰,我們需要面對全新的未知領域和更大的不确定性。這些前輩學者對人類命運與共的深切關懷給予了我們學術探索和對話的動力,他們卓越的智慧将指引我們探尋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之道。
胡業平教授回顧了宗教對話系列會議的辦會曆程,特别指出了BEAT365唯一官网宗教學學科創始人段德智教授為宗教對話系列國際研讨會做出的卓越貢獻,同時強調了宗教對話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對青年學者寄予厚望,最後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随後,意大利格列高利大學João J.Vila-Chã教授以贈書的形式表達了對會議主辦方和與會學者的感激和祝願。
黃超研究員、胡業平教授、杜小安教授(從左至右)
João J.Vila-Chã教授贈書
在主題發言環節,BEAT365唯一官网吳根友教授、意大利格列高利大學João J.Vila-Chã教授、複旦大學陳納教授和萬隆蘇南古農賈蒂國立伊斯蘭大學Nurrohman Syarif教授就“宗教對話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依次做了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教授從佛儒、耶儒對話的曆史經驗出發,提出了構建宗教核心教義對話的“理論匝道”設想,指出要搭建起宗教核心教義對話的“理論匝道”,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各種宗教的核心教義和精神實質,每種宗教都有其獨特的信仰體系和價值觀念,這些差異構成了宗教多樣性的基礎;其次,要通過比較和分析不同宗教的教義,尋找它們之間的共通點和契合之處,提倡“曲通”的策略來處理差異和沖突,并關注我國宗教與政治關系的特殊性。同時,他還積極主張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以推動全球宗教文化的共同進步與發展。這些思想和觀點對于我們理解和處理宗教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João J.Vila-Chã教授分析了“話語”的定義,認為任何真正的語言行為中都隐含着對愛和正義的呼喚,愛和正義才是實現宗教和人類和平與對話的根本。他強調,隻有把愛與正義放在首位,宗教政治、經濟乃至人和人之間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對話才有可能;反之,失去了愛與正義這一根基,對話就有可能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甚至可能會成為暴力行為的辯護。
陳納教授指出,在跨文化情境中,同一個宗教概念用不同文化的語言符号表達,産生符号解讀差異的不可避免性,并從詞源學和詞義學的角度分析了“conversion/皈信”和“commitment/委身”在翻譯過程中産生的意義扭曲以及由此造成的在宗教神學層面的解讀差異及其在宗教實踐方面的影響,最後強調了語言及其翻譯在宗教對話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發展中國本土基督教神學和基督教中國化研究的意義。
Nurrohman Syarif教授分析了印度尼西亞宗教特别是伊斯蘭教在社會學視角下的兩面性,他聚焦于印尼沙裡亞法(伊斯蘭教法)與國家的關系,并分析了印度尼西亞在國家意識形态中融合沙裡亞法的原則的做法,他認為,沙裡亞法的實質可作為穆斯林行為的指導,促進與非穆斯林的真誠合作,進而在全球層面推動倫理與和平。
João J.Vila-Chã教授、陳納教授、Nurrohman Syarif教授(從左至右)
在下午兩個分會場上,各位專家學者圍繞“宗教對話的曆史與理論”、“宗教對話的時代主題”和“宗教對話的理論與實踐”分别進行了20個精彩的學術報告,胡業平教授和杜小安教授分别擔任第一會場和第二會場的翻譯。
第一會場主題:宗教對話的曆史與理論和宗教對話的時代主題
印度尼西亞阿特瑪再也天主教大學的Mikhael Dua教授認為宗教可以成為人權的道德源泉,他結合自身的生活和文化體驗,分析了宗教既可以是人權的根源,也可能被原教旨主義扭曲而侵犯人權。他強調人權的道德基礎以及關于宗教差異的權利。
Mikhael Dua教授發言
長江大學楊蓉老師以段德智教授關于宗教對話的著述為材料對宗教對話理論進行了反思,重申了段德智教授從宗教文化層面入手,以文化和個人生存體驗為中介,逐步推進至宗教信仰層面的間接對話,是宗教對話切實可行的途徑的觀點。
楊蓉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宗教學研究生鄧梓琢聚焦一位猶太女性艾蒂·希蕾桑(Etty Hillesum)的思想經曆,他認為,希蕾桑在她的日記中揭示了人類内心深處的一種力量,她稱之為“自己的上帝”,結合希蕾桑所處的曆史環境和個人遭遇,這一宗教性的概念超越了傳統宗教框架中的神祇觀念,而指向每個人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其本質中所蘊含的和平能力。
