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中國哲學講壇】南京大學翟奎鳳教授主講“主宰與流行——朱子與宋明理學研究新視野”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9-06
本網訊(通訊員 管玉琢)9月2日上午,南京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翟奎鳳應邀在beat365体育官网B214講授“主宰與流行——朱子與宋明理學研究新視野”。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儲昭華教授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文碧芳教授評議,beat365体育官网李巍教授、廖璨璨副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肖航副教授以及20多位同學參加了講座。本講座系“珞珈中國哲學講壇”第7期。
翟奎鳳教授講座
講座伊始,翟老師首先點明了選題意識,以往學者常圍繞“理氣心性”等關鍵詞研究宋明理學,而“主宰”與“流行”雖常出現卻往往被忽略。翟老師指出,“主宰”一詞較早出自佛教經典,大多在消極意義上使用,指向對梵天和“我執”的破除。此外,唐代一些禅師在正面意義上使用此詞,意味着對主流佛學界的翻轉。
其次,翟老師介紹了主宰意義下的帝天及其與理之關系。“主宰之帝”一詞具有明顯的宗教性,北宋早期儒家的“主宰”有着很強的神格義。朱熹往往在解釋《尚書》《詩經》的背景下論帝天之主宰義,主宰之天、義理之天與蒼蒼之天可以看作是三位一體。翟老師介紹了朱熹通過主敬來強化内心的主宰功能,即内心警覺省察才能避免“為私意所勝”。與之相較,朱熹認為禅宗則不講主敬,以心觀心,不勝煩擾。
接着,翟老師從“流行”作為理學話語的使用講起,指出朱熹多将其與其他理學概念尤其是“天理”連用。朱子不僅将“天理流行”與程頤“以公言仁”相聯系,還認為其體現為一種自得和樂的精神。就流行義而言,理、氣、心是一體的。
最後,翟老師按時間順序闡述了朱熹之後對“主宰”“流行”的使用,指出朱子後學門人的使用并未跳出朱熹的解釋框架,王陽明則強調了心、良知的作用。湛若水較為明确地自覺以“主宰”言“中”、“流行”論“和”,陽明後學則進一步将“主宰”“流行”作為一對範疇同時使用。明末清初的黃宗羲常以主宰、流行話語評述明儒思想,他認為儒釋皆談“流行”而釋氏無主宰,有狂放之弊。總括而言,“理之主宰”義取代了“帝天主宰”義,“主宰-流行”話語成為中晚明思想的重要标志性話語。傳統中國哲學複雜的理氣、性命乃至神氣關系,都可以納入到“主宰-流行”這一重要思想範疇中來重新審視。
文碧芳老師在點評中指出了這一研究在方法上的創新,并讨論了從商到周、從唐到宋時人對“天”的不同認知,比如朱子的“主宰”體現為“心主性情”,聖人能夠貫通天地故而“流行”,而陸九淵、王陽明的“本心”就是主宰流行,因此不需要使用兩個概念進行區分。陽明後學在論辯中的使用也是為回應論敵,仍強調“主宰”即是“流行”。
廖璨璨老師指出,此前宋明理學研究的框架漸趨固定,翟老師的研究視角帶來了新意,進而與翟老師就傳統理氣心性的範疇與“主宰-流行”這一新的理學話語範式如何相涵攝的這一問題進行了交流,并探讨了易學中的“定位”與“流行”與“主宰-流行”的關系。
翟老師回應,理氣架構難以兼容理學中情感和信仰的安頓,而這恰恰是“主宰-流行”範疇所能解釋的。如果以“主宰-流行”觀點看《易傳》中的“窮神知化”,“神”是“主宰”而“化”是“流行”。
講座現場
講座結束之際,儲老師再次對翟老師内容詳實、角度新穎的講座表示感謝,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落下帷幕。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慧)