鄧梓琢同學
BEAT365唯一官网宗教學博士生李星從情感角度簡要總結了儒家天人關系與基督教神人關系的區别與聯系,她認為儒家更強調人對天的“樂天”情懷,是以人為中心、自下而上的“天人之情”;而基督教則更加注重上帝對人的“聖愛”,是以上帝為中心、自上而下的“上帝之愛”。
李星同學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桑靖宇教授引用了美國史學家林恩·懷特的觀點和《道德經》中的道家思想,闡述了生态危機與科技文明發展的偏頗之間的關聯,強調宗教需要實現生态主義轉向以應對危機,并指出主張與自然和諧共生、以柔弱慈愛的方式對待萬物的道家思想為生态宗教提供了典範。
桑靖宇教授發言
華中科技大學的德語系Katja Wengenmayr(文佳佳)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詳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研究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展示了學科框架的重塑和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新闡釋。這一研究有助于跨文化宗教學比較,提高人們對不同文明和社會背景下宗教學研究的多元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現的認識。
Katja Wengenmayr(文佳佳)發言
南昌大學錢月老師通過對石門心學道歌文化樣式的梳理,指出在近世日本儒學和佛教已經深入到民間社會,既聚焦宏觀的本心問題又融入與以庶民生活實際為根本貼近百姓親近民間社會,真正實現了宗教學問與庶民的對話。
錢月老師發言
武漢晴川學院魏亞飛老師以《多瑪斯·阿奎那基督教信念合理化新探:再思“五路證明”有效性》為題,通過深入分析五路證明的前提和邏輯推理,加強了對證明本身的解讀,以此證明其有效性,并推動對多瑪斯基督教信念合理性的更深入理解。
魏亞飛老師發言
本場各位學者和同學讨論熱烈,黃超關于“愛的秩序、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宗教對話的困境與出路”的發言引起了多位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和讨論。黃超認為,源于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的愛的秩序理論對于指引當今時代的宗教對話具有重要意義。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的愛的秩序理論以情感層次說超越二元論,凸顯了愛的原初價值。當代西方“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源于一種愛的缺乏和錯位的國際秩序觀,中國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既體現儒家的仁愛,又包容不同文化的多元之愛。最後,陳納教授分别對每位學者的發言進行了評論,并對學生的發言給予了中肯的建議。
黃超研究員發言
陳納教授發言
第二會場主題:宗教對話的理論與實踐
beat365体育官网的徐弢教授認為基督教傳教士早期在傳教過程中對道教重視不足,甚至多有貶抑,直到晚清時期才開始正視道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并引入比較宗教學等現代研究方法進行比較研究,雖然也并未根本改變傳教士群體對道教的普遍輕視,但它标志着西方漢學背景下道教研究的初步興起與發展。
徐弢教授發言
巴基斯坦伊克拉大學的學者Huzaifa Sarfraz老師和Aisha Khalid老師就巴基斯坦課堂中不同信仰之間的包容性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見解。她們通過向巴基斯坦卡拉奇市的多所大學的不同宗教背景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和訪談不同宗教信仰的教師的方式,采用解釋性順序混合方法和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巴基斯坦課堂中哪些因素促進了或阻礙了巴基斯坦課堂内宗教間教育的包容性,對于促進不同宗教社區之間的理解以及在教育環境中推動包容性具有重要意義。
Huzaifa Sarfraz和Aisha Khalid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曹彥副教授根據現當代“宗教人類學”的視角,認為文化是一個包含民族、經濟、宗教、政治等多要素的有機整體,不應被割裂。他批判西方以宗教為工具幹涉他國内政,揭露部分人鼓吹宗教無國界并自由擴張的荒謬性,認為當外來宗教與本土文化的這些要素發生沖突時,政府有責任也有權力進行必要的協調和管理。
曹彥副教授發言
華中師範大學的熊威副教授通過田野調查,特别是對華北農村天主教祝聖儀式的分析,揭示了天主教作為外來宗教在華北地區與本土民間信仰的互動過程及其深遠影響。天主教徒視祝聖為新神父獲得宗教恩典的莊嚴儀式,而民間信仰者則以獨特視角将其類比為神父的婚禮。盡管雙方對儀式的解釋截然不同,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能相互合作,共同促成儀式的順利完成,體現了不同宗教信仰者在社會實踐層面的融合與共識,為當前宗教對話、宗教治理以及宗教中國化的推進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熊威副教授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宗教學博士生李美林同學引入了海德格爾的現象學作為分析工具,特别是其關于存在、存在者、時間性以及語言等概念,從這一視角出發深入分析了卡爾·拉納的“匿名基督徒”理念,認為該理念通過擴大基督教的包容性,可以深化對宗教對話本質的理解,為不同宗教及信仰體系間的對話提供了可能。
李美林同學發言
beat365体育官网Jo Young-Gi提出了通過佛教中的“無”和“不二”概念來促進深入有效的宗教間對話的新思路。他認為當前宗教間對話的停滞和沖突部分源于“實質性”範式的局限性,這種範式傾向于将其他宗教客觀化和實質化。為了克服這一局限,他提倡采用大乘佛教的“不二”概念,通過“自我否定”的實踐,使各宗教在虛無的維度上相遇,從而實現真正的共融和對話。
Jo Young-Gi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文碧方教授闡釋了近代著名天主教徒英斂之的宗教思想及其與宋明理學的深刻聯系。他認為,英斂之初涉學問即以宋明理學為基,此為其思想之根基。作為天主教徒,英斂之運用天主教教理對理學中的天理良知進行了革命性改造;同時,作為深谙儒學數十年的學者,英斂之又以理學義理創造性地變革了天主教教理,展現了其獨特的宗教與學術融合思想。
文碧方教授發言
武漢輕工業大學白虹教授闡釋了段德智教授宗教對話理論對亨廷頓文明沖突論和宗教多元主義的超越。他指出,段德智教授批判了亨廷頓國際政治學說中忽視宗教對話重要性的缺陷,并分析了宗教對話中的排他主義、兼容主義及多元主義理論的局限性,提出了不直接觸及信仰核心,而是通過文化和個人生存體驗作為中介,逐步深化對話,最終實現宗教信仰層面的交流與理解的宗教對話模式,超越了傳統宗教對話的框架,為宗教對話帶來新的啟示。
白虹教授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方永副教授以“婚姻的基礎:從人倫到人際”為題進行了發言,他以宗教對話的視角,探讨了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對婚姻的不同理解和诠釋,指出婚姻不僅是個人情感與責任的結合體,更是社會秩序與倫理道德的微觀體現,但随着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結構的轉型,現代婚姻越來越趨向于一種基于個人選擇與情感共鳴的人際關系,強調個體在婚姻中的自主性、平等性和幸福感。
方永副教授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宗教學博士生劉茹同學認為,中國佛教協會首任會長圓瑛法師在順應時代變革,在組織、教育、愛國愛教上創新實踐,既保護傳統教義,又革新佛教教育,實現學修一體、叢林學院融合,對佛教現代化具有深遠指導意義和現世價值。
博士生劉茹發言
BEAT365唯一官网宗教學博士生謝卓悅結合實地調研和考察,以荊州D寺為例,分析“寺院自主養老”模式,涉及宗教活動、日常照料、基礎護理、精神慰藉及臨終關懷等養老服務等特點,積極探索适合新時代的佛教教職人員養老方式的新解決方案,為解決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提供了一種思路。
各位學者和同學的發言引起了現場的熱烈讨論,杜小安教授以其獨特的語言魅力、滿腔的熱情,為本場發言獻上了熱情洋溢的評論與總結。他強調了宗教對話的重要性,指出這一領域不僅是理論探索的沃土,更是實踐行動的指南針;他還鼓勵青年學者們要勇于擔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杜小安教授發言
本次會議不僅加深了學界對宗教對話在當代社會價值的理解,更為推動全球範圍内的文化交流互鑒搭建了重要平台。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黃超主持會議閉幕式。意大利格裡高利大學João J. Vila-Chã教授、陝西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杜小安教授先後對會議做總結發言。他們對會議的學術貢獻給予高度評價,并對宗教對話領域的未來發展寄予厚望,鼓勵與會者持續深耕學術研究,推動不同文化與宗教間的深入對話,促進全球文明的和諧共生與互鑒。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